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从“参与全球治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全球治理进入一个转变时期。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立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二十国集团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逐步成为中国和全球主要国家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 10 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2019 年 6 月 28 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在关键时刻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为市场增强信心,给人民带来希望。”

十八大报告强调,“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十八大后我国积极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发展友好睦邻周边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3 年,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此后有大量论述。2015 年 3 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 年 9 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 年11 月 5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2019 年 6 月 28 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接受。2017 年 2 月 10 日,联合国将其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 年 3 月 17 日又将其载入安理会决议,同年 3 月23 日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从“参与全球治理”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也是在全球发展呈现不确定性态势下对于国际秩序提供的一种政治创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的关键词,是典型的“中国主张”和中国国际形象标识。可以说,中国在全球事务中不仅是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更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将是永恒的。 GWLdRWrDWfI7SM39Cv7GSECa8LnQcfzen333Qy+Wf30CkaApKABBQvqp9LEARC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