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词汇语用学的由来及界定

语用学是当代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不仅表现在语言研究和社交领域,随着语用研究的日渐深入,这一学科还表现在它与相邻学科的不断交融。如今,跨文化语用学、词典语用学、法律语用学、语际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发展语用学、临床语用学等交叉领域已为人们所熟知。语用学的发展还尤其表现在它与语言学核心分支之一的语法学/句法学、语义学、词汇学等之间的联袂。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正是这种联袂的产物。2000 年 7 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 7 届国际语用学大会上有一个专题讨论组,共有 8 位学者参与了一场有关词汇语用学的研讨,与会论文后来由匈牙利学者L. Nemeth夫妇和K. Bihok汇编出版,在绪论中他们明确称词汇语用学为“一门新的语言学科”,2003 年岁末在我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的第 8 届语用学研讨会上,著名学者、关联理论创始人之一的Deldre Wilson教授做了题为Relevance,Word Mea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lexical pragmatics的发言,指出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中一个迅速发展的分支”。2004 年 1 月 8 日至 11 日在美国波士顿举厅了的美国第 78 届语言学年会上,著名语用学家、耶鲁大学教授Lawrence Horn做的题为Lexical pragmatics:Grice and beyond的演讲被视为“语言学的前沿动态”。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词汇语用学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国内迄今还没有涉及此课题的专门研究或介绍。为此,本书旨在向国内同行介绍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并通过反思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例子、相关实证研究来充实词汇的认知语用学研究成果。

词汇语用学研究最初可以追溯到McCaw Ley( 1978)。但比较系统的研究应该说是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据查,文献中最先使用“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这一术语进行研究的是德国洪堡特大学Blutner教授。他先后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了一批文章,对词汇语用学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并开展了一系列个案研究(Blutner 1998,1999,2002,2004,2009;Blutner&Van 1996,Blutner&Solstad,2001)。

词汇语用学研究一开始隶属于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跨面研究范畴。目前在国内外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成果如:Elsevier出版推出的由Jaszezolt与Turner共同主编的Current Researchin Semantics/ Pragmatics Interface系列,迄今已经出版了 14 本专著或论文集。其中与词汇语用学直接有关的著作包括Nemeth&Bibok(200l)著的 Pragmatic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Word Meaning 。国内的代表性人物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冉永平教授 2012 年所著的《词汇语用新探》。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词汇语用学试图解决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词汇语义学从真值条件角度对词汇的语义问题做静态的研究。词汇语用学试图对与词汇的语义不明确(semantic underspecification)问题密切联系的语用现象做出系统的、解释性的说明(Blutner,1998)。

从理论背景角度看,词汇语用学研究得益于多种语用理论。一个主要途径似乎是依据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或者借用规约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的概念(认为词汇的完全理解就是在原来的语义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规约含意来扩大原有词汇信息),或者借用会话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的概念(认为话语理解中会话含意的构建可以克服字面意义和话语理解之间的差距)。基于会话含意机制的词汇语用学认为:词项的表征具有语义上的不明确性,理解语义不明确的词汇需要结合语境和百科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语用充实(pragmatic strengthening)。这些观点表明,语法与语用在词汇理解方面的分上可以避免把词汇的不同解读归于歧义现象,也可避免求助于强制性解释机制(coercion mechanisms)。鉴于现代语义学理论倾向于动态的、认识论的、非中调性的做法,第一条途径(即基于规约含意的做法)就显得多余。相反合理利用会话含意机制却可以解决词汇语义分析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Blutner最近在运用会话含意机制的基础上又引入优选论加以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研究词汇语用学的另一条理论途径是借鉴Sperber&Wilson(1986 /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根据Wilson (2003)的定义,词汇语用学研究词汇的字面意思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过程,涉及收窄、近似、喻化等。参照关联理论,我们可以不再将诸如收窄、近似、喻化等词汇理解看作是不同的认知过程,相反,可以认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特性,即基于最佳关联假定,通过调整语境提取相关百科信息从而获得预期的理解。这是基于关联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原则中所谓最大关联是指,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努力就可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第二条原则中的最佳关联指的是,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付出适当的处理努力而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按照斯珀伯和威尔逊的理论,话语是否连贯由关联决定,而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由它通过推理所获得的语境效果来判断。关联的程度与所获得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这两个因素有关:a)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越大,关联性越强;b)在同等条件下,所付出的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越小,关联性越强。

词汇语用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释话语理解中如何对词汇或结构的语义信息之间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进行语用搭桥,即如何对它们进行以语境为依托的语用选择。迄今为止,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形容词的语用属性、语用畸形、词汇阻隔现象、词缀的语用特性、词义调整等方面。其中特定语境下词汇的语用充实,即词义的缩小、扩大和词义的转移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冉永平,2005)。 AXMMnnJpJRdonACLUdtkthnYzztOp3pGxq+gSWbjtSzJTbS5LEo+Ylv9BlpXWg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