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索、论文

浅谈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周利坚

孩子喜欢画画,在纸上、地上、墙上涂涂画画,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快乐。幼儿画是幼儿表现自己的一种天真的语言,幼儿画的常常是自己心中所想的、所看到的东西。它与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而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是现在幼儿园十分重视的教育之一,包括创造力、独立性、自制力、合作性等多个方面,只有当幼儿拥有了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才能成长得身心健康。那么,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怎么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作热情

幼儿园儿童绘画的种类很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按题材内容分:有实物画、人物画、风景画、装饰画等;按使用的材料性质分:有蜡笔画、油画棒画、水彩画等;按绘画教学的形式分:有命题画、自由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

在引发幼儿对绘画的思考时,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构想感到兴奋,用原发和创意的方式表现构想,发展幼儿的绘画技巧。引起幼儿学习绘画技能的动机,如绘画材料的运用,让幼儿知道形象、色彩、线条等基本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物体的形状,以培养幼儿美的感受,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如绘画活动《可爱的小石头》,教师可让幼儿先收集各种石头,让幼儿观察和发现石头的形状,有的石头长、有的石头短、有的尖锐、有的圆滑,由此激发了参与这次绘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有着自己的想象空间,增加幼儿对创作的兴趣,使得幼儿有良好的个性发展。

二、挖掘生活题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 3 岁至 6 岁幼儿在绘画中反映最多的题材有:人物、太阳、植物、动物、交通工具、各种建筑物等。所以,对于指导幼儿的绘画,就要选择适合幼儿的课题,不超出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指导幼儿绘画是帮助幼儿适应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需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课题的,这样的绘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创造力),能够让幼儿去积极发现、探索、大胆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比如说,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有个孩子画的画特别与众不同,他画中的事物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他的画上,梨、香蕉、苹果、草莓、西瓜,都是长在同一棵树上的。老师原本想要纠正他画中的不合常理,然而,这幅画却色彩艳丽、想象丰富、独具创意。于是老师不仅没有纠正他画中的错误,反而对他进行了鼓励,并且支持他按着自己的想法继续画下去。每个幼儿的想象都是不同的,他们能够想象出大人们所想象不出的东西,创造出大人们所意想不到的东西。对于孩子所提出的各种意想天开的想法,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打击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表达出来,为幼儿提供自由、轻松、快乐的创作环境和气氛,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和创造。

三、正确评价幼儿绘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

教师对于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要表示肯定、鼓励、支持和帮助,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展示,树立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正确评价会使孩子的自信心、态度、兴趣有很大的提高。要重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精神,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建立其自信心。

总之,幼儿绘画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要从发现孩子的潜能、独特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培养。幼儿画可反映幼儿精神世界,是幼儿智慧活动的结晶,教师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幼儿幸福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003.10,东北师范在学出版社

2. Claire Golomb《儿童绘画心理学》2008 年 1 月第一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王晓芬.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幼儿教育,2013(9).

4.本文引自:《新校园》,2016,第三期.

幼儿园国画教育浅谈

唐文渊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无论从纸张、颜料、笔与其他画种都不相同,它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让幼儿接触中国画,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本民族艺术的爱好;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画教学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幼儿事实上握毛笔不象油画棒、水彩笔,由于小手肌肉群的制约用起来确实一种挑战。因此应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爱画、想画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绘画的方法,培养他们对国画的审美能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让幼儿对国画产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激发幼儿绘画欲望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国画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潜能。首先毛笔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新鲜东西,吸引幼儿的一种途径,介绍毛笔各个部位、握笔姿势,看看古时候别人握笔的视频,令幼儿感受前人用笔的风韵。另外让幼儿感受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用色特点,体会国画特有的水墨韵味,从而引发幼儿对国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肌理方法,如:揉纸法、拓印法、拼贴法、冲水法、冲墨法、吹墨法等,还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题,比如水果、蔬菜、动物等。课前可以组织幼儿走进动物园、菜地、果园等等,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1. 故事、儿歌法。幼儿的兴趣难以持久,必然需要配合孩子感兴趣的小故事、小儿歌。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对儿歌和故事都是很感兴趣。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法只会让幼儿感觉学画的枯燥无趣。而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步骤编成儿歌,幼儿会感兴趣的多。比如画法儿歌: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染在树梢顶,树头浓墨分!松要摆大气,枝干壮山魂!近松叶要明,远松稍点清!叶用深绿染,干要株黄清!杂树枝要细,点叶要分明!不可太浓厚,不要太稀匀!山涧多树长,层次要分明!这些儿歌可以挑一两句在我们的画作上,当然老师也可以创作出更好的儿歌方便教学。

2.游戏法。孩子们最喜欢就是游戏。比如我在教他们学习调墨时准奋好水、墨、笔等材料,比比谁能调出深浅不同的墨色。然后再给这些墨色找朋友,浓墨的朋友是枝干、淡墨的朋友是叶片等。幼儿通过游戏轻松地了解到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墨色来表现,也逐渐熟悉了水和墨的比例与浓淡的关系,还在运用笔尖和按压笔的画法时,比作毛笔跳舞,笔尖画细线是毛笔用小兔脚尖跳舞,轻轻跳。按压毛笔是小熊跳舞,大力重重的跳。这样就通过多联系后解决了用笔力度问题了。

3. 欣赏法。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让孩子们感知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可以让国画欣赏教学与文学、音乐作品欣赏相结合,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选择欣赏内容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应选择幼儿熟悉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人物形象相关的并且容易理解的国画作品。幼儿虽不能摹仿,但在欣赏名画之后,能从中获得启迪,拓展表现的空间,对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幼儿对国画表现初期都为模仿,看过了就会了解,画过了就记住,简单的传授中锋、侧锋在浓墨、淡墨里的用笔技巧,对于他们来说既单调又无趣,可以加入喷画法、拓印法、晕染法、破墨法、吹画法等,利用棉签、抹布、滴管、海绵、树叶等等孩子们熟悉的材料让其去自由发挥,也可以在颜色上大胆创作,提供各种各样的颜色给幼儿,运用像油画棒一样的原理,让孩子去大胆为作品着色,颜料加上水,在宣纸上渗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教学儿童水墨画要有计划、有目的,分类型、分段落,由易到难,逐步深化。教师应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其现有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根据我们的教学主题,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里,可以简单挑选一些简单的花、草、等等,在《我爱小动物》里,可以挑选小熊猫、小鱼等等。通过主题活动更能让幼儿对作品进一步理解。

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其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无穷想象的,幼儿在构思图画内容和布局时而应去启发、引导孩子展开充分的想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而应以欣赏教学为主。笔墨技法教学为辅,化难为易,鼓励幼儿通过水墨画的形式来近距离感知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参考文献:

1.吴林 《湖南水墨画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

2.王惠萍《改革传统幼儿水墨画教学,培养幼儿审美、创美能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01).

探索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古炎芳

创造力是创造性活动的灵魂,幼儿时期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中班幼儿喜欢绘画,能够自如运用手指运动,使用画笔进行简单的绘画,在绘画中动作稳健、控制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绘画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想要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必须让幼儿产生足够的兴趣。在绘画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在绘画教学的课堂中应富有童趣。用美妙的声音对幼儿说话,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如果老师使用专业术语来教学,会使幼儿听不懂,琢磨不透,孩子绝对不会对缺乏童趣的语言感兴趣。在《美丽的小花》这节课中,孩子们在涂颜色的时候,我发现有个孩子有的地方空着,没有涂匀。这时候我就用带有童趣的言语和他说:“你给小花画的衣服破了哦,下雨时候好冷,”孩子听到马上把用画笔把小花的衣服给补好。在绘画学习对比色的时候,我这样告诉孩子:“大家看,黄色和绿色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很漂亮。”这时就有孩子告诉我:“红色与黄色也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也很好看。”

要保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兴趣,使幼儿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喜欢上绘画,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绘画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故事或者儿歌来调动幼儿兴趣,引导他们设计绘画的内容,构建想象,这样的绘画教学能使幼儿了解绘画的情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选择新颖绘画教材

中班时期的幼儿在学习的动机以感性为主,通常都是靠着兴趣而主动学习的。幼儿在绘画时最先关注到的是绘画自身精彩与否,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要考虑怎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之能主动的学习。幼儿会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是不是意味每次在教材上都要新的呢?并非如此,教师应该从中班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适当拓展内容,使幼儿在兴趣和经验的支持下建构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要将可参与性强和可操作性高的绘画材料加入到教学中。幼儿主观能动的发挥决定着学习绘画的主动与被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多取决于教材内容的展现。如在条条框框里的幼儿思想会变得非常被动,幼儿中规中矩、小心谨慎的绘画,只会使画画变得死板临摹,创造性的学习思维被埋没掉了。我们要把丰富有趣的教学材料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会被吸引,表现出对感兴趣的教材的喜爱,以此调动幼儿绘画活动的创造性。孩子对有趣的东西会表现得感兴趣,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出发,把有趣的东西传授给他们,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呈现给幼儿趣味性强的内容,如:中班幼儿折纸画《小猪洗澡》,先把小猪的头拆了,接着贴好,然后添画小猪和洗澡的用具。由于这样的折纸画内容具有趣味,幼儿都非常感兴趣,而且都表现的很兴奋。

三、注重绘画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又一途径,科学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创作绘画的自信心,教师要好好把握评价的作用,充分激励发挥评价的意义。在绘画教学中要充分的保护和尊重幼儿创作的作品,根据幼儿绘画的特点,在评价幼儿用心绘画时,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不对幼儿的作品轻易地否定,不能以成人绘画“像”和“不像”的评价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在一次自愿画的活动中,中班一位幼儿在涂得画面黑乎乎上画有黄色的部分跟一些不规则的形状,画纸被擦脏,也划破了。我走近他身边时,他和我说:“老师,我画的是恐龙时代,它们为了争夺小恐龙而展开了战斗,这是三角龙与翼龙在搏斗……”完全进入了自己津津乐道的讲解之中,这就是幼儿思维的特点,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对于幼儿天真的情趣,老师不能责备画的零乱,或是指责画面脏兮兮,绝对不能呵斥他作画。反而老师要给予鼓励,同时给予提出绘画的意见,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创作,又没有扼杀幼儿的创造力。

对于幼儿优秀的绘画作品,要不吝啬赞美,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赞美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传达老师对幼儿的喜爱、鼓励和认可。教师用恰到好处的语言赞美幼儿有利于激励其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因而教师的赞美对幼儿的影响重大。幼儿在绘画活动时,教师的赞美要恰到好处,浅尝辄止,评价才有价值。教师的赞美之词可以成为开启幼儿创造力的钥匙,调整自身的行为规范,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结语:在新时期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优秀的素质教育,创造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力就得从娃娃抓起,在学前阶段就制定相关教学计划,以教师的创意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每一位幼儿都绽放绚丽的创造之美。

参考文献

1. 潘雯,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

2. 周笑,基于美术活动的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上》,2013

3. 柏加风,浅谈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活力》,2010

浅谈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颜料的使用

吴宝婷

萌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是幼儿期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在向面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当中如何对颜料的使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颜料除了最常见的水彩颜料还有不透明的广告颜料、油画颜料、版画墨水等,种类非常多。利用这些颜料的不同特性,钻研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创作出各种的美,下面就分享一些关于颜料作画的种类与颜料的运用方法:

一、徒手画

徒手画是指一种艺术绘画的方式,是除了画笔和颜料以外,不使用其他任何制图工具(如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曲线板等),全凭绘画者本人对景物的视觉、感觉和想象力灵活自如地手绘画,从而表现景物或表达绘画者的情感。小朋友用手指和手掌作为绘画工具,沾上颜料直接在纸上作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的创作欲望。因为用手绘画的颜料里混杂了浆糊,颜料的质感本身就让孩子感到非常有趣。我们首先准备好大张的纸,让孩子像玩泥巴游戏一样,尽情的玩耍。在活动的过程里教师又如何拓展幼儿的徒手画呢?

(一)可以将徒手画进行拓印

教师将图画纸盖在刚刚用手指和手掌画出来的画上面轻轻按一按,手指画就被拓下来了。因为拓印下来的颜料很少,所以干的速度比手指画要快很多,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以后在版画学习上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二)可以对涂鸦进行加工

教师将孩子的徒手画阴干后作品就完成了。如果想再进一步拓展,可以让孩子看着已经干燥的涂鸦画的活动,然后问他们可以在涂鸦画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还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在上面运用各种的美术手段继续作画。这样不仅可以对作品进行了二次的拓展,还丰富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认识和给与无限的创意空间。

二、滚动画

(一)玩耍滚动玻璃球

教师可以提供可以滚动的在玻璃球和调配好的颜料,教孩子将玻璃球沾上颜料,然后放在纸上滚动,这样就会形成和获得仅靠手绘画不出来的美丽曲线。对孩子来说,这不仅仅是滚动玻璃球的游戏还是颜色变幻的游戏,对孩子来说很有意思了。小朋友们肯定会兴趣高涨,滚出的曲线可以让人联想到各种形态,教师可以教孩子再配合蜡笔进行表现,就形成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游戏。孩子同时还获得不同的美术体验。

三、对称画的游戏

当孩子在图画纸上涂上颜料后,再将纸进行对折,然后使劲压一压,打开后,颜料的混合会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并且形成了有趣的左右对称的图案。教师可预先将对称画事先计划好,这样就可以获得想好的图画。不过,让幼儿自己随意的玩耍颜料,纯偶然得到的色彩和形态的变化对孩子来说更有趣。由于颜料的涂法、用量以及稀释的方法不同,以及纸张品种的不同都会影响对称画的结果。教师可以变换不同方式来带领孩子感受不同趣味吧。

(一)如何在形成的对称画上进行加工

教师可以对于通过对称画偶然获得的图形,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及角度的不同,去引导孩子想象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时候当孩子们打开在对称画一看,相信会相当惊喜。这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然后根据偶然得到的形状进行想象,待颜料干了孩子再用蜡笔、描线笔、在对称画上进行加工也是很有趣的。

四、玩耍颜料

(一)吹吹画

教师可提供调好的颜料,用画笔将颜料滴在画纸上,教幼儿用口气吹滴下来的颜料,这样就会形成奇妙形状。这些形状有的看起来像枯枝,有的看起来像火焰,孩子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出不同的东西,真是非常有趣。待颜料干了,孩子可以根据形成的形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美术方式进行绘画加工。

(二)有趣的晕染画

教师可以在沾湿的画纸上,用沾上颜料的画笔笔尖,让颜料的颜色顺着笔尖迅速的在纸上晕染开来。变换色彩多染几个,然后在尝试将颜色混合,就可以形成柔和而美丽的图案。晕染画晕开的时候非常漂亮,教师在孩子们面前进行制作,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会激发他们产生自己动手试试的欲望。待晕染画画好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联想成各种形状,然后用蜡笔、描线笔将所想象的形状加工出来。在孩子们玩颜料水的时候,老师可以把纸放在颜料里染给他们看。这时候,告诉他们还可以染得更漂亮,从而吸引他们来玩染色的游戏。只要准备后颜料,孩子们很容易地染出各种纹路来。把染好的纸当作素材,做一些小礼物让孩子们共同分享。

1.如何能染得漂亮

在将纸进行染色的关键就是要在折的时候折好。用普通的颜料也可以染,但最好还是用专用染料效果会比较好。纸可以使用窗纸,因为有些纸做了防晕染的处理,所以应该事先用小块的纸尝试一下。

2.不同纹路的染色方法

(1)给风琴折纸的边缘染色:纸染得基础折叠法。风琴折法就是将纸沿正反的方向来回折叠。折好后对边缘进行染色的时候,用大一点容器将染料稀释,纸必须能够平着放下去。如果想染两种颜料,必须先染颜色淡的一种。

(2)给方形的角染:把折好的风琴折的纸进一步正反折折成四方形,四方形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正反折出来的四方形一定要形状一致。染色的时候,为了不让纸散开,要用橡皮筋将纸牢牢地绑住。

(3)给三角形的角染色:折好风琴折纸后再正方折折成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或正三角形。进行多重颜色的染色时,一定要先染淡的颜色。

总的来说,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时期,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运用颜料开展不同的美术活动,这样不仅仅个孩子打开了创作的大门,还让孩子在不同的美术活动在培养了乐于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尝试的品质,真正发挥创意美术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绘画教育策略初探

陈美娥

邵大箴先生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绘画创作中所缺少的。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

一、幼儿绘画活动的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3 岁至 6 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绘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绘画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达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绘画教育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老师示范,幼儿的思维趋向公式化,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衰退。幼儿的画应该是天真、纯朴且无所顾虑的,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绘画教学内容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但创造力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

现在看来,我们的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拷贝“能”力,但普遍欠缺基本创造力,大部分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感到兴味索然,作品也具有明显的格式化倾向,丧失了幼儿绘画作品应有的特点。而且孩子往往以老师为准绳,老师在他们的眼里是个伟大的人,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会盲目模仿老师的创作,这样孩子的作品就失去了童真和创造性,过早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老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在这里,结合本人的绘画教学经验,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三、幼儿绘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

“‘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绘画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幼儿绘画教育生活化”,是指在幼儿绘画教育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绘画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幼儿的自由创造与现象,使幼儿绘画教育体现生活化特征,实践生活化价值,让美术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生活化绘画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把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材料充实到绘画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使其体验美感。”

(一)立足生活经验,绘画教育内容生活化

在选择绘画活动内容时,老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让幼儿走进自然,对植物、动物、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幼儿生于江门,长于江门,对本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多切身体验,将本地美景迁移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可让课堂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比如,在“江门美景-白水带公园”活动中,老师带幼儿到白水带公园欣赏美丽的风景,通过老师的主动引导和幼儿的自行观察,幼儿在大自然中看到很多丰富的细节,心中有所触动,便会有“拿起笔画下来”的驱动力,在面对画纸的活动操作中就会得心应手,不会无从表达。

(二)创设生活情景,绘画教育形式生活化

儿童是通过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进行学习的,凡是幼儿每天经历的衣、食、住、行、学、玩以及人际交往等实践活动,都是可被恰当利用的绘画教育契机。

比如在开展“蔬菜沙龙”活动中,老师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各种蔬菜让幼儿他们进行想象制作,让幼儿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在亲自动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生活资源,绘画教育素材生活化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石头、沙、种子、水果、蔬菜……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一些被丢弃或忽略的生活材料,如包装盒、器皿在图案、色彩、造型上往往很独特,只要仔细挖掘、精心挑选,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它们将重放异彩,变成幼儿绘画活动的新亮点。这不但利于环保,促进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良好习惯,又可为绘画活动增添生活的气息。如,收集各种包装盒(茶叶罐、牙膏盒、月饼盒、酒盒子),引导幼儿经过组合、变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楼房、机器人、人造卫星等。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深刻地感悟到:生活经验是创作的源泉,老师引导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幼儿绘画教学的游戏化实践

福禄贝尔曾提出:游戏在幼儿园占特殊地位。幼儿园的一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都离不开游戏,幼儿离不开游戏,幼儿教育更离不开游戏,绘画教学同样也离不开游戏。

(一)教学内容游戏化,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幼儿教学活动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寓幼儿教育教学于生活和游戏中。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以孩子们熟悉、感兴趣的人或物为绘画素材,激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培养创新的能力。

比如在绘画“绒毛球”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拆旧毛衣。幼儿在拉毛线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曲线和直线之间线条的变化;也可让幼儿试着绕毛绒球,感受毛绒球由里到外逐渐变大的过程。这样,以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可以激发其想象、创造的热情。

(二)创设游戏环境,营造绘画氛围

皮亚杰曾经说过:主体与环境通过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好动,模仿能力强,对玩游戏永不厌倦。我们积极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运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乐在其中,感觉到学习绘画的乐趣,从而全情投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滚画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珠子及容器,在容器里放进一张白纸,将蘸了颜料的珠子放进容器里,幼儿手拿容器左、右、前、后进行摇动,白纸上就会出现各种线条或图案,而且色彩丰富美丽。接下来,有的幼儿用皱纹纸揉成团在纸上进行粘贴,用棉签或油画棒在纸上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花园、七彩小路、手帕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趣的作品,孩子们兴致极高,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露出喜悦、成功的笑容。

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绘画是幼儿园教学的基础学科,但单纯的绘画活动不适合幼儿。因此,为了践行新课改,实施新课标,绘画教学不能忽略和轻视。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把绘画活动融于生活、游戏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生活中、游戏中喜欢绘画,实现乐学、乐画的转变,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幼儿美术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

2.李菲.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3.杜末娣,李燕.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山西教育》,2015.12

4.沈新波.幼儿美术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

灵动的线条
——幼儿线描画教学的研究

周斌

线描画是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方法,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通过线条、图形,勾勒出生动的形象的画面,形成独特风格的画面。

线是结构、线是骨骼。“行依线而立,色依线而明朗,神因线而传”。线描画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和较强的装饰性,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作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划;既能进行造型训练,也可作创造表现。因而学习线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搞好线描教学,更是幼儿绘画教学的基础。

一、线描画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线描画,对提高造型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有着其它画种不可替代的作用。线描画的学习让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绘画出他们喜欢的事物,对培养孩子线条流畅性有极大的帮助。并通过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让幼儿有养成认真、耐心、细心的习惯,是孩子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绘画内容更为丰富,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

二、如何进行线描画教学

幼儿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能力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线条画的创作。从中班开始我就从培养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入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线描画技能和基本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与表达能力,提高了审美意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的创作欲望是提高孩子线描画能力的目的之一。但如何启发幼儿进行创作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线描画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独立选择与自己的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同时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还应是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这样一来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和欲望。反之,如果教师总是要求幼儿机械地临摹范画,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则线描画活动就成了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

(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运用语言、谈话、问答激发幼儿进行想象也是线描画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充分了解了幼儿的创作意图后,再认真倾听孩子在线描画中的言谈,当幼儿的想象在线描画中不能完全体现时,要及时帮助幼儿突破,开拓其思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就能启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例如:有一次让小朋友画命题画“大树”时,画纸刚发下去一会儿,小朋友的画就交上来了,一看,不少孩子的画面上都出现了一棵干巴巴的“树”。在树身上胡乱地画了几个螺旋形线条。当时,我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后来一想,如果加上教师语言的启发,也许会好一点吧。于是我就简单地问了一句:“大树爷爷正在干什么呀?”效果果然就出来了,画纸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大树爷爷笑呵呵、身上蹲着小鸟、伸出“手”抚摸着小朋友的头等富有幻想的形象跃然纸上。我想孩子的想象这时候正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才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吧。

(三)具体作画时教师应允许幼儿在线描画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允许他们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去画,或者在画面上添枝加叶,效果也不错。那次让幼儿画“树”,画的时候,由于平时就注意了这方面的培养,幼儿在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去多加“干涉”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情感、意愿、思维、理解去画。因此幼儿画出来的画各不相同,有的画是树上结满了果子,有小车装满了果实;有的画是树上开满了鲜花,孩子们在树荫下游戏;有的画是小鸟在树上唱歌,引来了好多小动物翘首欣赏;也有的画是动物在树下开联欢会,画面越丰富,孩子的线条用得就越多——所有的画面生动活泼,线条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渗透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想象是可贵的。也只有在想象力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就会提高,情感就会越来越丰富,教育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会更好。

(四)讲解时应尽最大努力,取消示范画,避免用示范影响幼儿的想象。但应及时给予技能上的指导 要做到这一点困难也很大,因为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强、有的弱。但我们也要慢慢地、逐步地克服这种困难,使孩子的创造力能很好地得到发展。因此无论是命题画、记忆画还是想象画等等,教师都不应该用示范画局限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应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逐渐克服线描画的统一模式,运用示范时可画局部不画整体,示范抓重点,示范后取走范画教材。如果孩子确实有困难,教师及时给予技能上的指导。因为幼儿在线描画时的想象往往带有很多的随意性和夸张的手段。例如:画“我想飞到太空去”时,倘若把天上搭建的天梯改为大树,显然是不合情理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还有的幼儿在表达想象时,画不出某个形象,这时候创作就被卡住,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帮助,使他的想象得以流畅地展开。老师还可以利用形象的音乐来提高孩子对线描画节奏感的领悟。音乐中的旋律是以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音符组成音的线条来塑造音乐想象,而幼儿线描画同样以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聚散来表现物象,其中表现手法都是以持续的方式,在轻重缓急的有形与无形的线条运行中产生节奏感。同时,在线描画中十分注意线条的个性表现,以疏密得当、粗细、长短结合、曲直对应、快慢交替的线条形成线描画节奏感。另外还可以开展线描画游戏——滚画、接力线描画、线描画表演、展览等等,都可以拿来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我们呢。

总的来说要正确指导幼儿进行线描画活动,首先要正确评价幼儿的线描作品。评价幼儿的线描作品,应从不同能力的幼儿的实际出发。首先是看这些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幼儿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特点;其次是看线条的运用是否大胆、肯定,富有美感。再是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稚拙味”,“原始味”应以鼓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来评价。有的幼儿的作品虽然不很象,但用线大胆,颇具稚拙美。另外,还要多和幼儿交流,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作品的可取之处,以提高他们作画的兴趣。

浅谈幼儿园绘画教育

杨琼

孩子的艺术发展一方面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孩子心智的自然成熟和展开。从根本上说,孩子的艺术发展是一种随心智的成长而自然萌发的过程。特别是在美术领域,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关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有些老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幼儿园绘画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孩子在初步拿笔掌握绘画时往往一些基础的形状画的不是很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会用较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先示范画,然后用较长的时间讲解画面的内容、布局、色块、画法,最后才让幼儿绘画,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学,完全照搬教师作品,亦步亦趋,不能走样这实际是不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由于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画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美术活动成了一种像是复印机复印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

(二)过分拔苗助长。

在幼儿绘画教育中,有些教师不是从幼儿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教师、成人的需要出发,看到别人在搞什么就要求幼儿学什么,盲目地赶时髦。如,让孩子在幼儿园花大量时间进行色彩的强化训练,在某些家长看来,幼儿的色彩画很像样;幼儿园也容易取得“即时效应”。可谁知那一幅幅为了孩子进步更快,有的教师对幼儿加大学习量,或者帮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凝聚着老师心血的作品的背后,却剥夺了幼儿许多游戏的时间。

(三)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孩子的作品展示在成人面前时,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评价“小朋友你看这幅画 画的像小猪吗”“这幅画的天空怎么是黑乎乎的好脏啊”“小朋友,你看见过小鸡会飞到天上去吗”“不像再重新画过”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有的老师在指导幼儿发现孩子画的“不像”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画笔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的作品完成了,但由于孩子未能真正获得练习的机会,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却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如何更好的进行绘画教育。

如何走出当前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绘画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灵活性、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带领幼儿欣赏大自然的景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寻找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使幼儿对一些事物的外形结构、色彩等基本特点具有初步了解。大班画《海底世界 》的时候,就可以在绘画前由家长带领孩子到海洋公园,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鱼,怎样的海底植物、怎样的海底生物、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鱼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海底世界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鱼,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鱼”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海洋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高采烈。不光鱼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海底的威猛大鲨鱼鲸鱼、漂亮的企鹅、机灵的海豹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二)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增强幼儿的灵活性。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掌握技巧,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可增设泥工、拓印、吹朔、剪纸、编织、折纸、撕贴等活动。在有系统的技能传授的同时力求达到突破幼儿美术中的难点,让幼儿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生活。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增强幼儿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还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艺术创作材料,扩大幼儿表现美的内容,丰富幼儿再现美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意愿选择材料,完成美术作品,从而增强幼儿创作的灵活性。例如:意愿画《梅花》中,为幼儿提供棉签、油画棒、手工纸、水彩等材料,供幼儿自行选择,有的画出美丽的棉签画,有的用手工纸折画出秋天的花草,甚至有的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掌印出美丽的梅花……幼儿的灵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不断增强。

(三)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大班《脸谱》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脸谱都是一样的吗?’让幼儿知道脸谱有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颜色;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的纹理 代表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夸张的眉眼部分,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表情都是一样的吗?”孩子们就会对脸谱的表情进行装饰:搞笑、生气、发怒、开心 郁闷等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绘画教育活动不仅是幼儿表现自我,大胆创造的有力手段,而且在绘画活动中,还能够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绘画教育活动,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在艺术活动中表述自己的认识和体验;通过绘画教育活动,使幼儿增强自信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更积极地去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好。

3—6 岁幼儿绘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叶妙月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最初让幼儿接触的是欣赏名家作品,在这个时期,幼儿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能说出:花朵很美,我喜欢。或者:小鱼很可爱。等等。通过欣赏进入涂鸦期,让幼儿动手创作,这个时期幼儿的创作欲望很强烈,充满各种韵味,老师需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随着年龄渐长,幼儿的语言丰富了,绘画创作更丰富,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创作,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评估幼儿作品。

下面,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绘画需要重视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绘画教学上是很恰当的,刚开始的涂鸦期,孩子们都是涂涂画画,随意性非常大,但一旦提出要求,孩子们就会表现得信心不足,甚至不敢随便下笔。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我会结合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爱上图画里的场景,如:鲜花姐姐会微笑、小兔哥哥会跳跳、蝴蝶妹妹会飞飞等等,运用拟人手法让孩子们觉得画面也是有生命的可以交流的,激发孩子们的童心,那些不敢动手的孩子看到、听到老师的模拟后逐渐产生绘画的兴趣,快乐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这样,孩子的兴趣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适当的引导是绘画技能提升的途径

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先出示示范画,让孩子欣赏后再进行创作,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孩子的创造力有扼杀的反作用,当孩子们过渡到象征期时,我尝试让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创设画面,通过“引导谈话—同伴交流—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展示作品”这些步骤,让幼儿创作作品,比如在画大象时,我会绘声绘色的讲述大象的外形特征,模仿大象的长鼻子,教授幼儿绘画长鼻子的方法,使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易于掌握。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更喜欢绘画,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们的绘画技能得到极大提高。

三、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孩子爱上绘画

在绘画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往往会事半功倍。幼儿的技能发展离不开语言交流,给予孩子们自由畅谈的环境,能把他们的想象力发挥无穷大,孩子们通过自由交流,互相学习会更有利于创作。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创作环境。

物质环境:在绘画活动是创设主题墙,环境布置围绕主题展示相关内容。比如:国庆节前夕,组织孩子参与主题墙的布置。收集关于国庆的各种资料图片,让国庆的气氛围绕在孩子周围,他们往往表现出比往日更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孩子们接收了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孩子创作关于国庆的绘画,把他们的作品用来装饰教育环境,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创作需要和自我成就感。有利于孩子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

创作环境:我经常不区一格,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及时予以赞美。比如:宝贝,你画的鲨鱼真可爱,有机会我们得去看看鲨鱼。及时的表扬给孩子们带来充分的自信,同时使孩子收获被肯定的快乐,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的才干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喜欢绘画活动,富有创造热情,从而促进幼儿绘画的发展。

四、尊重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孩子独立能力得以提高

绘画活动反映每一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绘画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幼儿大胆画,不断关注孩子们个人的发展,简单一句:“你真棒”“你的画很特别”,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力促进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比如:绘画“神秘的宇宙”我让孩子们画星星、火箭、太空船,提出要求:火箭、太空船应该时与别人不一样,属于自己的设计。也许将来当你长大了,就可以乘坐自己设计的火箭、太空船到宇宙遨游。孩子们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有的是“鳗鱼火箭”“滑梯火箭”“火龙太空船”“大象太空船”,每位孩子都创作了令我眼前一亮的作品。

从以上的教学经验得出:只有老师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能力,让孩子产生创作的兴趣与欲望,孩子就会给予老师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少些临摹和抄袭,把孩子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作品。

艺术教育与中班绘画教学

杨艳莉

就幼儿园绘画教学而言,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引导幼儿感受美的绘画情趣?如何启发孩子表现美的绘画灵感?怎样才能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获得人文情感熏陶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一、满足幼儿情感的需求,在涂画中感受美的绘画情趣

幼儿从 3 岁至 5 岁开始进入儿童美术灿烂阶段——象征期。有的孩子 5 岁还处于涂鸦期,有的在 3 岁就进入了象征阶段,所以,3 岁至 5 岁可以看作为后涂鸦期,从普遍范围来说,这是一个从涂鸦到象征的重要转折期。

一般来说,象征期也叫“主观写实期”,请注意“主观”两字的重要性,是孩子通过稚嫩的双眼和充满了幻想的心灵来对客观世界产生纯粹自我的认识,也就是说,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他们主观的心灵世界,而不是我们看到的客观实在,同时,孩子又通过这样主观自我的认识来自主地表现外部世界中事物,此时的“写实”就不是我们理解的“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这种表现与成人的透视法则和色彩法则等经验技巧无关,而与通过眼睛传达到心灵的感受和最初的生活经验有关。在这个阶段,脱离了涂鸦期的孩子同样在依靠着视觉、知觉(空间知觉、颜色知觉)和直觉来认识事物,但他们却会更自如和肯定地根据自己感受和有过的经验来展开想象,能更加自主地使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主观化的客观,而不会注意画得是否与客观的真实一模一样,反而具有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

此阶段的作品是全面反映出儿童自我的视觉审美特征、情感特征、心理特征,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维轨迹和艺术表现力,还有着因人而异的独特样式,总之,具有象征性的形状、色彩和线是这时期儿童的画面特征,这也是儿童美术最为重要和灿烂的时期。在绘画中,他们往往是从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只要喜欢,就没有形象表达上的难易问题,都可以用自己认为完美的方式来完成它,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愿意说自己的画,而且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来讲述画中的故事,包括每一个小小的色块、每一根线条都代表着什么,也会惊讶地看到我们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去看他们的画时,认为是此,孩子讲出的却是彼,而彼与此的巨大不同就是孩子最可贵的地方,那里有对事物的超越形象的认识和宝贵的想象能力。所以,当看到孩子们画的夜晚的树有异常鲜艳明亮的色彩时、形状抽象却莫名美丽,我们应该格外欣喜,欣喜他们拥有属于这一阶段的心灵特征和象征性的表达特性。

二、适时提供技能的支架,在观察中尝试美的绘画语言。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绘画技能的习得与想象创造的培养往往会成为一组矛盾,我们常常为是否示范提供范例而困惑,“教”得多了,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孩子的画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教”得少了,阻碍孩子的表现和发挥,使孩子的绘画技能无法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指导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必须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再给刺激,使他产生对于知识的渴求,通过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成为孩子智慧闪光的过程。由此,把握“教”的时机,适时给予孩子技能学习的支架,成为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策略。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我们借助情景化的过程设计来唤醒孩子的情感,用教师的机智激励他们主动去观察,并借机鼓舞孩子主动学习绘画表现技能,发现美的绘画语言,使孩子们在人文情感的熏陶下获得表现美的技能和情趣。

三、慧心解析作品的情感,在欣赏中体验美的绘画内涵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整体,虽然绘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却折射出教育的整体价值。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绘画、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也拓展着孩子观察、想象、思维、情感、人格、合作等能力的发展。由此,一幅儿童画的评价标准,绝非以其外在表现形式可断言,更不能以“像”或“不像”来判断。很多时候,画面外的价值更为重要。用孩子的眼光理解孩子的作品,引导幼儿在欣赏中体验充满情感美的绘画内涵,是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价值。

儿童画的最可爱之处,是成人无法模仿的稚拙和童趣,这一方面来自于孩子无拘无束的大胆想象,一方面来自于孩子生理特点所导致的绘画表现特点。但孩子往往容易受成人的影响而把“画得像”作为自己绘画的标准。有一次绘画活动《我的梦》,烨烨在画纸上用黑色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在周围散乱地点出大大小小的黑点,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小朋友们都觉得这幅画糟透了,异口同声地说:“这画的是什么呀?全是黑色,乱糟糟的。”烨烨觉得很委屈,低着头给大家讲他的画:“我做了一个噩梦,有个鬼象影子一样跟着我,我拼命逃,可那个鬼总是跟在我的后面……”听烨烨一说,孩子们都被震撼了:画面上的那团扭曲纠结的黑线条正象一个张牙舞爪的“鬼”,透着一股恐怖诡秘的气氛,那些散点,就象天天凌乱的脚步,“鬼”紧跟其后……马上就有小朋友跑过去抱住烨烨安慰他:别害怕,“鬼”抓不到你的,我会保护你……了解幼儿绘画创作的思维过程,我们就会感叹孩子的艺术表现,并为其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所感动。

对于正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用笔画画是他们的内在需求,从涂鸦期到蚂蚁人时期再到稻草人时期,我们给予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就是倾听他们的心灵之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在情感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在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获得心灵感悟。 5/cvGU7NBcAa6mABBvIoyndwgh55KaccEoYALXiSaY25ERLpxeQnIZ3yiEAgFj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