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词汇语用的认知方法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同步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相关领域的推动。如果我们触摸二语习得领域或者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脉搏,我们就会体会到词汇语用认知方法的心跳。

词汇语用的认知方法与 21 世纪外语教学领域要求质变的呼声有着相同的节奏。在Skehan(1998)看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研究者也逐渐接受了学习过程的研究视角。二语习得领域近年来的最根本变化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换言之,学习者的自主性、过程性得到充分的彰显。

词汇意义的认知语用研究就是让学习者从词汇语用的认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用能力、世界知识以及相关语境百科知识等综合认知能力,其方式是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进入语言认知机制,引发其使用认知策略。所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认知什么和如何认知。

本书试图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切入,构拟词汇语用认知的理论框架:微观层面突出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的推理部分,及学习者如何构建词汇意义生成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宏观上探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以便以普遍的认知规律来指导外语词汇的学习。

本书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同时试图探索并解答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如何将词汇意义的研究纳入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词汇语用信息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对外语教学有何意义?

3)如何根据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在词汇语用学中处理词汇意义?

本研究主要是由八章构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综论,主要探讨词汇意义研究的认知基础,揭示词汇意义的产生往往受制于言语交际之中,是动态的、非离散的、变化性的;词汇意义总是产生于认知语境,所以研究词汇意义不能脱离认知语境这个范畴,它在话语中强烈受到语境的支配和影响。其次,研究词汇意义还要从词汇语用学入手,词汇语用学主要是探讨在交际语境中如何正确理解话语中的词汇意义以及探讨词汇意义如何受到各种认知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多变性意义,可能是意义收窄,也可能是语义放宽,还有可能是语义转移。为了获取正确的词汇意义,学习者就有必要进行词汇意义的语用扩充。同时,研究词汇意义不是简单从词汇语用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下展开,也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是一门跨认知语言学、认知语用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跨学科研究,所以词汇意义的研究涉及多维度,研究方法的多层面,尤其是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对词汇意义的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支持。

第二章,探讨认知语境的构成、分类及作用,并以中国特色词汇为例,进行认知语境化解读,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语境观对比,并对认知语境的本质属性进行解读:认知性,内隐性,社交性、动态性以及主观性,探索认知语境对词汇意义的制约作用、创造性作用。通过对认知语境与关联理论的相关性阐述,试图解释认知语境对词汇意义的语用推理的重要解释力,为词汇信息的交际属性和语用特点寻找语用解释的可能性。

第三章,词汇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隐喻已经成为认知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组成部分。隐喻被认识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也是词汇意义变化的重要途径。所以研究词汇意义,也就离不开对隐喻的研究。研究主要从隐喻的本质属性、隐喻的运作机制、隐喻的相似性作用等层面展开。本研究认为,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现象。生成性、概念化是理解隐喻的重要基础。接着,我们探讨了隐喻的运作机制,从语义冲突、相似性作用加以阐述。

第四章,转喻词汇的认知语用机理研究,隐喻与转喻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转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感知、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手段。探讨转喻词汇的认知意义发生的机制,以及如何在特定语境下识别转喻的交际意义。本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以一定语料为基础的定性分析。转喻的理解和使用不是孤立的,转喻出现在特定的语篇或话语之中,而且语境因素对话语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转喻的所指或转指受制于转喻使用的特定语境。当然,这里的语境不仅仅是客观环境或文化所规定的某些固有知识,这还包括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系列假设,理解转喻性话语,我们需要选择和构建语境,真正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根据关联理论,词汇的转喻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认知语境下动态变化的。所以,解读者需要在关联原则的支配下,以认知为基础,形成语境假设,通过语用推理,真正理解话语中的转喻意义。

第五章,英语词汇的综合认知语用能力的哲学视域。对词汇意义的研究并不是一开始就从认知视角展开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对词汇意义的研究是一个渐进地、纵深地、多维地研究趋势。所以,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研究语言也就成为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梳理词汇研究的进程:从结构主义、转换生成、功能语言学到认知语言学,词汇意义的研究也不断开创研究的新纪元。认知语言学对词汇的关注强调认知、语用、推理、社交以及文化等要素的考察,全面认识词汇意义,这就意味着对影响词汇理解的认知、语言、文化等诸要素的多元融合、多元互动、多元相互作用来理解词汇。

第六章,英语学习者语用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及其对阅读理解本质的启示,主要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与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pragmatic inference ability)之间的关系的一次调查。本研究力图以测试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语用推理能力的关系作一次调查与探索。结果发现:(1)语言能力不同的受试者,他们的语用推理能力也不同;(2)受试者的总体语言能力与语用推理能力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3)语言能力强的受试者,语用推理能力并不一定强;(4)语言能力弱的受试者,语用推理能力也弱。本研究结果对现时的外语教学及培养学生语用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构建阅读理解的本质属性以及对词汇教学的相关启示。语用推理能力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学习者的语用推理能力现状以及语用推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阅读本质的探讨有助于词汇与阅读理解的辩证关系。

第七章,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认知能力的实证研究,通过对 300 名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认知能力的调查研究,试图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认知能力与综合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受试者的词汇认知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之间是否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研究还试图通过调查,探讨从典型的原型意义的理解到推理过程的步骤及语境意义的产生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最后,文章试图解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语用能力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语用认知能力。这有助于对词汇教学提供较为权威的借鉴和参考,更有助于拓宽词汇研究的认知维度与认知范围。

第八章,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的二语词汇教学,基于对学习者的语用推理能力和词汇认知能力的调查研究,我们主要从教学的层面探讨词汇学习的能力发展和培养,主要涉及词汇的感知能力以及词汇的思维能力两个层面。以常用词汇“life”、“食物”、“happy”等词汇为例,探讨词汇意义的认知语用解读。这既是词汇的社交语用分析,也是词汇的认知语用诠释,这些研究也有助于体现词汇意义的认知语用研究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书试图为词汇的认知语用阐释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试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知语义学、词汇语用学关于词汇意义的探索,试图进一步丰富词汇意义研究范围,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本书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得结论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本研究的部分前期研究成果已在《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等语言学期刊上发表。借此机会,我们要感谢 2010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的二语词汇语用研究”(10YJA740134)的资助。

周志远
于浙江师范大学
2015 年 2 月 28 日 xqapE4Qof7vAJCSKMBbV8ZOQdUlNiokf+9gKXkm8QuzSKN5vl56V8HJha7ruVz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