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陕西位于黄河中游,地跨北纬 34 度南北,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秦岭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山脉,横贯全省东西,也是我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分界线的重要山脉。渭河是黄河的一条主要的也是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西端,由西向东流程四百公里注入黄河,其他的主要河流还有属于黄河流域的泾河、洛水等,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等。陕西省的区域依南北狭长的自然地势及特殊的山脉河流分布自然形成了以黄土沟壑台塬为特征的陕北黄土高原,以汉中盆地、安康盆地丘陵为主的陕南秦巴山地和以平原广袤为特征的关中平原。

陕西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其成为我国史前人类最早的聚居地之一。约在一百万到二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大荔人即在此繁衍生息,其遗址发现的猿人、古人、新人等人类化石材料非常丰富。新石器时代陕西地区人类的活动更加活跃,原始人类利用这里的自然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进行生产劳动,不仅制作工具、开荒种植,而且建立了聚落、初步完成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建立,同时其文化艺术也较为发达。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陕西史前文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彩陶成为这一地区原始人类精神活动、审美意识的重要反映。新石器时代彩陶绘制了复杂的几何图案及丰富的人物、动物内容,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和潜在的原始宗教崇拜意识,构图严谨,生动多彩。与彩陶相比较,陶塑也是陕西史前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彩陶表现的是平面性的造型艺术,是利用平面的线与面的元素进行艺术表现的造型形式,而陶塑则体现的是雕塑艺术的特征,其在空间中塑造现实形象,以独特的空间结构体积表现造型的美,在陕西史前艺术中始终与彩陶共同发展,本身的艺术特色、艺术形式同样十分突出。

陶塑在我国各地史前遗址中出土较多,如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陕县庙底沟、七里铺遗址,甘肃礼县高寺头遗址、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柴家坪,青海大通后子河、乐都柳湾,山东潍坊姚官庄、日照两城镇、胶县三里河,江苏邳县(今邳州市)大墩子等遗址,湖北屈家岭、邓家湾、石家河遗址,浙江余杭的良渚以及北方的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辽宁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长海小珠山遗址等都出土了大量的陶塑,其造型立体感突出,塑造制作手法多样,造型完整生动,内容包涵丰富。

雕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就史前陶塑而言,虽然其使用的材料、运用的技法、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特殊,但立体造型的特征突出,是在空间之中塑造的三维立体形象,将其纳入研究范围之中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作为早期雕塑艺术的发展形态,史前陶塑的造型形式、塑造内容在特殊的时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对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对我国史前陶塑艺术的研究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对其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丰富的史前陶塑出土资料,偏重于进行详细的分类、分期整理,对其时代进行划分,研究范围宽泛,仅加强保持了从考古学、社会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而对艺术美学特征关注不足。总体上,主要对史前彩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艺术理论的研究从事人员多,也较为系统,取得了很多引人注目的阶段性的成果。相比较而言,史前陶塑的社会关注度仍然不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艺术理论的基础研究甚为薄弱。研究的方向也主要集中在研究者各自从自己的专业角 2 度对陶塑进行分析,如艺术设计、考古、宗教等,从雕塑专业方向进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还未很好地将史前陶塑与雕塑理论相结合。

陕西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截至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已发现、发掘仰韶文化史前遗址五千余处,仅陕西省即有四百九十五处,进入当代陕西省又对杨官寨遗址、石卯遗址、新街遗址等进行了科学的大面积发掘,随着出土彩陶、陶塑、玉石器雕刻的增多,对陶塑艺术的研究显示出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雕塑与平面绘画类的造型不同,其是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感的造型。从全国各地已出土的史前陶塑标本看,其已经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一些主要特征。近年关于史前文化遗址又有很多重大的发现,其中也出土了较多陶塑标本,如陕西高陵杨官寨、案板遗址等,丰富了史前陶塑的资料,因而,鉴于此有必要对史前陶塑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方面的研究,从雕塑艺术的角度审视、分析其雕塑特征,包括造型、内容、手法上的审美性,从而从社会学、考古学、美学等方面了解我国雕塑艺术的早期形态,并对其早期形态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研究论述。

新石器时代陕西史前文化发展活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原始文化发展中具一定的代表性。这一地区彩陶不仅成熟且造型特点鲜明,是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典型代表,其陶塑出土虽数量较少,但作为立体的雕塑艺术最初的萌芽,同样具有其自身的典型特色,与彩陶共同组成了地区性的艺术形态,对我国史前美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陕西属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史前文化遗址数量众多,如位于关中中部的有半坡、姜寨、新街、零口、米家崖、客省庄、杨官寨遗址等,关中东部的有元君庙、史家、泉护、太平庄遗址等,关中西部的有北首岭、案板、游风、关桃园、原子头遗址等,陕西北部有王家河遗址、石峁遗址等,陕南有龙岗寺遗址、李家村遗址、宝山遗址等。鉴于一些遗址的重要性如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还建立了史前遗址博物馆进行保护,为我们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史前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些遗址在我国史前考古、史前美术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陕西史前遗址遍布渭河两岸及泾河、洛河、浐河、灞河、汉江等流域,从考古资料看其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陶塑,提供的考古文字资料也较为完备,为对其进行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陕西一些局部地区遗址集中,对实地的反复勘察对比十分有利,在实际分析中能较好把握其造型之间的影响与联系。

从现有情况看陕西出土的史前陶塑大部分保存完好,相关的资料较为翔实。目前已知仅陕西关中地区计有二十二个史前遗址出土数量多少不等的陶塑,分别保存在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历史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等文保单位,另一部分保存在其他县市博物馆。相关的文字资料方面,自 20 世纪 50年代半坡遗址起,为配合我国史前遗址的发掘,重要遗址均记录有完整规范的考古发掘文字资料,包括发表于《考古》《文物》等专业期刊上的及出版的各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这些报告资料全面、科学系统、搜集方便,也为对其陶塑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又是我国史前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史前陶塑艺术具有自身的发展进程、造型风格与特点,通过对这一地区史前陶塑艺术的研究,可以达到几个重要的目的。

首先,陕西位于黄河中下游,地理位置独特,在我国史前艺术发展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陕西地区史前陶塑艺术的研究,力求充分搜集、整理并分析其艺术特色,主要将对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所出土的陶塑进行研究,包括雕塑造型的诸多特点以及其分期分类等,以点带面,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中间的各种联系,了解我国早期史前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其与彩陶艺术、玉石器雕刻艺术之间的关联及相互影响,其意义在于可以为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的发展状态、产生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问题,提供较为翔实的研究依据,为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理论提供丰富有力的资料,同时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乃至更广阔区域史前艺术的研究提供相互对比研究的参照系。

其次,对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研究是从美术学、雕塑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阐释。以往关于史前陶塑的研究往往更多在于考古学等学科门类,关于其美术学、雕塑艺术的研究较少,而在相关的美术学研究中也集中于材料的整理,偏重于分期、分类的多,在大的层面上对史前陶塑的特征有一定的分析但不够深入,对小区域分析解析更少。着眼史前陶塑的美学、雕塑艺术特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门类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陕西史前陶塑发现分析理清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源头和萌芽阶段在一个特定区域的发展状况,为将史前陶塑纳入到我国传统雕塑艺术发展的整体系统中打下基础。

陕西各地区出土史前陶塑的遗址较多,时间跨度大,各遗址出土的情况不同,陶塑造型艺术风格也有差异,为更全面理清其发展的脉络、总的造型特征及各自所存在的审美意识特点、塑造技法的区别,对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研究,首先是重视文献搜集研究与实地、实物勘察相结合。

文献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是重要的研究参考与借鉴,从中可以了解各个时期、有关专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其分析总结的结果,这些成果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传达两个重要的信息,即研究的深入程度和研究的缺失与不足。汇集了前人研究成果的文献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标本与文字资料。个人难免由于各种原因忽视某方面资料的搜集与关注,而前期学者尽管研究的方法、目的有差异,但对标本的搜集、文字的整理却可以“汇众流成江海”,为具体的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

仅仅搜集梳理前人研究的资料远远不够,还应与实地、实物勘察相结合,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物勘察调研是研究的重要一环,与平面造型艺术不同,陶塑属于立体的雕塑造型,仅仅依靠图片、文字的阅读只能了解其某一面的平面形象,要掌握整体的特征必须进行实物调研,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观察,以求得出准确的结论。实地的勘察同样也十分必要,遗址当地的土质材料与陶塑的塑造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周围的地势环境、河流分布等虽然属于外围资料,但对于研究的深层次发展亦有必要了解,总之,文献的搜集梳理与实物、实地勘察调研相结合,三者相互印证,是为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研究的重要基础。

其次,将区域比较分析与整体系统分析进行结合。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中陶塑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区域比较分析即是将这些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分门别类,将各个遗址的每一类进行集中的小范围的对比,从中找出其细小的差别与特点,这一细致工作可以有效地发现诸多造型的细节变化,从而为从宏观上的研究打下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小区域造型的细节比较分析作为陕西史前陶塑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最终要回到整体系统分析之中。整体系统分析即是将区域分析汇总起来,将整个陕西地区各个遗址的陶塑资料作为一个整体再深入探讨,在充分了解各遗址局部陶塑的特点的基础上,将每一类造型形式、内容、塑造手法等作为主线,通过总结得出其整体的特征,从而最终形成完整的一个大的系统。

区域比较分析与整体系统分析在研究的实际操作中将做到相互关照、相互补充,分析出其本质的特征属性,通过反复的比较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

第三,将艺术学与考古学进行全面结合是研究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陶塑作为史前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塑造形式、内容、塑造手法上初露萌芽,不仅在塑造内容上非常丰富,材料运用合理,而且在塑造手法上极具特色。研究图像从可视的造型中分析其审美形式、审美理念是艺术学的主要特征,其理论分析重视造型的特征,对陕西史前陶塑的分析第一手图像与实物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得到丰富的陶塑标本与相关的科学的文字资料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与顺利进行,显而易见,这些资料其只能得自于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学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学科,其对史前遗址陶塑的出土、考古资料数据的记录为其他与之相关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重视依托考古学分析的成果,充分利用大量的考古发掘报告文字资料数据,将之充实到艺术造型、图像分析之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无疑可以加强艺术学研究的真实性、可信性,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以 20 世纪 20 年代史前遗址的考古研究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史前遗址的发掘层出不穷,一些新的出土标本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史前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利用这些新的资料,彩陶、玉石器雕刻艺术的研究更加深入,业已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体系,而陶塑在史前遗址的发掘中虽屡有发现但其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然而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价值、艺术地位却十分重要,在艺术理论研究中应加以充分重视,因此,本书所针对的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研究,首先是对这一地区出土的史前陶塑进行搜集整理,通过分期、分类以期建立起一个脉络清晰的研究系统。陕西史前陶塑时间跨度较大,前后时期的造型特点、塑造手法等存在着差异,分期、分类系统的建立,有利于研究的深入进行。其次,将已进行分期、分类整理的陶塑进行重点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的分析。雕塑理论方面包括造型风格、审美风格以及塑造方式方法、材料利用特点等,将史前陶塑的雕塑特征进一步确定,清晰化,进而总结出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总的特征。第三,在具有完整清晰的分期分类以及分析总特征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研究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演变过程,再延伸出其艺术变化的规律。这一地区陶塑的发展时间跨度较大,但遗址区域集中,其各方面势必存在着承续关系及较为相近的艺术发展规律,对其内在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第四,以理论研究陕西史前陶塑艺术造型特征为框架,分析其审美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造型与内在神情的追求表达在史前陶塑艺术上是否有所反映,与这一时期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早期艺术发展的了解。

鉴于以上几点,本书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陕西地区历年来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具有立体雕塑特征、艺术审美特征的陶塑,其主要包括人物的塑造、动物的塑造、装饰性的塑造以及装饰刻画,造型形式上主要包括圆雕、浮雕、平面刻画等。本书将针对以上内容进行有关造型风格的变化、形式的演变、审美功能特点等的理论上的深入讨论分析。

陕西史前陶塑表现不同的客观对象所采用的雕塑形式、雕塑手法往往也有所不同,从陶塑资料观察,人物、动物陶塑,建筑陶塑,附着于陶器上的陶塑等所采取的雕塑方式方法有所差别,这些差异的原因、来源如何?史前陶塑是与陶器制作的发展相伴生的,陶器的实用价值显而易见,而陶塑的出现,其塑造制作具有更复杂的造型形式,有一定的审美取向,陶塑独立的雕塑形态是否已具有明晰的目的性、功能性?雕塑艺术是造型与内在感情抒发的结合体,可根据某种情况有所侧重,陕西史前陶塑塑造的动物、人物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其对客观形体的塑造是否融合了一定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又是以何种雕塑形式加以表达?史前时期的平面造型较为成熟,彩陶即其重要的表现形式,立体的陶塑造型之所以所占比例较小,两者之间的前后发展关系、影响关系,位于其之间的过渡形式又是什么,从已出土的标本如何体现出来,陶塑立体的造型与平面的造型之间的关系怎样?将是本书重点研讨的关键问题。

本书为了系统阐述有关陕西史前陶塑艺术的诸多问题,对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一个较全面清晰的论述,将分为九个章节,第一、二章主要论述了陕西史前文化的大背景以及史前制陶的发展。陶器的发展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陶塑造型的前提,史前陶器的制作与成熟为陶塑的塑造准备了充足的技术、审美条件。第三章主要论述陶塑与陶器造型的脱离及审美意识发展状况。陶塑造型的出现是渐进的过程,由最低层次的几何形到复杂的立体形象,史前陶塑发展脉络清晰,其逐步从实用到审美最终脱离了陶器而成为具有立体空间特征的雕塑艺术,这一部分论述的重点是陶器制作对陶塑审美造型的影响。第四、五、六、七章主要论述陶塑造型的内容、形式、功能、技法等特点。陶塑的塑造具有雕塑艺术规律,陕西史前陶塑遵循其规律不仅使用了特殊的塑造技法、表现了不同的艺术形象,而且特色鲜明,这一部分主要是从雕塑艺术实践及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第八章主要论述了关中地区史前陶塑的审美特征,分析探讨论了其原因、特点及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影响。陕西史前陶塑地域性特征显著,不仅实现了立体雕塑艺术形式的独立,而且与其他地区有着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九章主要论述其艺术价值及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7AkzbaKeUkCxAIsVE+N2zW+bntgZ/7MXZmWrRr8g2aPPiQLHxBokIa/N3D36Ah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