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一、研究背景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是财权如何在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优化配置,以提高企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财务治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财务管理理论的变革密切相关。

从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西方的理财理论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尤其在金融市场中股份公司的财务运作问题上的研究日臻完善,但其关注的核心一直是企业内财务效率的提高,而对企业财务的形成及构成其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基本上不涉及,原因在于它隐含有古典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假设,其一是完全市场假设(有效市场假设,EMH),其二是企业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技术性黑匣子,不存在动力问题。由于不考虑企业形成财务契约的过程及其制度安排,使财务管理理论局限于“操作性财务技术和方法”,而忽视其赖以存在的治理基础,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这座大厦在实践运作中的理论研究都亟待夯实基础。以美国安然公司为代表的财务舞弊风暴更令这座大厦摇摇欲坠。安然事件中管理层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期权计划等现代财务技术,内部财务治理趋于合谋,外部财务治理失效,严重侵害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这一切发生在一贯自奉拥有世界最发达市场体系、监管体系最完备的资本市场的美国。对于我国众多的国有企业而言,其内外部的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厘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法律漏洞。近年来,华润集团、华电国际、中石油、中国银行、中航油、中国移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山煤国际、成都工业投资公司、广州广重等国企腐败案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问题。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了近一半,以金融、矿产、电力、石油等行业最多,不仅犯罪比例高,涉案金额也十分巨大。

面对现实必须认识到,影响企业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其实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方法,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权力的核心是财权,有了财权才能有一系列的财务收益、分配等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财权的较量与制度安排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既要保障所有者的利益,又要激励经营者以实现企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财务治理的核心是财权的优化配置,保障机制是激励和监督,并且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治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公司财务治理主体、财务治理客体、财务治理手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为研究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提供了依据。

(一)国有企业改革、上市公司治理实践的现实要求

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特殊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财务问题,迫切需要财务理论界大胆创新,在充分借鉴西方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创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以全面适应和有效指导我国财务实践工作。

一方面,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含国有上市公司)的改革中面临诸多特有的难题: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等等。而目前亟须解决的难点是: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如何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实现国有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具有行政身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等问题。这些头绪众多、纷繁复杂的焦点问题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认清并找到解决问题关键所在和切入点,显得尤为关键,这时,适应现实的理论指导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财务作为一种价值运动,具有综合反映的作用,财务以价值表现的背后体现着财务权力。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体现为财务关系的界定和财权的配置与实现。因此,可以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 ,无论是研究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还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财权界定与协调。目前,财务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恰恰十分薄弱。

由此,在企业发展中产生了对财务治理的现实需求。至少,财务治理作为全面综合研究企业财务与治理的理论,可以使我们明确:公司治理中,财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司财务中,公司治理的重要体现。并可进一步明晰:股东(特别是国有股东)、经营者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方面有权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这无疑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状况以及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国有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长足发展。

(二)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融合发展趋势的促进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方财务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财务理论日趋成熟。随着西方财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他相关学科先进理论的成熟,特别是现代企业理论对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逐渐为财务界重视,并被引入到财务理论研究中,对财务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资本结构理论方面,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深远。同时,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也一直高度重视对公司治理中财务问题的研究,从解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到强调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相机治理机制设计,都主要从财务角度出发,将财务权利、责任和利益分配作为中心、重点。尤为重要的是,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卡德伯瑞(Cadbury)报告的题目就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 The Finance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更是着重突出了公司治理中财务的重要性。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问题,体现了公司治理研究中财务理论的影响和作用。由此,西方财务理论已经为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基础,对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影响深远。

同时,我国财务理论的创新发展,为财务治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郭复初针对国有企业财务资本结构提出的“国家财务理论”,到干胜道提出的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设有重大指导作用的“所有者财务理论”以及“财务分层理论”,为在我国特定环境下研究财务治理问题奠定了基础。伍中信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财务治理结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框架,从“财权配置”这个核心出发,以资本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为两翼,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公司财务治理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在公司财务与治理活动发展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单纯从各自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或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了。理论研究需要拓展视野,进行学科交叉性融合研究成为必然。由此,在西方理论界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融合研究的趋势影响下,在我国财务理论创新发展的推动下,财务治理理论便应运产生了。本书正是在已有财务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现实问题并试图对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有所裨益。

(三)财务治理研究的独立性

财务治理作为独立的财务新兴研究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也受到理论界不同观点的质疑。目前,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的独立性有两种不同意见。

1. 认为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是同等概念,并不需要特别提出

笔者认为,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应当说,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最根本的体现形式,经济行为都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公司治理其他方面的治理效果也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财务治理研究的范围只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部分,如财权的研究、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并不能包含于财务治理研究范畴之中。

2. 认为财务治理只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没有必要独立出来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将其独立出来深入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并且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而言,公司治理理论宽泛的研究范畴具有宏观性、包容性,它所涉及的不同治理领域各具不同特色,财务治理理论的独立发展无疑对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如“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要进一步推动其理论创新,很大程度上需要从财务方面入手,将财务治理独立出来,有利于用具有财务特色的方法来具体体现公司治理理论的精髓。

实践上而言,财务治理的独立研究更有利于用可操作性、可控性的方法弥补公司治理在应用上的模糊性。比如在对经营者监督问题的研究上,财务治理可以通过量化相关的指标,构成对经营者的监督指标体系,并且可以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一步深化考核指标。再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也需要财务治理独立发展,以加强财务治理信息的披露。目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中,关于如何披露治理信息,披露哪些治理信息,披露到何种程度,都有待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如果将各种治理信息混杂披露,并泛泛地以“公司治理原则”加以规范,并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如果加强财务治理独立研究,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中,加强财务治理信息披露,将更具现实意义,必将增强公司治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更加直观、明了、有效地反映公司治理效率。

综上所述,无论财务理论还是财务实践方面,财务治理都已具备独立发展的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结构

(一)主要内容

按照理论研究的一般推演,首先介绍财务治理研究的背景,阐明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财务治理基础理论,研究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财权配置,从企业理论角度推演出财权配置的逻辑、原则和框架,构建财务治理体系的分析框架,对国有企业财权配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再次,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治理、激励机制建立、监督机制构建、财务信息治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在财权配置过程中的基础、动力机制、制衡机制和解决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财务信息治理问题。资本结构决定了财权配置的模式和治理效应,是财务治理的基础;激励和监督机制是财务治理的重要保证,解决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对财权配置的效率和效果有重要影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围绕国有企业财权配置优化问题进行展开的,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最后,对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提出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分析与演绎分析相结合、专业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抽象思维,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建立起一套理论逻辑体系,是关于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体系。实证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收集经济现象的经验性数据进行分析,证实或证伪理论命题或假说,是关于经济现象“是什么的”的研究方法体系。应当说,两种研究方法体系各有所长:规范研究逻辑推理十分严密,对理论体系构建、研究视野的拓展很有帮助;实证研究结论注重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其分析结果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两种方法体系综合运用,将是理论研究的科学选择。在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构建等问题时主要应用规范分析方法,在研究涉及财务治理中诸如控制权安排、利益相关者行为决策等问题时主要应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求得出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

2. 归纳分析与演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归纳分析方法与演绎分析方法体现了研究问题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归纳法主要通过对大量“个体”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归纳总结出“总体”一般规律、特征,总体上是“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演绎法主要从一般前提假设、基本概念出发,逻辑推理出一定的具体结论,一定意义上是“由一般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客观地说,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归纳法研究一般建立在大量现象观察基础之上,思维不受固有模式束缚,容易得出概括性结论;演绎法一般能够密切理论体系各部分内在联系,加强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完整性。在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构建等问题时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科学总结;在研究财务治理行为规范等具体问题分析时主要采用演绎法,加强已有理论指导作用,保持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贯与完整性。

3. 专业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当代产权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等理论的发展,为我们认识研究企业各种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财务经济学的研究有自身的一套研究方法体系,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研究必然立足于财务经济学,以其研究方法为根本。但财务治理理论研究不能局限于“就财务论财务”,仅仅从财务的视角,运用单一的财务思想与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适应和解决诸多财务治理问题,其对学科交叉性要求十分强烈,多学科交融研究已成为财务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书主要以现代财务理论为理论基础,充分借鉴、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思想与分析方法,以求全面系统地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

(三)本书结构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阐述本书研究的理论背景,概括说明财务治理研究的环境、内容与方法,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针对国内外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内容相关的文献,全面、系统地对财务治理的定义、财权定义与配置问题、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以及财务管理的关系、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政策,重新思考现有文献中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一步推进之处。

第三章研究财务治理的理论体系。本章在深入分析财权内涵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财权配置的基本逻辑和一般框架,构建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提出优化企业财权配置的逻辑思路是:发挥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财务信息治理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第四章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基础:资本结构治理。资本结构不单纯是资金量的组成关系,还有更深层次的财务治理效应,对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及效率。本章在回顾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措施。

第五章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本章从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声誉激励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和经济模型对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提高财务治理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监督机制。监督是财务治理中重要的制衡机制,本章从经济模型分析了国有企业资本流失和监督机制缺失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国有企业监督方式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框架,并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

第七章研究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治理。财务信息治理是财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财权配置的效率和效果。本章从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治理的主要措施,并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信息治理模式。

第八章是论文的结尾部分,概括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结论、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三、主要创新点

1. 丰富、完善了现有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出财务治理研究的是财权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优化配置,目的是提高企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财权配置的基础是发挥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财务治理的制度保障,财务信息治理可以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2. 以非完全信息有限次的动态博弈视角,论证了在不同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与政府不完全信息单阶段和多阶段重复博弈时采取的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声誉激励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较以往有所突破,进一步分析了优化国有企业声誉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3. 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模式和体系进行了有新意的探讨,首先通过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政府官员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合谋,相应监督机制缺失所导致的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然后对现行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最后构建了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监督机制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 MoxZNKMAUirgR3o6hDrgXnv4dmv+HqNPc1+8vSBqYn1K0YK2vLOwaTHOSdRrLh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