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应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就是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新要求。有学者认为,2020年以后,社会的相对贫困群体需要分类管理、精准救助,避免返贫现象发生,相对贫困群体大体可分为三类:支出型贫困、收入型贫困与资产型贫困。本书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把贫困家庭分为三类:老年贫困家庭、残疾贫困家庭和边缘贫困家庭。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秉承利他主义价值观的集社会政策、价值理念、实务方法的专业活动,在许多国家已得到政府支持、公众认可。我国的社会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社会影响力不大、公众认知度不足、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因而总结经验和克服短板,挖掘其家庭治理、社会治理价值更具现实意义。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家庭的实践在上海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解决相对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上海逐步完善了社会救助政策。社会工作作为家庭治理的手段之一,已经逐步渗入相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政策中,体现在残疾家庭,老年家庭和低保、低收入边缘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瓶颈、短板,也正是这些瓶颈、短板才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今天的社会工作必须考虑家庭和婚姻的概念差异以及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性。

社会工作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产物,作为一门专业、职业和实务性强的学科,是慈善救助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结果。它起源于英美,后传入中国。从社会工作起源看,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早期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在慈善组织会社的推动下,在救济贫困家庭、保护流浪乞讨儿童方面做得较好。从历史上看,社会工作起源于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这是政府介入贫困家庭的最早尝试。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分类救助的手段区分值得救助和不值得救助的贫困乞丐群体,老弱病残进行院内救济(进入“济贫院”),一旦发现有体力的乞丐还在乞讨则行使粗暴的鞭刑、关进监狱或者强迫进入贫民习艺所,让他们通过学习一门手艺自食其力。经过300余年的发展完善,到20世纪初,个案社会工作在美国开始成型,这是慈善救济的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结果,是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贫困家庭、贫困儿童问题的渐进性、改良性手段。之后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逐步发展完善,且这些方法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综合发展。这些手段、方法不只依托民间慈善组织,还依托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民间慈善基金和政府财政资金及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同步开展。社会工作在贫困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家庭问题、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劣,而社会工作在事前预估、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工作专业创始人玛丽·埃伦·里士满(Mary Ellen Richmond)女士曾经就问题儿童的救济做了个比喻——孩子像脱缰野马,法律是惩罚冷酷的父亲,慈善是宠爱温情的母亲。换言之,社会工作是法律和慈善的结合体,是父母亲的结合体。社会工作是英美普通法土壤孕育出的产物,是否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取决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能否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要。这需要结合一个个鲜活的中国贫困家庭的案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这种本土化社会工作具有以下特性:

一、理论性:社会工作既需要基础理论做分析工具,又需要实务理论和技巧。理论的功能是描述事实,解释因果关系,揭示规律,预测趋势。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理论的前瞻性揭示,解决问题就没有方向感和路径感,犹如无头苍蝇在现实生活的困境中乱飞乱撞。

二、政策性: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工作项目大多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展开。近年来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家庭服务由广度到深度逐步拓展。社会救助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一些转变,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向民生问题和相对贫困问题。本研究中的上海本土案例是在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结果。根据社会救助政策把上海贫困家庭分为三大类——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边缘贫困家庭。而在具体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工作者按照专业需要把贫困家庭分为残疾人贫困家庭、老年贫困家庭和边缘贫困家庭三大类。

三、专业性:社会工作者把个案方法、团体方法和社区方法综合运用到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以老年贫困家庭、残疾人贫困家庭和边缘贫困家庭为救助对象,再通过个案走访、抽样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电话访谈等方法判断出每一户家庭的贫困原因和具体需求,并预估每类个体问题的需求和满足之间的差距,理性分析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在预估的基础上为每一户家庭定制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如心理辅导、家庭矛盾调节、家庭关系和角色重塑、社区融入、就业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最后由专业督导评估团队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社会工作介入过程的阶段性成效,查找社会救助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并给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四、本土性:第一个含义是国际化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国内外社会工作学界一直存在国际性和本土性之争论,社会工作的国际派强调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国际标准,国际理念,国际方法和实务理论的标准化、统一化,而国内学者强调中国社会的本土乡土民情。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成果、成效、方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土性的第二个含义是重视贫困家庭成员的具体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童年、少年、青年、老年都有不同的需求,都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本能需求、文化生活伦理需求和精神信仰的生命意义需求,但不同贫困群体需求在相同年龄段需求也不同。本土性的第三个含义为宏大叙事和生活叙事相结合。叙事疗法源自哲学流派的后现代主义,后演变为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一种,而本书则借鉴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叙事疗法,加以改进,从宏大的元叙事到日常家庭生活叙事入手,从而讲好社会工作介入的生活叙事。

研究方法

从社会工作的实务视角看,用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结合上海边缘贫困家庭、残疾人贫困家庭、老年贫困家庭预估家庭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运用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制订具体干预策略和干预方案,并由社会工作者实施;实现需求预估、诊断、专业方法承接、社会资源整合、项目成效自评和督导评估的机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以图实现小家庭和大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失衡中寻求平衡的社会救助新模式。

本研究依托文献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和入户访谈法,分析贫困家庭的原因,预估其合理需求,提出干预策略和程序,制订具体干预方案,同时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及时评估实施效果,进行经验总结。 TYip0k5Lkbp24fHrudfyohAyriOjKSmvBrlyOu+K48PpyhDX2OtKy0Ue5p3kMc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