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手段创新是提高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微信是继微博之后,被广大师生接受并广泛运用的又一新兴传播媒介。面对传统媒体吸引力逐渐削弱,受众不断减少的挑战,如何开发利用微信平台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基于智能手机即时通信服务应用软件,开启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微信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与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特别是青年学子们。
它的传播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平民化的自媒体传播。自媒体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信息传播方式。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一个QQ号码,打造自己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并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个人的爱好编辑发送想发送的任何文字、图片、视频等,“我的平台我做主”,这种驾驭给人们带来心理的愉悦和满足。
信息发布方便快捷。微信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操作简单,速度如同穿越。编辑好短信、视频、图片等手指轻轻一按,发送、转发便完成,十分方便快捷。特别是开发了语音功能,手指按住“按住说话”,就可以尽情向对方表达。这种信息发布形式,无论老少,一学便会,十分人性化。
沟通即时,互动性强。微信是一种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可跨平台在iPhone、Android、S60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信息,并可时时输入,特别是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的即时发送,即时交流,让人们远隔万里,如在对面。手机不离身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随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闻等,即时发出几乎成了人们的习惯。这种即时和与好友无间隔互动让人们对微信爱不释手,无论在做什么,总是能忙里偷闲收看或发送微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
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微信推出13个月,用户就破亿,现在已迅速成长为拥有最多用户的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户可以通过扫一扫、摇一摇、绑定通讯录等方式添加朋友,每个人都拥有无数个朋友圈,这种圈套圈使信息传播速度如病毒式扩散,让传播数量呈几何倍的增长,微信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叠加强化。
节省资费成本低廉。微信不收费只走流量,这对于广大用户,特别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福利。微信省流量,图片、语音和视频优化,1M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约1分钟视频信息,后台运行只消耗约2.4K/小时,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传播方式,像是给人们打了兴奋剂,邀约推动着更多的人使用它。
微信的优势显而易见,非常突出,但也存在不足:一是传播力有限。微信传播效果受粉丝数量的限制,一条信息、一个视频、一组照片,其信息仅限于在信息所在的微信圈内进行传播。微信是点对点的传播,传播效果好,但没有足够的粉丝量,达不到理想效果,传播力不足;二是缺乏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微信传播一对一,具有私密性,因而缺少法律和道德的实际约束。三是发出信息无法更改。
当前,微信已被高校广大师生广泛使用,成为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传统校媒如校报、校新闻网的受众在逐渐减少,要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就必须应势而为,开发利用微信平台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
明确定位理顺关系,夯实微信平台运维基础。任何新生事物的茁壮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高校微信平台的建设也是如此。纵观全国微信平台建设较早、建设的较好的高校,首先是领导重视,其次是有专人负责,第三是定位明确、关系顺畅。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平台,定位理应是传播正能量、服务师生、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为保证微信平台的正常运行,要有独立的科室建制、有独立的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微信平台与其他校媒位于同一层面,都是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重要工作部门,共同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服务。
建立运维长效机制,激发微信平台创新活力。制度机制带有长期的、根本的性质,是维持工作顺利进行的推动器,也是保证工作持续推进的动力源。无数事实证明,好的制度和机制是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没有长效机制的建立,任何工作都可能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要想让微信平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微信平台制度机制的建设要与微信平台开通同步,甚至略有提前,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是工作人员要纳入学校编制,根据工作需要至少保证3名左右的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在运行经费上,每年要有一定专项经费,保证微信运维,要专款专用,纳入学校财务预算;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关心、关注、投身高校微信平台的创新运行;四是建立微信传播的约束和惩处机制,保证微信的正能量和品质;五是建立工作讲评学习提升机制。每年要有至少两次的专题工作研讨,要开放视野,主动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建设三支骨干队伍,保证微信平台运维实效。在任何工作实施过程中,人是决定因素。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也是空谈,再好的计划没有人去落实也不可能见实效。正确的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紧紧抓住有一定政治觉悟,有一定文字、视频、图片工作功底,富有牺牲和担当精神的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热衷微信平台建设的骨干,建设好三支微信传播队伍。
一是统筹策划、顶层设计的队伍。这支队伍是核心,是一所大学微信平台建设好坏的关键。一般来说这支队伍要有主管校领导参加,保证上级和学校党政工作要求的落实;其次要有宣传部主要领导参加,保证微信平台建设与部里其他工作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再次要有主抓微信平台建设的科室负责人参加,保证各项创新工作的具体实施;另外还要有相关专家参加,保证微信平台建设的高大上。二是开设微信的校属各单位各部门的骨干队伍。学校微信是统领,对外的主窗口,各单位各部门的微信平台是学校微信平台的重要补充和媒资来源。这支队伍既负责独立作战又承担一定推送任务。三是大学生骨干队伍。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微信平台推送的主要对象,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如何打造微信平台最受欢迎、效果最好,大学生们最清楚。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会使微信平台建设充满青春活力。
针对微信的特点,要提高传播力就要树立品牌意识,巩固已有受众,吸引更多新粉丝,按照师生的心理需求、接受习惯打造品牌栏目,使更多的师生从关注学校微信,到喜欢学校微信,再到让阅读学校微信成为一种习惯,在主动接受教育服务的同时自觉参与微信建设,共同营造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良好舆论环境。
打造精品服务栏目,提高微信受众面。微信是一对一的推送,要提高传播力,就必须扩大受众面。涉及师生切身利益,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事情,往往最能引起师生的关注。最好能与有关部门一起联合开发学校某项公众服务项目,让广大师生在受益中成为微信的忠实读者。
打造精典品读栏目,提升微信品格。由于广大师生多数是在较为休闲的状态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不确定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下使用微信,因此一板一眼的枯燥的信息无法进入他们的眼线,他们需求的是可读性强、趣味性强的信息。因此,要精心打造一两个可读性和趣味性集于一身的精品栏目供师生品读,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否则有的师生就会随时因信息枯燥无趣而取消关注,通过品读要达到的引领、潜移默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打造视频和图片的精彩栏目,提升微信视觉效果。视频和图片的灵动性和色彩,是广大微信粉丝群体老少共同亲睐的形式。有人说现在已到了读图时代,一目了然从图上获得信息和享受最受欢迎。这既是广大师生接受教育熏陶的平台,也是广大师生展示思想创意才能的舞台。( 作者:宁秋娅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