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于职业倦怠理论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探赜
——基于对广西十所学校的调查

邱杰 耿俊茂

摘 要: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由于学生工作具有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等特点,辅导员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本文通过对广西十所学校辅导员的调查,了解和掌握了辅导员执行力现状,运用职业倦怠理论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提高辅导员执行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职业倦怠;辅导员;执行力;调查研究

辅导员执行力是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时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对于相关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冷静应对并及时、迅速做出反应,是胜任辅导员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 。对辅导员执行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辅导员执行力的真实状况,依据职业倦怠理论提出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切实可操作性对策,对改善辅导员工作状态,提升执行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基本方法

本文调查研究的样本对象是广西部分学校的辅导员,主要围绕辅导员的执行力、职业倦怠及二者关系展开。选取的样本为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桂林航空航天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等10所学校专职辅导员,涉及“211”院校、二类本科院校、独立院校、普通专科院校以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等各层次高校,从样本涉及的学校类型、参与人数等方面来看,样本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355份,问卷回收率为93.4%。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辅导员共142人,女辅导员共213人,其中党员共353人(见图1)。这些基本数据表明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低职称化特点明显,工作经验与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等应成为今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图1:参与调查的辅导员的基本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认同程度不高。对岗位的认同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但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认同程度却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有74.4%的辅导员有要离开学生工作岗位的想法,有11.5%的辅导员是因为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来到学生工作岗位,有12.7%的辅导员是为更好的工作作铺垫而选择学生工作岗位,另有10.4%的辅导员认为学生工作岗位不能实现自身价值。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一部分辅导员并非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而是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选择学生工作岗位,加上岗位的特殊性,使得辅导员工作热情减退,对自身工作的认同程度呈下降趋势。

2.工作成就感不高。工作积极、热爱工作胜任工作是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前提条件。但调查数据显示,有70.7%的辅导员处于经常加班状态,有21.4%的辅导员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非常大,74.4%的辅导员对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基本满意,56.6%认为自己基本胜任学生工作,40%认为自己能基本按领导要求执行工作部署,当问及是否对自己的收入满意时,有58.9%的辅导员不满意个人收入。辅导员较普遍的处于工作压力大,希望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但又对个人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不满意的矛盾状态中,工作成就感偏低,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3.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不高。辅导员执行力是基于辅导员整体能力提高而提高,因此,能力培养是保持和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改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统计结果显示,73.8%的辅导员能够主动学习学生工作的知识和技巧,68.2%的人赞成每年开展1-2次业务培训,认为培训内容更应侧重于工作方法和技巧。但调查同时显示,近三年来没有参与科研工作,没有公开发表理论文章的辅导员分别占总数的80.6%和51.8%。业务培训不系统、专业技能有欠缺、科研能力要提高等问题困扰着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更制约着辅导员队伍整体能力,尤其是执行力的提高。

4.岗位考核机制体制不完善。适当的岗位交流和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是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的重要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辅导员岗位交流情况不容乐观,有32.4%的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没有岗位交流过,这固然与辅导员队伍年轻,工作时间短有关,但同时也说明辅导员岗位交流的频次还是比较低。同时,辅导员对于所在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的评价不高,有23.4%的人认为现有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不科学(24.2%)、考核内容不合理(18.3%),对考核结果使用不合理(36.3%)。因此加强岗位交流,构建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改善辅导员工作态度,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措施。

三、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升辅导员执行力

1.加强团队建设,增强职业认同,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能够激发辅导员主观上努力提高工作效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执行力,这对于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意识,一要更新观念,树立以辅导员为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辅导员团队建设理念;二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加强校本培训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帮助辅导员在培训和交流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创新辅导员团队文化载体,运用现代科技,借助新媒体技术等方式推进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

2.提高媒介素养,拓展工作思路,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5.13亿,其中学生所占比例高达30.2%,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高校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带来了冲击 [2] 。辅导员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适应新媒体环境,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主动学习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网络世界。

3.畅通教研渠道,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辅导员工作创造性。推进辅导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首先,畅通辅导员参与教学和科研的渠道。学校要在政策上对辅导员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予以一定的倾斜,鼓励和调动辅导员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其次,根据辅导员需求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根据职称、年龄等因素合理配备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的辅导员和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辅导员的优势,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来带动和影响年轻的辅导员,对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第三,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意识。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在“严进优出”的辅导员选聘原则基础上,鼓励和支持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促进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学生等各方面均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扎实推进工作的重要保证的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目前在职业倦怠的影响下正在不断弱化。这需要国家、高校和辅导员个人分别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个人层面的自我提高等多方共同努力,按照“业务精、能力强、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消除职业倦怠,共同推进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的这项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邱杰,张瑞.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实践探索[ J].学术论坛,2010,(8).

[2]张瑞,邱杰.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研究[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G03cHXnnF1wC2NsUVjzpisfZ4/A+os8c16JLYaXSvRvddKtbl+LoGVeCS009e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