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寿宁黄立云先生又一新作成,邀序于予。予索观其志书之凡例、目录、概述及后跋,稍知其主持编纂《平溪镇志》之规模及过程,不禁为之赞叹。

予识立云早在他任寿宁县地方志编委会主任之时,颇知其于修志兢兢业业,态度认真,工作踏实,作风严谨,为人又十分热情诚恳。我虽离开方志工作有年,难得他仍系念前缘,友情所在,美意当珍,故不揣冒昧应命为文。

果如前人所言,治世兴文,盛世修志。虽在山乡僻壤如寿宁平溪,距县城七十多里,户过七千,人不满三万,在有识领导与热心乡贤的倡导支持下,由富于修志经验且文字畅达的黄立云主笔,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修成一部巨著。须知这是在为山乡首修新志,常人会以为那是无可称道、乏善可陈的地区。不承想几年间居然出此皇皇巨著,实在令人出乎意表而刮目相看。全志共七十多万言,分二十二编,章节竟达二百七十多项。恕我孤陋,似乎从未见过如此浩繁的乡镇志。

观其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居民人口、村庄概况、政治经济、各业物产、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军事民政、民俗信仰、诗文著述、方言传说、诸多人物乃至杂记,林林总总,堪称“一方全史”、人文大观。全书包罗诸有,资料翔实,结构合理,体例完备,文风朴实而流畅。为平溪镇存史立传全赖此书,因此主持与参与编修者实在功不可没。魏文帝曹丕说过:“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志书正可当之。不仅平溪乡民据此可以全知一镇之历史事实,外人借此亦可认识平溪,后人循此广播宣扬,传流无穷,此正是名山事业之功,光前裕后,造福一方之盛举。文化人之功德心与成就感也于此可见。

一事之成赖众人之力,一书之成穷许多岁月。本志编修始于十年之前,中间经历许多曲折,人事变动,经费筹集,内容延伸,文稿审改,耗费的是时间与修纂者的心血。幸赖当事领导的支持与主修者的担当,终于在黾勉从事中蒇功,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呈献给平溪的父老乡亲,示范于县邑内其他乡镇,即使在省域内,如此镇志怕也是难有比肩的。

历代人们对于谱志的编修大多夸赞作者的辛劳与担当精神,这是不待说的,因为事在人为,无人担承则百事不成。但笔者以为,进步言之,人们还应审视编修撰述的内容及其质量。精神化为物质,人们可从志书这一文化载体中评判这项工作,体会其价值和意义。《平溪镇志》确实让人们看到了它的亮点,感受到它的价值。“镇志”以丰赡的资料,忠实记录了一个乡镇、一百多个村落的历史与现状,经济与人文,作为“一方之全史”,岂是浪得虚名?

由《平溪镇志》的编修,笔者想到了目前中央关于振兴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这为新时期的农村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指导的目标,但是农村中缺乏的往往是建设人才和资金投入。本土的乡贤多因文化上的限制,未能熟知乡村历史、理解文化内涵;外来的“乡贤”又因对村史和文化的隔膜,也难以对乡村社会的“文创”改造做恰切的表达,因此无法展示个性,体现特色。大多是将设计者的个人想象或照搬已有植入乡村现场。如能像平溪镇一样,先修镇志,以此为基础,逐步挖掘乡镇村庄的过往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当前的村况与农民需求,进行设计和创造,自可避免“千村一面”的呆板设计和虚空想象,从而凸显每个村庄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色。如能做到这些,可以想象,农村新貌将会呈现繁花盛开的局面。酒香何惧巷子深,花香引得蜂蝶来。文创,文创,是以固有文化为基础的创造。

我深望《平溪镇志》的出版,能引起人们对山区边远乡村的重视,这样有助于对它们的历史发掘与文化展示,能有益于当前广泛而热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小康社会中众多旅游爱好者日益高涨的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的愿望和对享受自然风光与乡野情趣的渴求。同时也盼望有更多的专业工作者与乡贤能关注乡镇村庄的史志编修,以便为其树碑立传,存史资治,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资讯。笔者的期望可能有些超现实,但有《平溪镇志》做样板,我对此充满信心。我相信,有村镇志的文化记载做基础,农村的发展和改造一定会有更多的本土意味与理性表达。我愿以此短序献上拙见并求教于方家,同时借此为本志的出版致贺。

卢美松
2021 年 8 月 9 日

【作者简介】

卢美松 福州人,1944 年 10 月生,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历史专业。历任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xaIIQtcJLu3MNMDQkiNxAKKrIhiw2t2+lfYE2eA+l4bqkEpRIkG1r7L45pGtUF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