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马克思与自由主义

18 世纪的欧洲,当卢梭的政治理论激发起法国人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狂热追求从而以如火如荼的社会政治变革展现出来的同时,英国却在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杰里米·边沁、詹姆斯·密尔等为代表所开创与发展的自由主义的功利主义学说的吸引下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社会经济变革。这两场变革对欧洲及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在使世界从此步入资本主义制度运行轨道的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反差导致一种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大陆游荡。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在实践中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大陆的游荡准备了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条件,使其深深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之中,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此,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 年英文版的一条注解中说明:“一般说来,这里是把英国当作资产阶级经济发展的典型国家,而把法国当作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 但是,马克思所诉求的共产主义是在汲取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并依据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者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 因此,马克思的思想演变的轨迹是:最初是对自由主义的热情赞颂,接着是对自由主义的理性怀疑,再则是对自由主义的现实祛魅,最后是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NccvpNsoHbMTOxrXaK4Rqt5/XjHL7k0kSymXgn3sZ+vwGkasJSeUhnw4Qlm2CF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