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徜徉于用枋木堆砌而成的地下宫殿

公元前 202 年,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终于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西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西汉重新确立并巩固和发展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建立了系统、严密、完整的经济和学术文化制度,为此后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第二,西汉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更为密切,许多民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汉族的经济文化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从而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第三,仅就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初而言,西汉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边患平定,疆域开拓,四夷宾服,声威远播,在各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并满怀信心地与西方进行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影响着世界。

这样繁盛的朝代,如此强大的国力,必然在物质形态上有所反映,西汉的宫殿与王陵也许就是最好的例证。西汉的宫殿之豪华阔大,王陵的规制之高世所瞩目。那时的帝王为什么要修建这么豪壮的工程呢?

汉代的未央宫始建于公元前 200 年,由萧何监造。勤俭的草根皇帝刘邦曾质问过萧何:“现在天下都还没有安定,为什么把宫室营建得这么豪华壮丽?”萧何回答道:“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原来壮丽的外观是用来强调帝王威势的,“无以复加”这个成语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吧。建筑,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审美情趣的凝固表达,它还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

燕赵大地虽非秦汉帝陵之区,但两汉分封王陵墓却很多,其中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山陵,以其凿山造墓的形式和随葬的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在中国古代陵寝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北京西南郊一座用枋木堆砌而成的地下宫殿昭示于人,庞大的墓室,由 15000 多根枋木组成的“黄肠题凑”,又向我们揭示出古代建筑史光辉的一页,这就是大葆台汉墓。

大葆台汉墓是北京地区发现的一座重要的西汉诸侯王葬墓,考古工作者从葬制、墓的结构、出土文物、针刻纪年等方面的研究中,推断出墓主人为西汉广阳王刘建。大葆台燕王陵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帝王和诸王侯丧葬制度及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根据史书记载,汉代实行十二等爵位,诸侯王、列侯这两级有食邑的最高爵位,可使用一些类似皇帝的葬制,而其他贵族等级不能享用。因此诸侯王墓在墓的形制上使用了正藏——包括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和外藏椁。

两汉时期实行厚葬之风,在各种墓葬形制中,有一种叫作“黄肠题凑”,是天子葬制的组成部分。“黄肠题凑”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仅根据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的注释,就连王国维老夫子也解释不清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大葆台汉墓的发掘,解开了千古之谜,使我们对“黄肠题凑”眼见为实。所谓“黄肠”指的是黄芯柏木,将其致累棺外,而“题凑”则是指木头一律朝内摆放的这样一种聚集位置。燕王刘建墓的“黄肠题凑”由 15880 根黄肠木堆积而成,每根枋木 10 厘米见方,90 厘米长,根根都像积木那样平砌码放,层与层之间没有榫卯固定,却十分严密紧凑,只是在“黄肠题凑”顶部加了一层压边木,用以巩固整个结构。它们围着棺椁,绕成一个长方形的圈,这真是两千年前木结构建筑的一个奇迹。

大葆台汉墓博物馆是一幢方锥平顶式建筑,就坐落在汉墓遗址上,于 1983年 12 月 1 日正式开馆。久闻它的大名,始终未得见真容未免遗憾,我决定去探访这座枋木堆砌而成的地下宫殿。我在地图上找到了大葆台汉墓,又用指南针定好方位便出发了。沿着京葆路一直向南,过了世界公园还未见到博物馆的踪影,再向前开,便脱离了公路走上一条高低不平的土路,心里感觉不对,一看指南针的方向指针正指向我的右后方,显然是走过了。调回头,又问了路人,终于找到博物馆那不起眼的大门,停下车子,指南针的指针正好指向门口。这是我第一次依靠地图和指南针而不是GPS到达一个陌生的所在,而且还是一座西汉古墓博物馆,这无疑给这次探访增加了一些寻幽探胜的乐趣。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经过了长期的酝酿,是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相结合的产物。早在汉墓发掘工作结束前,在京的考古界、文物界及有关院校的专家们就集聚一堂,座谈汉墓的保护问题。参会者一致认为,对汉墓不能只做部分保护,要从长远性、完整性来考虑,同时还要与北京整个古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将其建成博物馆,使它成为星罗棋布的北京名胜古迹中又一颗耀眼的明珠。

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永远记得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博物馆不仅仅是用来研究和教学的,它还是一方社会教育的场所,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但是老百姓看文物古迹,不仅要直观,而且还需要一些解析与引导才容易看懂。博物馆既要保证遗址的复原不走样为教学研究服务,又要直观有趣味性,吸引观众能让他们看懂,大葆台汉墓博物馆的建立颇费了一番匠心。

博物馆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参观回廊,设有陈列室,里面的重头文物就是那件鎏金兽面铜铺首和青铜鎏金嵌玉龙头枕。兽面双目圆睁,咧着大嘴非常神气;龙头用圆水晶为眼,牙、舌和双角均用青玉琢制而成,这两件东西一直陈列在首博的通史展厅中,算是很熟悉了。展柜中还有一件东西,黑乎乎像一窝陈丝旧布一样团在那里。别看它不起眼,这可是出土文物中一件很有意义的物品,专家称为“漆纱冠”。这种冠帽,最早产生于汉代,是一种用丝编结的手工艺品,外表呈棕黑色,涂饰的漆膜富有光泽。河南洛阳画像砖墓的彩绘武卫、山东沂南汉墓石刻武士,都戴有漆纱冠,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上,亦见有戴漆纱笼冠的文吏。但是由于没见过实物,这种漆纱千余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是一种平纹织物,直到漆纱冠的出土,才知道它是一种很费工时的编织物,为篡组结构。跟它一起出土的组缨是漆纱冠的附属物,实际上就是系冠的带子。据文献记载,周秦两汉以来,组缨多作为冠、服、印、璧等物品的系饰,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志。对这组文物的研究,为纺织技术史又增添了新的篇章。

燕王墓出土的铁器,其中有一件铸有“渔”字,据专家推测是汉代渔阳郡铁官作坊的产品,这是该郡产品的第一次出土,为研究西汉燕国冶铁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还有那些铁箭铤、铁笄、铁扒钉、铁环首器等,经过原北京钢铁学院鉴定,可以确定是用铸铁固态脱碳成钢的,有的经过锻打加工成型。它们是当时已经出土的最早用生铁固态脱碳成钢的器件,把我国“生铁固态脱碳成钢”冶炼法出现的时间由魏晋南北朝向前提了几百年,是一个很大的考古收获。

下层即为墓室复原陈列,完全依据了该墓的建筑布局,即墓道、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前堂、后室(棺椁)。最先看到的是墓道随葬车马遗址,按照发掘现场保存。当年苏舅舅主持发掘时,为了保护这个车马坑,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呆了 7 个月,研究地下水的治理办法。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让湿泥巴变成“肉皮冻儿”,地下水不上泛了,终于使车马坑完整保存了下来。苏舅舅与众多的考古工作者们一道,常年工作在艰苦的野外考古现场,从青丝变成银发,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参观环境。透过透明有机玻璃保护罩,可以看见不同形制的 3 辆朱斑轮车,11 匹马。车辆全系木质双轮单辕车,保存较好,这是研究汉代交通史和舆服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在遗址的东西两面墙上,还各有一幅仿汉画像石“车马图”用作图解,真是很周到很用心。

由于早期被盗,部分木结构毁于火焚,发掘时墓室坍塌严重,面目今非昔比。如果按发掘现场复原不仅难度很大,这样破败的景象也令观众难以理解。于是专家们采用根据考古资料原状复原与发掘现场复原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保存了发掘现场的真实性,又再现了汉墓原貌,给人以完整的形象。巧手回春的汉墓遗址,令我们一睹当年的风采。

墓室的南壁即入口处保存比较完整,所以门的东西两侧全用原来的黄肠实物进行原状复原;损毁比较严重的西、北、东壁,内用钢角尺制成骨架作为支撑结构,外用 10 厘米见方、90 厘米长的水泥钢筋模拟黄肠进行原状复原。我站在西侧正在感叹那些黄肠木回廊竟然堆垛的这样严丝合缝,连一张纸也插不进时,却不知是被聪明的文物工作者“蒙”了。这些“黄肠题凑”的下部都是可以乱真的水泥黄肠,只在顶部码放了三层真黄肠实物,用来增加真实感。这样做就像博物馆修复陶罐那样,用白石膏做衬底,把毁坏前的原状烘托出来,使残存部分更显得真朴可靠。更为重要的是,回廊这种建筑形式,过去只在汉画像石上见过,这种木结构的回廊建筑还是首次发现。

沿着参观通道俯瞰墓内,用水泥钢筋模板复制的墓壁板、地板、地伏等几乎可以“乱真”,而在墓室内的中央通道上,覆盖着原有的地板实物。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处理方法,使新旧交辉、相得益彰,给古文化增添了色彩。为使还原更为真实生动,在墓壁板和地板上还留有剖面或横断面,使观众能看到墓壁板外的木炭层和地板下的地伏及木炭、白膏泥层,在表现墓室结构细部上都下足了功夫。

广阳王刘建的葬制是三棺两椁,如何直观地展示这种葬制,文物工作者也颇费了些心思。他们在正面做了一个剖面图,通过这个剖面,观众能清楚地辨认出内棺、套棺、内椁和外椁,还可以看清外黑内红的髹漆颜色。与明定陵博物馆的那种封闭洞穴式不同,整个墓室复原陈列采用剖开式,像一座露天煤矿,巨大的封土层被制成剖面,两层木炭层中间夹着一层白膏泥,告诉我们古人的防水措施,并能阻止植物的根系穿透,下面即是黄肠题凑和棺椁,很直观,又很有艺术性。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高达 9 米多的封土层就像一个土馒头,不管如何用壮丽来展示威重,巨大的王陵将王侯们曾有的辉煌掩埋于地下,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土馒头的昭示,让我们对祖先们有了更深入的解读,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1.黄肠题凑 大葆台汉墓博物馆南面墓室入口-2 bDk2aW+6Qa/KN/kHTYQ6EUaG38bcZsTgSKFLY3SAHig9N2zVm2kp1EMms0bmIU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