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卦气经验

如果说太极是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就像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所说的“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那么,元气的运动规律必然体现在天地日月运行之中。从经验上可以观察到,自然运行确有其法则和规律,日月运行、乾坤相推则有一寒一暑的四季更迭。如前述,《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如果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这四个阶段,也可以用其来解释元气运行的特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对应冬季,冬季唯冬至节气方有乾元一阳复始,冬季的生意收敛、混沌鸿蒙状态可对应于“太易”;有气之初为“太初”,可对应于春季生气渐露的状态;有形之始为“太始”,可对应于夏季生气渐长、物之成的过程中,气已凝为形;有质之始为“太素”,太素阶段气、形、质浑然一体,物已终成,可对应于万物成熟的秋季。气的运行构成时间,时间变化在节点上,节点在四季中即为节气、气候等。节气和气候通过卦爻符号的方式把人和时间、世界联系起来,“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建造他自己的宇宙——一个使人类经验能够被他所理解和解释、联结和组织、综合化和普遍化的符号的宇宙” 。人在卦爻变化的过程中体会宇宙的消息起落,这就是用卦爻符示气候的“卦气说”带给人在经验层面上的却又是根本的原始的伦理体验:天人合一。另外,具体到卦气符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呈现出卦爻的较大变化,给主体以“变之不变”和“不变之变”的秩序感,秩序感的分散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体验,人和自然是高度统一的。秩序感的凝结即为政治伦理的等级地位之说,如京房的六爻爵位之说就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

虞翻卦气说来自孟喜的卦气理论。据《汉书·儒林传》载,孟喜独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据此推断气候阴阳的变化以及政治伦理、人事吉凶。孟喜的《易》章句已经佚失,关于卦气的论说保存在唐代僧人一行的《卦议》之中,今见于《新唐书》卷二十七、二十八。孟喜“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就是所谓卦气” 。孟喜所提“四正卦”“十二月卦”“六日七分说”“六十卦配七十二候”均对后世有重要影响,虞翻直接继承了他的思想,其伦理观念也蕴含在他的易注之中,这可以直接在其象数易例里体会到象数符号的变化带给人的伦理感受,就像卡希尔在论述符号与对象的关系时说:“在符号和对象之间不存在任何明确的区别,符号不仅说明对象,而且明确地代替了对象。” 有时候,象数符号与节令气候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即我们对于四季更替的感受被卦爻符号代替了。

卦气之“气”无非是日月运行的“天行”之表现。“在各种自然事件——天体的运行、日月的升落,四季的变换——之中,存在着一种规律性,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这是人类最早的伟大经验之一。” 《剥·彖》曰:“君子尚盈虚消息,天行也。”这里的“尚”指的是一种对于“天行”的情感,有德之君子的情感与宇宙之消息进退紧相联系。《复·彖》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这里的“天行”即是说天之一阳行于宇宙,天之一阳即“七日来复”的“复初”。此“一阳”并非只是在复卦之初爻才呈现出来,它实际上贯穿于乾变坤化的整个过程之中。而这个过程充满着起落显隐、盈虚消息。这个天之一阳即前述虞翻所谓“太一”或“乾元”。乾元“触类而长”,坤阴成就着乾元,始有太一的本质,这一点是不会变化的,其阴阳消长的总量也是不会变化的。但是它在宇宙之间的分布是不同的,可以说“流变”是太一运动的价值,此所谓生生不息也。正如乾卦“用九”所以能“变”,而坤卦“用六”所以能“化”,用九、用六就是流变的形式,卦气消息也是流变的一种,它直接显现在节气变化的经验层面上,而不管什么流变都受始于乾之一阳,《乾凿度》说“易始于一”就是这个道理。“人类经验的深层依赖于这个事实——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观看方式,我们能够变换我们对实在的看法。在形式中见出实在与从原因中认识实在是同样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任务。” “易始于一”的“一”,包括下文所述卦爻象数符号的变化即是在改变着我们的“观看方式”,我们据此从“形式”中“见”出实在。

卦气实际上是用卦的符号来表现气候的变化,两者是对应的关系,由于这种对应关涉节令气候、季节轮换,这也就涉及“时”的概念。在虞翻看来,“时”即是过程也是过程所涉及的方位,同时也是主体联系世界和体验世界的方式。《系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虞翻注曰:“阴阳错居称杂。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故唯其时物。”这里强调“时”为物的重要属性,“时阳时阴”是乾元变化的特征,变化表现在阴阳上存在一种张力,此即为“杂”。“时物”是物随时令而不断变化。《大有·彖》“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虞翻注曰:“谓五以日应乾而行于天也。时谓四时也。大有亨比,初动成震为春,至二兑为秋,至三离为夏,坎为冬,故曰时行。”这里明确提到“四正卦”,指出“时”的特点是贯穿四时和四方。其实,“四正卦”显示的“时”无非就是与人的按时而作息相互联系,对于“时”的观看也就是对于人本身的观看。“人的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 在这个例子中,虞氏易注不仅用象数指出了时令跃迁,也揭示了人的随潮流涨落的“圆周”。注中,大有卦与比卦旁通,比初爻变则下体震,二爻接续变则体兑,三爻变体离,上体坎,按《说卦》,震春、兑秋、坎冬、离夏,则四时象具。提到“四正卦”的还有《豫·彖》《随·彖》《观·彖》《贲·彖》等等。虞翻对孟氏卦气说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但是其易注又有自己的特点。就十二消息和六日七分来说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对“四正”的诠释却能使用各种易例来彰明其意义。

十二消息卦是卦变的基础之一,所以虞翻比较重视十二消息卦的揭示。这十二个卦指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从复到坤,阴阳按照顺序此消彼长,但阴和阳的总量是一致的。“虞氏卦气说即以其独特的易学语境,透过乾、坤两卦对待互显的方式,以乾之六阳爻与坤之六阴爻,分别涵摄符示整体大宇宙处于均衡状态中的阴阳二气各自完整之量。” 《坤·彖》“东北丧朋,乃终有庆”,虞翻注曰:“阳丧灭坤,坤终复生,谓月三日震象出庚,故乃终有庆,此指说易道阴阳消息之大要也。”阳入十月渐息,坤阴而极,十一月复一阳生,比照月体纳甲,则如月三日震一阳生,“有庆”指乾阳在震初复来,乃震象。这里联系了月体纳甲揭示十二消息。临卦“至于八月有凶”注曰:“与遁旁通,临消灭遁,六月卦也,于周为八月。”这里结合了临的旁通卦遁来解释临卦和遁卦的相对消息,或者说是从临入遁的消息过程,前者从两卦的静态而言,后者是指两卦变化的动态而言。临为十二月,从复至临也就蕴含了其从姤至遁的相对状态。从临至遁六个月刚好完成两卦的转换,夏历六月也就是周历八月,这时正是阴气渐旺的时节,所以说灭遁,这是基于乾阳的立场而言。“这一内涵昭示的,是息成而显的诸格局与态势,以其显的优势,对与其对待旁通格局与态势的内在共时性涵摄。此系卦气消息意义域下十二消息卦彼此间静态旁通意涵之开显。” 十二消息旁通展示静态涵摄,消息则显示动态变化和流转,彼此之间存在变与不变的关系。“所谓变中有不变在。阴阳的消息及其所成诸格局与态势之流转无有终穷,所谓变也。此等均衡却始终如一,所谓不变也。这一动态流转着的均衡,是由显与隐两面共时性的构成且无限流转着的均衡,昭示出涵括显与隐两面的整体大宇宙阴阳之大和,昭示出基于此大和的生生不息的整体宇宙生命性洪流。这一阴阳大和下的整体宇宙生命洪流,保障了天地万物年复一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令天地万物以此大和为根基构成了内在相连一体的有机生存生命的共同体,开显出大千世界的有机整体大和谐。” 均衡是不变的,流转才是变。旁通易例通过显隐表现了卦气的共时性,共时性展现太极氤氲之宇宙,生命在时令变化中成为宇宙大和谐之一体。可以说,这是最为原始的人天之间的伦理状态,人伦原则和文化精神由此而出。

通过卦气符示的经验生活丰富多彩,作为主体的人在其中自有感受。大过卦九二“枯杨生稊”虞翻注曰:“阳在二也,十二月,周之二月,兑为雨泽,枯杨得泽复生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二爻。六十四卦无非乾坤二卦的变化。阳至二为临也即乾二,临为十二月,周历二月。周历二月为春,为雨泽之时,临下体为兑,亦为雨泽,大过卦下体巽,《说卦》巽为长、为木,故巽为长木,杨可为长木,长木得雨而抽生。《系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虞翻注曰:“谓十二消息。九六相变,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故变在其中矣。”十二消息就是阴阳九六的相互进退而形成的,乾元一阳的流转因九六分布的不同而有刚柔属性的相异,其在一年的呈现就是四季的嬗递。《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虞翻注曰:“阴息初,巽为蛇。阳息初,震为龙。十月坤成,十一月复生。”从姤之五月至十月为阴息长,五月阴初长,姤下体巽,蛇为阴物,巽为阴卦,且姤生初阴,故以蛇相类。从复十一月至四月为阳息长,复下体震为阳卦,且复一阳生,龙为阳物,故以龙相类。《系辞》下:“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弇,罪大而不可解。”虞翻注曰:“小善谓复初,小恶谓姤初。为阴息姤为遁,子弑其父,故恶积而不可弇。阴息遁成否,以臣弑君,故罪大而不可解也。”这里将“复初”和“姤初”给予了道德评价,指出“复初”为小善,小恶为“姤初”,阴进至二为遁为“弑父”,进至三为否卦为“弑君”。由此可见虞翻基于崇阳的立场,将阳息给予了善的积极评价,而对于阴消则给予了恶的伦理判断。

关于六日七分,即把除开四正卦的六十卦与一年的天数结合起来,得出一卦管“六日七分”的时间的方法。六十卦的展开即所谓孟氏卦气图,虞翻也已采纳。如《解·彖》:“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虞翻注曰:“险,坎。动,震。解,二月,雷以动之,雨以润之,物咸孚甲,万物出震,震出险上,故免乎险也。”虞翻先以易象解之,上体震动,下体坎险,水木相生之象。解卦在卦气图中为二月,二月由震监司,又二月正是雨水充足之时,所以万物得生,“孚甲”乃渐生之意。“万物出震”则结合了《说卦》后天方位之说、卦象和六日七分,指出震出险上,开始脱离阴气纠结之险。《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虞翻注曰:“中孚十一月,雷动地中。”中孚卦在六日七分为十一月,坎卦主事。中孚下体兑阳已至二,二三四互震,二变坤阴为阳,所以说雷动地中。此条结合卦气卦序和卦象以及爻变,很好地解释了中孚卦时令特征,按中孚之辟卦乃复,复一阳生,正是冬至之时。

虞翻注重吸收孟喜以来四正卦的思想成果,在注释中往往通过旁通和卦变等手段来强调四正的价值。如《恒·彖》:“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虞翻注曰:“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变至二离夏,至三兑秋,至四震春,至五坎冬,故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这里展示了恒卦向益卦旁通变化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四正卦。恒至二爻下体为离,所以说至二离夏。至于至三兑秋,刘玉建认为这一句有错误,理由是变至二时,三四五互体为兑。变至三时,则下体为震为春。当变至五时,上体为坎为冬。 按照旁通渐变的过程来说,虞翻的注释是有问题的,但是虞翻也可能结合动静来强调恒卦所喻示的四时通变。变至二和变至五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论,而三和四是从静态而言的,三是兑,四是震,皆从不变而言。实际上从隐显关系来看,益卦成之后,三四五爻隐兑,四五上爻隐震,因而同样可以诠释四时流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虞翻以旁通为主要手段,结合动静、隐显来解释四时象正。运用卦变解释四正的有《随·彖》“天下随时”,其注曰:“震春兑秋。三四之正,坎冬离夏。四时位正,时行则行,故天下随时矣。”这里虞翻说“三四之正”并非指爻变中得位变化的一种卦变体例,而是指换爻而变的卦变体例。泽雷随,上兑下震,非常清楚。三四爻均失位,将其互换则得其位,三阳四阴,是为“之正”。变后下体为离夏,上体为坎冬,亦能喻示四时象正。这是取本卦和卦变之卦两卦之象而为之说,也有取本卦和卦变源卦之象来解释的,如《贲·彖》“以察时变”,虞翻注曰:“泰震春,兑秋。贲坎冬,离夏。”本卦贲的卦变源卦是泰卦,因为泰卦的上爻和二爻互换则成贲卦。泰卦三四五爻互体震,二三四爻互体兑,所以说“泰震春兑秋”。本卦贲卦下体离,二三四互体坎,所以说“贲坎冬离夏”。有连续卦变解释四正的,如《损·彖》“损刚益柔有时”,注曰:“二五已易成益,坤为柔。谓损益上之三成既济,坎冬离夏,故损刚益柔有时。”虞氏大意是损卦下体兑秋,二三四互体震春,二五爻互换成益卦,益卦的上爻和三爻再互换成既济,既济卦上体坎冬,下体离夏。于是四时显明,四正象成。

最能体现四时象正的是归妹卦。虞翻对于归妹的解释是:“归,嫁也,兑为妹。泰三之四,坎月离日,俱归妹象。阴阳之义配日月,则天地交而万物通,故以嫁娶也。”归妹来自泰卦,泰三四爻互换则为归妹,三四动变天地交通,互体坎离,日月象具,阴阳和合。比之于人事则为男女嫁娶。《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虞翻注曰:“乾天坤地,三之四,天地交,以离日坎月战阴阳,阴阳之义配日月,则万物兴,故天地之大义。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震为玄黄,天地之杂。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六十四卦,此象最备四时正卦,故天地之大义也。”这段话很好地将泰卦变至归妹的过程、归妹所具备的阴阳大义诠解出来了。三四易位前已述。而所谓坎离战阴阳,日月相配,万物兴盛则是用到了月体纳甲的说法。按月体纳甲方位,乾纳甲壬,坤纳乙癸,日月和朔在壬癸位即北方,所以说“日月会北”。至于震为“天地之杂”亦是取月体纳甲方位,《参同契》上篇说:“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 这是说日月和会后,于初三日在西边出现新月,震象同于新月,纳庚西方,张惠言说“乾坤会而生震”也是这个意思。 前此诸语实际上都是在解释三四易位的变化,只不过用到了纳甲一说。这是取动态成象。静态言之,震兑坎离全备,所以虞翻说此卦“最备四时正卦”,具有“天地大义”。另外归妹九四爻辞注和六五爻注也提到四正,六五“月几望”注曰:“坎月离日,兑西震东,日月象对,故曰几望。”日月象对是指坎离,所谓“几望”则是指三四正位,回复泰卦,上震下乾,从震至乾,正是月体由“弦”到“望”的过程,所以说“月几望”。归妹卦注解是颇有特色的,既有月体纳甲方位的动态诠解,又有后天八卦方位的静态描述,可谓水火既济,相得益彰。提到“月几望”的还有小畜上九和中孚六四。小畜卦上九注曰:“几,近也。坎月离日,上已正,需时成坎,与离相望,兑西震东,日月象对,故月几望。上变阳消,之坎为疑,故君子征有所疑矣。与归妹、中孚月几望义同也。”这里除了旁通,很明显地有之正,所谓“上已正”。上爻变正,成需卦之上体坎,三四五成离,震隐而乾显,日月象对,所以说“月几望”。这里也有纳甲方位的意思。中孚六四注曰:“讼坎为月,离为日。兑西震东,月在兑二,离在震三。日月象对,故月几望。乾坎两马匹。初四易位,震为奔走,体遁山中,乾坎不见,故马匹亡。初四易位,故无咎矣。”这里用到卦变。中孚初四易位为讼卦,下体坎,二三四互体离。源卦下体兑,二三四互体震,月在兑二即讼二,离在震三即讼四。日月象对,兑丁以至乾甲,也有纳甲的涵义。因为归妹、小畜、中孚注在描述爻辞“月几望”时都用到月体纳甲,故而虞翻说此三卦“同义”。

卦气说的提出是一个过程。一般认为,完整的卦气说形成于西汉。卦气说等象理系统实际上是古人对于时令感受的模拟活动。“圣人设卦是为了明吉凶之理或者说以吉凶之理示人,而《周易》之所谓吉凶、悔吝、变化、刚柔等等,实际就是对人们社会生活中失得、忧虞、进退及自然界的昼夜变化等现象的模拟。” 古人为什么要模拟呢?从符号学的意义上看,人类通过符号在创造一种与自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人际间的伦理关系,“符号学——不仅被理解为一门科学,而且被理解为朝向符号伦理学的一种视野——是在人类符号活动领域中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符号在寻找意义的途径中天然地与伦理学相互关联。“总体符号学必须充分地建立在认知符号学基础之上,而且必须朝着数量和理论之上的第三种维度即伦理的维度敞开。” 说到底,符号的天然功能就是寻找意义,而在众多意义之中,伦理意义又位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虞氏易的易例创造,对于进一步揭示卦气具有象数学上的特殊意义。这种创造,看上去一定是易学家的个人所为,但是从符号的意义运动上来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象数符号在《周易》体系之内具有揭示体系结构和解释象数所指的作用,从作为所指的时令节气而言,它意味着从实在的运动回复到运动的实在本身。也就是说,符号所指最终必然指向“存在”。“那么‘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意义必须根据存在来解释。因为存在或实体,是把真理与实在联系结合起来的最普遍的范畴。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至少是部分的同一性,一个语词就不可能‘意谓’一个物。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自然的联系而不是约定的联系。”

所以,天道循环就在人的视野之内,时令气候成为重要的生活细节,这是一种与世界联结的切身性,是作为一种生存论的无可逃避的存在的逼迫。通过卦爻运动模拟和象征四季变化,就是在伦理上靠近“天行”。把握和体认了天道,即可以在人道之中自然展开,也可以成为政治规范的原则。“法天道以开人文的社会人生理念下,追契天道的具体感性展现与实现过程,实现与大宇宙的同步脉动,令上至最高当政者能够契应天道以确立并推行其平治国家天下的理想人文政道与治道,下至众庶百姓能够顺应天时以适切安排农事,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够因应时节、天道之推移而适切处世立身,展开自己生活、生命的历程,追求到既与大宇宙一体无隔而又富含人文底蕴的真实人生之意义。” 人生的意义原来就在根本的遵从天道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展开来的,就像虞氏易例表现出的卦气,牵一发而动全身,众易例首尾相顾,形成对于气候节令的韵律和节奏的象征。 sSy886VC6G9f2uMKz+B8i0+OKLVMl0nRLZA8uWg2w5OV31fVRDwoGkNDbQqlTC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