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自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 40 年来,心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拥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联系愈加密切。人们渴望了解心理学,希望可以运用它解答疑惑,探索生命的本质。心理学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心理学一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从 20 世纪初心理卫生运动发展至今,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缺陷和无能的倾向已经改变,心理学更加重视的是人自身的自我恢复、随机应变和自我更新能力,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生活幸福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使命之一。

国内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当长时间以来我们仍然延续传统心理健康的观念,关注心理疾病的症状,凸显如何解决心理问题和修复心理缺陷,忽略了人的心理自身具有的强大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整合能力。

在第一章中,为了便于读者全面理解心理健康,我们首先概述了人类心理世界的基本面貌,在此基础上循着历史的轨迹通过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来勾画心理健康观念的演变过程,同时还介绍了心理健康的界定和评价,并提出了心理健康观念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讲述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行动三种心理活动各有其特性,在构建健康心理活动过程中需要抓住各自的本质。认知健康的关键在于塑造个性化的健康认知模式;情绪情感健康的关键在于调谐身心关系;意志行动健康的关键在于优化意志品质。在第五章中,我们根据精神分析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多种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出自我意识在发生、发展与成熟过程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促成读者对自我意识在维护心理健康过程中调控作用的认识。立足于自我意识这个自我调控系统,我们在第六章探讨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虽然我们谈及了人格障碍这种心理问题,但是本章重点并不在于此,我们关心的是健康人格的特点及其培养。现代社会中个体的人际交往状况及其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第七章中我们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并对亲密关系专门做了论述,旨在引起读者对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积极开展人际交往获得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种种心理支持。最后一章即第八章,我们探讨了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重点介绍心理压力的形成机制和具体表现,强调心理应付技能的价值,还通过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来分析如何培养心理应付技能。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通识课及素质拓展课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各类心理学培训的参考用书,更可以作为热爱心理学或者想从心理层面清晰解读幸福生活的广大读者的普及性读本。为了体现这个特点,在每章末我们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作为对各章所探讨研究问题的补充。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孔庆蓉、孙夏兰、杨玉莉三位老师合著,孔庆蓉执笔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孙夏兰执笔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杨玉莉执笔第二章。 DNhOyX8V5UdrBV1GxufuRSSPelTu5D4sRIqvVvZX2x6tr/33uYaEq8GfIB/FYc3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