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也提出,到 2035 年我国要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因此,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抓手。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建设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各国尽管高等教育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管理体制和政府领导方式也不同,质量保障体系在模式选择、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围绕质量提升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尤其是提出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前沿实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2 年工作要点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主线,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工作统领,以高等教育数字化为战略引擎,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为核心目标,以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为战略重点,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关键举措,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质量、支撑引领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服务质量,加快完善以“四新”建设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范式,使我国高等教育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教育部教督〔2021〕1 号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新一轮审核评估)也聚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强调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式把高等教育的基础支撑作用提升到支撑与引领并重,使高等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与牵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须强教,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这都凸显了高等教育作为国之重器的重要作用。鉴于上述,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本书的出发点。

本书试图通过历史梳理、现状调查、国际比较等研究环节,全面梳理中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和提炼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先进工具。本书在宏观层面反思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在微观层面探究适合中国国情、教情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理念、机制和工具。这不仅在理论方面丰富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视角和维度,也将在实践方面为推动教育质量观念革新、创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指引性方法和策略。

本书融合了多所国内高校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梳理了国外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典型实践,集成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整合了 200 多篇学术界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写作组成员研究的思路最终集成了本书的体系结构。其中有些内容属于探索性的,还未见文献论述,同时本书得到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16JZD045)”的支持。

本书共分七章,按照质量保障的理念与方法、经验与启示、历史与反思、理想与现实、价值与追求、未来与展望、经验与科学的脉络展开。第一章阐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宏观理论,主要包括质量保障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特征、原则与方法等;第二章梳理了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发展历程、基本模式与特征,以及带给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等;第三章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政策与实践历程,主要包括政策沿革、实践要素、组织架构、具体举措,以及发展特征等;第四章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专门探讨了高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强调质量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高校的组织文化;第六章对标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内部质量保障的实践基础,从理念、机制、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摹画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新趋势;第七章是案例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呈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以及厦门大学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校实践提供一些鲜活、生动和可操作性的启发与借鉴。

本书作者还要特别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薛成龙、林钰青负责本书第一章的主要撰写工作;刘亚西负责第二章的撰写工作和全书的统稿工作;陈祥祺、梅雄杰负责第三章的撰写工作;许卓斌、梅雄杰、刘亚西负责第四章的撰写工作;郭建鹏、刘公园负责第五章的撰写工作;甘雅娟负责第六章的撰写工作;计国君、甘雅娟负责第七章中厦门大学案例的撰写工作,黄文祥、崔凯、康锐、冷伟、胡赛明负责西南交通大学案例的撰写工作,钱素萍、黄文祥负责常熟理工学院案例的撰写工作。作者值此表示真挚的谢意。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一直信奉:做人与求学同行;寻真与求知同进;治学与慎思同存。无论是助我者、正我者、嘲我者,他们实际都教给我太多的生命哲学。即便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惜哉本人才疏学浅,我很难对书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之处找出借口,这些错误均是我个人的责任。我恳望所有浏览本书的同仁们批评指正,值此一并致谢! Ko0XKaJu0HFgAIPwqfHOYQgsGygfdkLt1KdOtCsqjYS0Y1qg6R5bgvn3zMfKb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