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

邱杰

摘 要: 从辅导员执行力概念及其内涵入手,通过分析职业倦怠对辅导员执行力的影响,尝试强化两个认同,建立两个平台,完善两个机制等方面工作,来提升辅导员执行力,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

关键词: 职业倦怠;辅导员;执行力;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200,辅导员处于工作量大、强度高、压力大、执行力不强、职业倦怠情绪蔓延的状态,这对辅导员有效执行上级政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努力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执行力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

“执行力”是美国学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1] 基于对“执行力”概念的理解和从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辅导员执行力可概括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准确理解各项政策,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主动学习,及时处置各类学生事务,正确实施各项决定,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其执行力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能力:一是理解力,即在工作中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上级各项政策的内在含义,对于上级政策能够做到真懂、真信、真用。二是洞察力,即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知道学生所思所想。三是判断能力,即能够在各种繁杂的信息中,分析筛选出那些真正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变化的信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四是掌控力,即对学生各种各类活动的掌握控制能力,能够较好的调节和控制学生活动的节奏,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五是应对能力,即在学生发生各种突发事情时所应具备沉着冷静的处置能力。六是实施能力,即能够将上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项决定付诸实施,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能力。七是预见能力,即在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前提下,能够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料,并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工作预案,提前介入并开展相关教育管理工作,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能力。八是自我发展能力,即有效利用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激发个人学习热情,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职业倦怠对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影响

有专家学者总结出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工作压力极大,身心疲惫,情绪暴躁,缺乏工作兴趣,失去工作热情和信心,对工作应付了事,工作效率低,缺乏成就感等现象。因此,职业倦怠对高校辅导员个人工作会产生以下影响:首先,影响辅导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失去对政策、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理解政策,准确判断信息和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降低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热情,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应付了事,不再追求更高更好的工作效果;再次,影响辅导员个人对工作中突发的紧急事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第四,降低辅导员执行和实施上级命令的力度和速度。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质、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在指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三、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执行力在传达和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维护大学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以及个人充分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1.强化两个认同,即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自我价值认同。由于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教师以其工作稳定,待遇合理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理想工作,但是专职教师任职要求的普遍提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不少毕业生将目光转向了高校辅导员岗位。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最初的工作热情逐渐消退,不少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对自身职业缺乏应有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认同,严重弱化了辅导员的执行力。为此,高校应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自我价值认同。具体措施有两条:一是学校要提供人财物等硬件支持;二是在辅导员能力提高、学习培训、职称评定以及合理流动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同时,辅导员也要调整心态,从被动适应型工作状态向主动创造型工作状态转变,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

2.建立两个平台,即辅导员的培训平台和经验交流平台。培训平台应包括专业知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是指通过保送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或者到其他高校做访问学者、脱产学习等形式,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其理论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是指辅导员参加旨在提高某项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要求学校根据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个性化培训,是指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集中授课和辅导员自学结合起来,切实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系统的加强辅导员执行力训练,以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努力实现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和专业化转变。交流平台是学校要为辅导员提供平等有效的交流机会,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学习、成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要求参加学习、培训的辅导员将外校的好经验和其他辅导员分享;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校内辅导员座谈会、沙龙或茶话会,使其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网络办公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方式,增加辅导员的即时交流。

3.完善两个机制,即严格的资格准入、队伍流动机制和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严格按照资格准入制度和队伍流动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拔和任用高校辅导员,同时要构建有效的辅导员执行力评价体系,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价,真正避免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干好干坏影响不大的现象。[3]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价,以“高进”“优出”为切入点,建立辅导员系统合力最大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实行对辅导员系统的动态调整,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构建由上级领导、部门领导、辅导员、学生组成的考评小组按一定权重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执行力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良好的执行力是扎实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努力为辅导员的能力提升营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在学习培训、职称评定、队伍结构和人员流动等方面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校辅导员则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时代要求,将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意图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从而使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的这项系统工程在社会、高校的共同关注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努力中,得到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坚.浅谈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赵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罗来松,戴红星,李灿光.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及提高措施[ 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PtYrH8Xq6ijvqMZxjPHw0m7EnH7ikftYkplKBJlUBxYv/jxNUTu5xSVcsqdzglW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