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极具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VUCA时代扑面而来,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生活在给人们带来新奇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不安,建构能够满足人类归属感及其合群性内在需求的共同体,成为迫切需要,教学共同体研究随之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此外,顺应科学研究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当今多数国家与地区用评价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也随之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

帅飞飞博士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课程与教学各基本要素,开展融合教学共同体和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她在2015年入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时就开始关注教学共同体和教—学—评一致性问题,并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一个题为《建构教学交往共同体的个案研究》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2020年再次成功申请了一个题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年4月入职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后,当年9月又成功获批题为《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研共同体的行动研究》的光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在两个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均已结题,结题鉴定结果均为优秀等级。帅飞飞博士及其团队多年持之以恒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书即是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教学评研共同体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已有研究在教学共同体的概念、特征、要素、建构及其理论基础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实践研究、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其是坚持目标的导向作用、将评估融入教与学之中等,都值得后续研究借鉴,但仍存在诸多可待超越之处,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的推动和黏合作用,开展融合教学共同体研究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教学评研共同体研究。第二章介绍了教学评研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性论、生成论教学哲学、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等。其中,人性论是贯穿整个教学评研共同体研究过程之中最深远的理论基础;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对成交往观、关系进化论和人文化成观等基本立场和观点,对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本质探寻、实践建构及其功能取向方面起着全面和直接的哲学导向作用;将宏观和微观社会心理研究统一起来的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在宏观理论视角和微观研究技术方面对教学评研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提供指导;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开展各种属性复杂、形式多样的立体交往与对话,以及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混元设计提供操作层面的引领。第三章阐述了教学评研共同体的理论模型,具体表现为一个以教学评研目标为顶点、教学评研为底面的四个顶点的四棱锥结构,集中体现了交往、合作、共享等教育的支柱性内涵。作者先从宏观视角整体阐释由不同层面教学评研共同体组成的教学评研共同体巨系统,再深入剖析每一层面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横向机理,最后聚焦课堂层面的教学评研共同体,从共时态的立体结构与人文化成的主要功能、历时态的演化阶段与演化机制、独特的建构原则与建构策略等方面,具体而微地剖析这个实体、活动、关系和过程的统一体。第四章介绍了教学评研共同体的实践现状,以教学评研共同体理论模型为基本分析框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分析法,把握高中阶段课堂层面教学评研共同体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再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广东省高中教师建构教学评研共同体的行为意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开发出“高中教师建构教学评研共同体行为意向的量表”,并建构起高中教师建构教学评研共同体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第五章介绍了教学评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帅飞飞博士根据现实条件组织研究团队开展了初期探索、深度融合和不断拓展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在英语学科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管理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本书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多种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帅飞飞博士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先开展教学评研共同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接着开展改进实践的行动研究,综合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分析法等多种具体的研究手段。第二,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既有教学评研共同体的理论模型构建,又有教学评研共同体的实践改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一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滋养理论的研究之道。第三,多学科融合实施。帅飞飞博士结合多个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任务,先带领团队在高中各高考科目中开展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构建活动,继而聚焦高中英语学科深入开展某一个具体学科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构建研究,最后再拓展至中小学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构建活动之中,层层递进,推动教学评研共同体构建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更大范围的教学评研共同体。第四,实践改进效果明显。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强调“教、学、考有机衔接”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教—学—评”有机衔接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融合课程与教学核心要素,整体构建教学评研共同体,使其成为整体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途。帅飞飞博士开展的相关实践探索对不同学科、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及非认知学习效果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明显的实践成效。

生成论教学哲学根据中国传统哲学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以人文的、历史的、整体的、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存在的实体、活动、关系和过程的关系。课堂实践中现实地构建教学评研共同体,可聚焦于不断增进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生课堂教学立体交往关系网络、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搭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来改善教学评研共同体的实体要素及其结构,使教学评研共同体在共同的教学评研目标引领下,通过丰富教学评研的活动意涵和促进教学评研一体化,来改善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活动要素及其结构,从而促使教学评研共同体从自在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向自主、自为的高水平发展阶段不断演进,并尽可能地接近自由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持续改善教学评研共同体的整体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期整体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以更充实自信的精神面貌,理解并积极融入更广阔深邃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去,终而实现人、文化与社会的三重建构。

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回应社会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加的社会发展诉求和人对共同体的内在心理需求,重视教—学—评有机衔接和共同体建构。走向教学评研共同体,是未来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途,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帅飞飞博士在这方面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期待她有更好的研究成果面世,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

张广君
2023年5月 9fkv9XAgbi1HmvJL/Gl3ZgsSvONUcCtI5btc0Ydd/2cZasTGyMjOZofESsRQpu8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