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涵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也是一个历史的、多元的概念。在经典的高等教育论著中,鲜有质量或质量保障这一概念表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作为一种“无须自证”的要求存在于高等教育系统,其天然被认为是一种隐式系统,被学术共同体所默认。换言之,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就是质量,不需要额外的外部质量保障组织或机构来认定。但是,自二战之后特别是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部分国家开始建立包含专门质量保障机构、质量标准和对高等学校或专业项目进行质量审查过程(或程序)的一系列复杂框架,一种基于外在需求的质量保障系统应运而生,其标志是各国纷纷成立国家层面的质量保障机构并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以此在社会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建立一种质量信任担保机制。对此,有学者针对 1988—2015 年之间学术界关于质量保障的定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把质量保障作为一种标准(或工具)来看待。例如,质量保障是通过集体努力确保大学教育过程质量保持在预先设定标准;质量保障是对教育项目进行系统审查,以确保保持可接受的教育、奖学金和基础设施标准;质量保障是确认学生达到培训组织设定标准条件的方法;质量保障是所有态度、对象、行动和程序,通过它们的存在和使用,以及连同质量控制活动,确保在每个项目中保持和提高适当的学术标准;质量保障作为一个通用术语,是所有外部形式的质量监测、评价或审查的简写。

二是把质量保障作为一个过程(程序)来理解。例如,质量保障重在质量维持和改进,是对质量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和持续关注;质量保障是确保保持和提高质量所必需的政策、态度、行动和程序;质量保障是持续实施的精神、政策和流程,目的是确保保持和提高质量,这样的质量是具有明确价值和利益相关者需求所定义的质量;质量保障是由质量保障机构和认证机构在外部或机构内部执行的一套过程、政策或行动;质量保障是(评估、监测、保证、维护和改进)高等教育体系质量的持续的过程。

三是把质量保障作为一个互动关系来解释。质量保障是作为协调工具;质量保障能使大学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质量保障是建立利益相关者信心的过程,即提供(输入、过程和结果)满足期望或达到最低要求的措施;质量保障主要是教师、学生和机构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质量保障本身有多种目的来加强学习和教学效果,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并提高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协调性和可比性。

四是把质量保障作为一个组织文化来诠释。例如,质量保障意味着在高等教育机构发展一种高质量文化,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在维持和提高机构质量方面的作用;质量保障应确保一个课程内容、学习机会和设施符合学习环境(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A in the EHEA)。2002—2006年,欧洲大学联合会实施的一项为期四年的质量文化项目研究发现,质量不仅仅是简单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等管理学概念,其背后隐藏着相应价值和责任。

从以上质量保障的定义可以看出,质量保障也是一个历史和多维的概念。200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各种质量保障的定义,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质量保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指的是对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机构或课程进行持续评估的过程,包括评估(Assessing)、监测( Monitoring )、保证( Guaranteeing )、维持( Maintaining )和提高(Improving)。” 换言之,首先,质量保障是一个评估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含质量管理、质量增强、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等手段;其次,质量保障作为一个监管机制,其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问责的回应和自我改进;最后,质量保障注重协商一致,通过确定的评估程序和标准,提供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

总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一个历史和多元的概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从内隐式系统向外显式系统的转变。从内涵方面来看,学界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解读更多是从质量标准、程序方法来认识的。质量保障首先被理解为一个过程、程序、结构或机制的问题,强调质量保障目标、过程控制、质量改进等,并且区别于工商业领域的质量保障概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念更加复杂多元,其不仅仅关涉技术、程序和标准层面的过程控制,也包含组织心理、文化及其价值层面的追求。 N0eMM6RHRs2tE0zRqGaULvXkWHNeXTKDshRmsj+CGX236TaJAL5cWs9gi3Ocz8A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