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财权及相关概念辨析

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有关财权的分配贯穿企业财务治理全过程。财权配置模式奠定了财务治理的价值取向和一般逻辑,对财务治理体系各个部分及其之间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财务治理体系中,财务治理结构是财权配置的载体,治理机制是财权配置的调节装置,治理行为规范则是财权配置的具体体现,财务治理体系各个部分有效运作都要通过财务权利合理配置来实现。财权配置直接关系到治理结构的调整、治理机制的发挥和治理行为的规范,有什么样的财权配置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

一、产权的认识

财权、产权和企业所有权是一组相关概念,对理解企业性质、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问题意义重大。在深入剖析和明确界定产权、企业所有权和财权内涵的基础上,充分阐明和理清三者内在联系与区别,是研究财务治理理论的基本前提。

产权的涵义是十分丰富的,从经济学角度,我们可以对产权进行广义和狭义区分。狭义产权,即为财产所有权,是对物享有的排他性的财产权利,包括所有、占有、使用和处置权利等权利。狭义产权是交易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基本的经济规则。广义产权可定义为由于财产存在而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权利关系。

对于产权的理解,要从产权的重要特性进行分析:

(一)排他性和不完备性

产权的排他性是基本属性,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产权排他性削弱或丧失,将打破交易的基本条件,带来各方不稳定的预期,直接影响经济效率。因此,产权的排他性需要特别保护,在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都需加强。此外,在经济活动中,界定产权是有成本的,无论是努力对资产基本属性了解,还是签订较为完备的产权交易契约,都要求消耗一定资源。产权界定成本的存在,使产权具有了不完备性,我们不可能穷尽产权的每一项权能和属性。正如契约的不完备一样,交易中的产权必将有部分溢出,进入所谓的公共领域,成为交易者追逐的对象。因此,产权交易即强调排他性的一定完整意义的产权,又承认客观存在产权本身不完备性的特点,使交易双方一般只能达到理性的、相对的满意交易结果。

(二)经济性与社会性

产权规定了不同经济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界定和分配,这些权利通常会直接影响他人的财务利益,使其受益或受损。因此,产权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它不仅涉及主体经济利益,以及交易费用大小,而且进一步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体现产权经济性有非常的意义。此外,产权的确认和保护,可以采用国家意志、法律保护以及道德约束等形式,但有些产权问题并不是经济范畴所能解决的,产权在很多时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产权首先体现为对财产的权利,确定了每个人相对应于物的行为规范,并进一步由此而规定了每个人必须遵守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地位的社会关系。

(三)稳定性和变动性

产权的基本权能应当说是稳定的。人们从法律角度、社会道德习俗角度,都承认产权作为财产所有权的占有、使用等权能。产权基本权能的稳定性奠定了交易基础,并保证交易双方合理的权利,这对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产权基本权能的具体表现又呈现一定变动性,对产权权能的承认和保护程度,各个时期又有所不同,受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影响显著。因此,产权就是在基本内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社会习俗约束、法律强制乃至个人行为努力下,不断重新认识、补充和完善起来的。

(四)可分解性和组合性

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可以通过分解和组合派生出其他具体权利形式。在政策、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社会生产和交易中,始终存在附着在物品和服务上的产权权利束的分解、组合和交换。交易者通过对产权的分解,可以让渡部分权能并保留其余权能,使交易双方得到自己想要的,保留自己不想失去的,这样便增加了交易的灵活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交易者(签约者)共同让渡部分产权权能后,可形成一种新的权利形式和权利主体。在交易契约规定范围内,由不同部分产权组合而成的单一权利主体和权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正是理解现代公司制企业等组织形式内涵的关键。

二、财权的内涵

(一)财权是对产权的抽象和本质反映

财务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反映是直接和深刻的。“经济人假设”等经济学理论基石,在财务范畴从财务主体追求财务利益、本金增值等方面都得到了直观体现。同时,经济学范畴“产权”的理解也决定了“财权”的内在涵义,财权可以说是对产权(狭义,即财产权利)的财务价值抽象,它能够有效反映产权的本质。

产权反映的是财产所有者之间基本的利益关系,财权作为财务方面的利益关系反映,体现了权利主体之间的直接财务经济利益关系,构成了产权主体利益关系的核心;产权主体对财务利益的维护与直接追逐,客观上奠定了财权的地位,离开财权而谈产权,将失去产权本来原有之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权最能直观体现产权本质,是实现产权其他权能的有效载体。

财权(财务权利)的根源是由“财产所有权”(狭义产权)派生而来,最初形式是“普通财权”。“企业财权”是与“普通财权”并列的概念,由“企业所有权”派生而来。“企业所有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虽然是“财产所有权”,但它是研究企业治理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样,由其派生出的“企业财权”也是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基点。公司财务角度(特别是财务治理角度)的财权主要是指由企业所有权派生的财务权利,即“企业财权”,这也是本书所指的研究对象。

(二)财权是一组权利束

产权具有可分解和组合特性,表明了产权是一组权利束的组合。财权作为产权的反映也同样具有可分解性和组合性,也是一组权利束,代表了财务方面权利的一个集合,只不过相对于产权束更为具体明确和有所侧重罢了。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一种市场交易的达成,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正是权利束的价值决定了所交换物品的价值。由此,产权束所包含的权能决定了物品的交换价值,而财权作为产权的直观反映,其权利束的所含权能数量、类型等组成,对于确定物品价值具有相当的决定性作用。此外,财权作为一组权利束,正是其可分解和组合的特性为公司财务分层治理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可以认为,企业财务中存在的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等层次结构,正是对财务权利束分解组合的结果:所有者财务是大体对应于“普通财权”,经营者财务则基本对应于“企业财权”。

(三)财权代表的是“权利”关系

财权指的是财务权利,这里的“权利”不是“权力”。在法学上,权利与权力有多种定义,可以简单认为,权利一般是指权利人的以一定利益为其行为指向的自由,权力则是指使他人服从自己意志的强力。理论上一般认为,权利的内容主要指利益,是一种相伴于义务的、“有偿”的双向关系,通常由社会个体、组织等行为人之间实现;权力的内容主要指权能,是一种单方面的、强加于他方的意志和力量,通常由国家等权力部门实现。

企业治理中,财权作为财务方面的权利,强调“责、权、利”的协调和统一,各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负一定的责任,以促使治理行为正当、规范、合理。如果强调财权为“财务权力”,赋予其更多的、单方面的财务强制力,很容易造成权力的膨胀和滥用,并诱发权力所有人“寻租”动机,影响企业治理效率。当然,财权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权威”,也必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体现了部分权力特征。企业作为各要素投入者组成的契约,各方相互确认的权利是最基础的,财权执行过程中体现的部分强制性权力特征只不过是相互权利的手段而已。

(四)财权问题研究的重点是“企业财权”

财产所有权(狭义产权)与企业所有权是两个相关但本质不同的概念。产权主体分离、让渡部分财产所有权权能,组合、派生出了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主要指的是企业剩余权利。可以认为,财产所有权是交易的前提,而企业所有权是交易的方式和结果(张维迎,1996)。

从财务角度,对以上两种不同的权利价值抽象,可以得到“普通财权”和“企业财权”两种财务权利。“普通财权”派生于财产所有权,而“企业财权”则派生于“企业所有权”,两者在权利束组合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可以认为企业所有权是财产所有权派生的产物,那么“企业财权”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财产所有权(狭义产权)二次派生的结果。

财务治理理论研究中财权配置的“财权”,主要指的是“企业财权”。因为从治理角度,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安排是问题研究的中心,而不是财产所有权问题。相应地,作为企业所有权安排财务方面的反映,财权配置理所当然强调“企业财权”,这将更具实际意义,这与“普通财权”则关联并不大。

综上所述,财务控制权与财务收益权构成了财权的全部内容。两者的关系表现为目的与手段:财务收益权是目的,也是配置财务控制权的主要依据;财务控制权则是实现财务收益权的手段与重要保证。根据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以及权力设置中的“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思想,我们可以将财务控制权进一步划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与财务监督权,其中,决策权居于核心地位。在古典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控制权归所有者所有,财务控制权也由所有者独享;而在公司制企业中,由于两权分离,财务控制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财务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所有者拥有财务控制权中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以及监督权,如重大筹资、投资决策的制定,公司经营计划的决定、公司财务预决算以及利润分配与亏损弥补方案的审批,资本变更、公司分立、合并、结算、清算的决定等;董事会代表所有者行使公司经营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与执行权;监事会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权;经理层主要行使重大财务执行权、日常经营财务决策权以及财务监督权;财务部门则行使日常财务执行权与财务监督权。与财务控制权不同,财务收益权不必进行分解,其分享安排通过合约安排进行。可见,公司财权及其配置均是企业契约的一部分,具体表现为由不同层次、不同权能所构成的以财务为核心内容的权力结构系统。

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财务是企业的中枢神经,是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财权的涉及面也最广泛,大到重要的投融资决策,小到日常的收支均受其影响。而企业中的财务控制权、特别是重大财务决策权的行使则直接体现了资本所有者的意志:企业许多重大决策均与财务控制权的行使直接相关,各国的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许多战略性决策和权利安排,基本上也是以财务为基础的,都直接或间接与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有关。因此,在企业所有权中,财权是其核心内容;在企业控制权中,财务控制权则是其灵魂。

三、财权、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联系

财权、产权和企业所有权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内在联系,对深化财权的理解、合理配置财务权利和提高财务治理效率具有非常的意义。

(一)财权与产权

产权有广义、狭义之分,财权与狭义产权(财产所有权)联系更为紧密,关系更为重要。广义产权对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也对财务关系、治理关系处理影响非常重大,与财权及其配置联系十分紧密。具体地,财权与产权(财产所有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权是财权的派生基础

上文已述及,财权大体包含“普通财权”和“企业财权”两类,“普通财权”是由狭义产权(财产所有权)派生而来,其反映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产权的一般特征,是一般意义上的财权。产权是财权的产生基础,产权规范了基本的社会财产关系,没有产权的基本权利保证,很难想象对财权有效形成和客观占有。没有产权束中的财产使用权就谈不上财务投资决策权、物资采购权;没有处置权就谈不上资产转让、资本运营权;没有收益权就谈不上财务收益分配权。因此,产权是财权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如果说财产是产权附着的载体,那么产权就是财权附着的载体,从经济学角度两者所体现的内在经济关系是一致的。

2. 财权体现了产权的主要权能

广义的产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产权的产生与界定都是以维护权利主体利益为基础的,其中经济利益是首要的。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受益活动,财权通过对主体财务利益的分配、财务关系的调整,实现本金增值的目标,符合产权主体最终利益。特别是,财务本质特性——本金增值性更是体现了产权界定的现实意义:对产权的拥有能够带来一定的价值增值,只有产权界定清晰、完整,才有可能取得有效本金增值,并顺利享有最终的财务成果。因此,财权从经济利益角度,客观反映了产权的主要权能,构成了产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 产权特征与财权特征存在统一性

由于财权是由产权派生而来,体现了产权经济方面主要特性,并构成了产权的主要权能,因此,两者本质特征必然体现一定的统一和一致性。产权的排他性和不完备性体现了财权独立性和复杂性,财权的行使要求完整独立,但必然受客观条件限制;产权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决定了财权必然是一种“权利”关系,正是财务的权利关系更加明晰体现了产权主体的各种经济关系;产权的稳定性和变动性对财权权利内容、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产权内在稳定的权能是财权行使的主要部分,产权权能的不断认识与拓展又为财权提供了新的权利内容;产权的可分解性和组合性决定了财权是一组权利束,产权各种权能的分离与组合,是建立财权权利束的前提,财权权利束形成与有效运行同时体现了产权可分解和组合特征的科学合理性。因此,产权特征与财权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必然的统一性。

(二)财权与企业所有权

企业所有权是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联系产权和财权(企业财权)的纽带,是研究治理问题的前提。

关于企业所有权内涵,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主流企业理论观点,认为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契约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契约支付余额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张维迎,1996)。二是强调剩余索取权。新古典经济学家认同资本所有者是企业剩余索取者,事实上已将企业所有权概括为剩余索取权。我国部分学者也认为剩余索取权安排是重要的,提出收益权是产权权能的核心,其他产权权能如占有、支配、处置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收益等观点;三是将企业所有权直接定义为剩余控制权。哈特等认为,现实中的契约经常是不完全的,产生了当契约没有规定的情况发生时谁负责任和怎样负责任的关键问题,这时对资产的支配权(控制权)就显得重要了,资产归谁所有、谁拥有对资产的支配权就变成关键性问题。因此,以剩余控制权定义的企业所有权对产权来说更有意义(哈特,1986)。

笔者同意主流企业理论的观点,但有时为简化问题分析,会用剩余索取权作适当替代,这并不影响最终得出的结论。财权与企业所有权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所有权是“企业财权”的派生基础

对企业所有权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就是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企业所有权是治理问题的核心概念。企业所有权是“企业财权”的派生基础,这就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企业财权”在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地位: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问题的核心。企业所有权安排思想对财权配置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了财务治理方向;企业所有权安排逻辑,决定了公司治理基本模式,进而决定了财务治理的基本基调,财权配置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对企业所有权内涵的充分理解,对“企业财权”权利内容和范围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所有权具体应包含哪些权能,如何与原始产权区分开来,都直接影响“企业财权”的内容的完整性与执行的有效性。

2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最为重要的内容

“企业财权”是由企业所有权派生而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它最能体现企业所有权实质内容,是企业所有权的本质反映。企业所有权指的是企业“剩余权利”与法人财产权联系紧密,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而“企业财权”在治理框架下特别强调财务重大决策权、收益分配权和监督权等核心内容,正是基于对“剩余权利”的理解和把握,体现了“剩余权利”的实质内容。特别是,“企业财权”科学配置是实现企业所有权合理安排的关键,关系到切身经济利益的财权配置是各主体关注的焦点,只有财务关系、物质利益处理得当,才可能保证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理。

3. 企业所有权特性与“企业财权”特征的一致性

“企业财权”是由企业所有权派生而来,两者内在属性特征具有一致性。企业所有权事实上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所有权”,而具有一定“委托权”特征(张维迎,1996),这一点在“企业财权”行使方面体现为一定的分割性、约束性和制衡性,并不是某类主体有资格独享全部财务权利。另外,企业所有权是由不同原始产权部分权能分离后组成权利束,具有比较明确约束的权利范围,强调制衡机制,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财权”配置中的集权与分权特点,产生的企业财务分层现象较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产权(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本书将不再赘述,许多学者已经作了深入研究(张维迎,1996)。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强调的企业股东终极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事实上应该与上述财产所有权、企业所有权大体相对应。国企改革中为实现“政企分开”更加强调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国有资产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内部人控制”等现象,损害国家利益。 iR3VkLXkfZnTpsOnQCsonqj2d2NXG4Eds+wMnXsJ1NS7JqN7pa228PjCvt+xqb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