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历史演变

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英语语言能力测试发展的特点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呈现出共同的特点。因而对其进行阶段性划分是可行的。

斯伯尔斯基(Splosky,1995)将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科学前阶段、心理测量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阶段和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为基础的阶段。

希顿(Heaton,1991)认为,英语语言能力测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变化时期:前科学时期、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时期。随着语言理论的发展,英语语言能力测试进入了一个科学的发展阶段。

后三个阶段又分别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模式基础之上的,具体地讲,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模式: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模式、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模式、交际语言模式。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一、前科学阶段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前科学阶段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pre-scientific language testing)20 世纪 40年代以前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统称。语言学家斯伯尔斯基将其称之为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科学前时期。至于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一般认为,最早可追溯到 18世纪英国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考试(Cambridge Tripos)。

前科学阶段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指的是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语言教师将语言看作一套知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写作、翻译、语法,因而测试方法主要以论文写作式的短文写作—翻译法(essay-translation approach)为主,而听力、口语则不属于测试的范围。测试的内容很像一种文学的附庸,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测试全凭经验和传统,完全是知识性的,对语言能力的考查较弱。测试设计本身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又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但是,这一时期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尝试,为以后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积累了经验。它是在当时盛行的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侧重系统地讲解语言知识,练习形式主要有背诵、听写、造句、回答问题、翻译等;使用的材料以语码为纲;强调死记硬背,语言训练是单技能且脱离上下文语境。因此,在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这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一时期,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对测试的技能或专长没有特殊要求,主要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力。

(2)试题一般采用书面回答形式,试卷需人工评阅。

(3)试卷通常包括翻译、写作和语法分析等项目。

(4)试卷内容带有较浓厚的文学或文化色彩。

二、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指的是 20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之间的这个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与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影响逐渐扩大到英语语言能力测试领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行为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套符号系统,并且是可以分解的符号系统,该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在结构主义影响下,得到了新发展,并对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产生新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形成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模式认为,语言能力是可以划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的离散系统。被测试的语言能力可以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点的总和。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专家拉多(Lado),在其经典著作《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Language Testing )中,将语言能力分为语音、句法、词汇和文化,认为语言考试可通过说、听、读、写 4 种方式测试语音、句法、词汇和文化。

因而,可以通过离散型题目(discrete item),考查学生对每一分解的元素掌握的程度。比如,可以通过设计词汇填空来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把握;可以通过设计语法填空考查学生的语法能力;可以通过作文来考查学生的文化能力。这样一来,每一道测试题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考查目标,确保测试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测试的信度(reliability)和客观性(objectivity)得到重视。数学统计方法被引入英语语言能力测试领域,人们开始对试题难度、区分度、整卷信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并进行定量分析。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虽然叫前科学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可否认的缺陷,那就是,把语言构成要素分解开来,进行单独的考查,必然忽略这些元素之间所固有的相互影响。到了 70 年代中期这种测试法受到了广泛的挑战。奥勒(J.W.Oller,1979)在他的 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一书中指出了这种分析法的结构效度不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离散分析必然将语言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孤立地逐项进行教学(或测试),极少考虑或根本无视这些构成要素在更大的交际语境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将离散分析作为语言教学或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基础,最大的不足是,把分割成各要素的语言失去了本质。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构成要素都是在相互关系中才能体现其本质和作用的,将其孤立起来,也就失去了系统的本质和作用,总体远大于构成要素的总和……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制约关系是一个系统的本质特征,把构成要素孤立起来就失去了这种本质特征。”

正因为如此,盛极一时的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模式开始被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模式所超越。

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上文已经提到,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

实际上,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theory),认为语言是以有限的手段做无限的运用,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1] 乔姆斯基强调语言能力(1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1inguistic performanc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当加以区分。

但值得肯定的是心理测量学测试的信度很高,争议的关键主要在于“离散分解”式的考查的合理性。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界开始重视所谓总体综合法(global integrative approach)的研究。保留了心理测试,而摒弃“离散分析方法”,进而形成了以心理测试学为基础,重视总体分析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模式,斯伯尔斯基将这一时期称为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psycholinguistic-sociolinguistic era)。

新兴起的社会语言学家提出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认为语言能力指的不仅仅是按照语法规则构造出正确的句子,而且还包括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地使用这些句子。这就对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的效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孤立地测试语言点的单纯离散题目达不到这一要求。因而,测试者开始注重综合分析的方法。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综合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综合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是针对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的离散分析模式提出来的。离散分析模式将语言分解为不同的元素,认为一次只可以测试一个语言点;,而综合测试正好相反,主张通过一次测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

这一时期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综合题,如完形填空(Cloze)、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等(Heaton,1988)。通过这些综合型题目,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查。相对于上一阶段的离散型题目,更具有科学性。

但是,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测试结果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这就降低了测试本身的效度。当然,这里不包括可以以客观题目出现的综合题目。

四、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时期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交际教学法发展迅速,逐渐影响到英语语言能力测试领域,初步形成“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实际上,早在 1972 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72)就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20 世纪 80 年代,卡纳尔和斯温(Canale &Swain,1980)对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种能力: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会话能力和策略能力,该理论影响了 20 世纪 80 年代对交际能力测试的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巴克曼(Bachman)借鉴和发展了海姆斯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测试模式。该测试模式全面揭示了语言能力的性质及其组成部分。对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英语语言能力测试史上的里程碑”(Skehan,1992) [2]

巴克曼(1990)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将语言知识与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创造并解释含义的能力。 [3] 这种能力由三部分组成: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每一部分又可以进行更细的划分,比如语言能力可以分为组织能力与语用能力。Bachman强调语言的交际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发生在情景(situation)、语言使用者(language user)和语篇(discourse)之间的动态交互(dynamic interaction)。英语语言能力测试应测量包括语法、语篇、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在内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而,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既考查被测试的语言知识,又考查测试对象在特定语境,尤其是社语境中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就弥补了分离性测试中将语言分解孤立考查、综合性测试中目的不明以及题目之间相互影响的不足。在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中,受试者从局外走入局内,参与形成交际的过程。

但是,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最大的缺点就是,它过分强调交际和表达,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习者,表达的流利性得到了提高,但语言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语言向口语式语言异化。另外,交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费时费力,不适应大规模测试的进行。

[1]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ass:MIT Press,1965

[2] Skehan,P. Progress in Language Testing the 1990 s .In J.C.Alder-son&B.North(eds.) Language Testing in the 1990 s .Lon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 and the British Counci,1992

[3] Bachman,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TvOz0Fy7tGW2OjVD73EhQS/PCG5Ng51sgbd+IHSFf84VyOri2b9UBUXgemVQDM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