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发现·创想

(学生的学习故事)

看多了希涅克、修拉的作品,孩子们自然学会了“点彩”。孩子们喜欢找到不同的工具,尝试不同的点彩效果。利用粗细不一的水彩笔,画出大小不同的点或线,在一种色的点、线之间嵌上其他的色彩。获得色彩混合的感觉后,他们便利用可控浓淡、粗细的毛笔,用水粉色大胆作画——高山、草地均由彩点组成,颇有大师风范。山,去其轮廓,完全用普蓝混合着墨绿的点组成。地,草绿和柠檬黄组成的无数的点充满画面的二分之一,偶有弯弯的小径被点空出,满构图的点彩效果自然、大气,天光和草地的色彩混合交融,孩子们的画稚气中有独特的色彩意蕴。

渐渐地,孩子们的作品有名画的影子,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意。他们发现名画之美,着手又塑造自己画面中的形,他们在大师的启迪下敞开想象,创作表现有了新思维的涌动……

一、“魔术”创意纸

偶尔,一叠宣纸落入水中,捞起晾干,却形成了厚厚的吸附能力极强的纸张,用颜色点缀于此,比单张的宣纸更可控制水分,孩子们看着这样的变化过程饶有兴味,由此也想到了他们的创作用材。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纸,只要我们稍稍进行加工、处理,定能让纸出现神奇的效果。孩子们开始试着发现自己身边的各种纸材:砂皮纸、铅画纸、宣纸、卡纸、水彩纸等。而后,综合各种纸材、物材,进行最先期的创意——用砂皮纸把铅画纸打毛,以水彩、水粉色敷底。画面上无数的小微粒使铅画纸彰显纹理,在这样的纸上创作,孩子们显然多了一份惊喜,多一份创作的愿望。接着孩子们尝试把色卡纸去掉表面的色层,在其边缘以明亮、鲜艳的彩纸作衬,使画面既有层次又有跳跃之感。在这样的衬底板上创意,孩子多了一份想象,多了一份思考。紧接着用牛皮纸、包装纸、皮纹纸等作为纸材,孩子们又感受了不同的纸所呈现的不同肌理、色彩等效果,以及不同的画品风格。纸材的再塑,使孩子平添新奇,为他们即将被激发的想象力、创造力打底。

许多创意的激发是互动产生的,我的不经意油生出孩子对画材的探究。而又因为老师用普通纸揉皱,铺展后进行创作的示范,让孩子会想到用报纸作为绘画纸材的一种新创意。他们或揉或折或有规则的拼贴,或无规则的摆放,形成特殊的褶皱、有规则的碎纸拼贴纸板。这些画材的创意在孩子们手中就像变魔术一样,他们勇于挑战,勇于张扬个性。各色纸张剪切后的边角料,他们重组成一张新的造型纸材;快递的箱板纸,孩子们掀掉上面的薄层,使之露出凹凸不平的瓦楞;他们在纸上撒粘盐花,加强纸的颗粒晶状体效果;他们用白蜡有意无意地涂抹在纸上,弄出许多中国画特有的“飞白”……探索中,纸材的再塑已不是老师教学中的个人行为,而是学习、探讨中师生间的一种相互提示、相互激发后的再创造。我们深知:只有当大家对各种纸材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会对材质重组、再创,才会使纸材有机会重新焕发光彩,以及再塑后创意的有效激发。

告别一张白纸,用各种自制的“魔术纸张”进行创作,孩子对创造带来的窃喜真不是一点点。孩子们在学习中继续“折腾”着各种媒材,不断翻出新的花样。

创意就如魔术一般,有了精彩的开头,还怕没有更吸引人的招数?真正的“大型魔术”——美术作品的出炉,等着开始吧!

二、“画笔”也疯狂

试用粉笔在纸上作画,特别在深色的底板纸上作画,那粉色线条的流畅、粗犷美,会被衬托得尤为突出。一如孩子的一幅《风》,笔直的线条勾勒出树的苍劲。随意的,大小不一的、有前有后的,或挤挤挨挨,或疏疏松松的叶片占据画面的重要位置。那叶随风的摆动,风吹过叶片的“嗖嗖”声,都仿佛于耳边。最撩人的是油漆笔点缀于树叶丛中的红色小点,似果实,似空气中飘浮的小花,在绿色纸板上散着耀眼的光彩。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工具、创新表现手法的成果吗?

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爽爽地作画,不料也会引得几个好奇的孩子下课间在黑板角落“偷”画几根线条或“偷”写几个字。不过更为大胆的孩子索性问我借起了粉笔。由“粉笔画”《风》中的“画笔”,即掀起了画笔改革的篇章。

当孩子们偶尔发现有光面的纸上涂抹水粉色,在趁湿时就用硬物或橡皮驱赶颜料,那留于色彩间的“枯笔”,在纸上推挤色彩形成的堆积、交融,再以不经意的点、线、块面挥洒畅快、回旋的画面,就如一幅《猫》。整个铜版纸上布满红、蓝的水粉底色,几根简洁的线条把猫的调皮、嬉戏的神态一展画作之上。橡皮所过之处有力地把猫的结构勾起,每个“笔触”呈现了浓淡相宜的中国画况味,有如画家张正宇画猫的神韵。

之间,孩子们也利用报纸作画,他们巧妙利用报纸上的文字、图片成为他们画中的一部分。表现街景时,满幅的文字恰对场面热闹的大街,无形中使得构图愈加饱满。报纸上的图片改装成街道中行驶的车辆、街边播放的电子屏;文字板块有机组合成了人行道的砖块,花园的栅栏;而小的文字点缀其中或成草坪,或成落叶,整幅画妙趣横生。

在发现了橡皮擦拭颜料表现画面的新方法,孩子在橡皮上又做起了文章。他们用铅笔在铅画纸上打出素描般的线稿,用橡皮擦除出房屋、花卉、人物等线造型,让纸的原色透过铅笔层表露出来。于是,汉画像砖摹印的效果出来了,版画的拙朴味也显现其中……如果孩子用笔再加深加粗橡皮擦拭过线的阴影部位,那整个作品的立体感则更强,真不失为作品添彩。

接踵而至的小发明、小创意不断:孩子们用修正带画飞行器的轨迹,那感觉如同公路上左右车道的分割虚线,简洁、流畅。那断开的、有规则的长方形白线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美;草地、沙坑、木屑地再也不用在作品中辛苦描画,只要用双面胶平贴纸板一隅,上面撒上铅笔木屑,似沙漠、似土坡,在侧旁辅以色彩,画面的表现给人一种来自大自然原生态的美;他们用修正液勾勒物体的外形,用尺、牙签刮出线条、块面,用有纹理的笔套印出美丽的图案……各种“画笔”有机形成的主画面,颇有肌理之美,现代艺术之感。

如今打开孩子们的工具袋,除了绘画铅笔、毛笔、水笔等,竹筷、竹针、方便叉、毛线、瓶盖、海绵、木梳等比比皆是,在他们的创作中汇聚着新“画笔”的“足迹”,而这些“画笔”也在孩子们的创作中着意“疯狂”了一把。

三、照片外的“桃源”

孩子们都喜欢新鲜事物。这不,他们发现一种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的绘画方法,硬嚷嚷着要在课堂学习中与大伙一同尝试。行啊,我的条件是每人准备好一张照片或图片就OK!

带来的照片大多是孩子们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里面装载着满满的欢乐、满满的回忆。把照片作为画作的一部分,再让照片中的欢愉延伸到照片之外的创作里是孩子们的期待。

把照片贴在画纸的任意一个地方,然后在照片外作“接力”联想,孩子们创新的绘画里程开始了!

照片中,身着潜水服的孩子在水中与他的教练员一同摆着造型,胜利的手势告诉我们,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而这孩子对自己勇敢的诠释却在他的照片之外向大家倾诉。画纸上,孩子的背后并不是容纳一人高的泳池,而是深不可测的大海,不远处一大群鱼向他们游来,那声势浩大,像是为小男孩加油、鼓劲,为真正的勇者喝彩!

照片中,小女孩跨马式骑在爸爸的肩头,亲昵的俩背影在夕阳的照射下特别温馨。草坪的绿色与夕阳的橙红浑然一体,格外协调。把视点移至照片之外,草地被扩散开去,天际的那条线变得越发模糊。远处,妈妈正捧着一束野花向他们走来,夕阳把妈妈的身影化成了剪影,剪影与父女的背影交织着,三个点、三个人、三个投影,那份其乐融融一下子溢满了整个作品。

照片中,孩子和其全家在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前一起合影,幸福的一家人幸福依偎,他们跟背后屹立不倒的斜塔一起,似乎在重复着比萨人最爱的一句话:“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孩子把这张照片贴于16开画纸的右侧,左测的空白处,他又把思绪慢慢散了开去……画中,孩子幸福的全家合影逐渐退远,比萨塔前的奇迹广场映入眼帘:大教堂、钟塔、洗礼堂形状各异,对比强烈,空劵的装饰在阳光照射下显露虚实的光影。孩子用蓝绿色轻描淡写地表现天空、草地,不经意间衬托了乳白的建筑群,更显大气、端庄、和谐。

照片、画面两者相得益彰,真是美不胜收!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画面表达既是幸福的回忆旅程,又是想象与情景再现相融合的无垠空间的表达体验。照片往往只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影像,而照片之外的故事却是更加精彩纷呈,那一方的“世外桃源”有的回荡在故事人的心中,有的则长上翅膀,去向遥远的地方。 uQHyuLTE0c9xiiyl8g0Y6YGM/A1SA+GP/Xwq/fW22yeg9JNL/ki2pAu6yAJpkp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