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民族工作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且重要的理念,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举措,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并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

单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个词语,它是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名词构成。为了更好地科学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我们免不了要对四个词语进行拆分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是以“中华民族”为基础的。

一、中华民族的概念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逐步形成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事件,一是西周确立了以血缘和亲戚为纽带的封建制,二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两次事件都是在大面积的国土上进行了制度文化的统一。在此之后的 2000 多年间,各个朝代均为了维持这种统一的局面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直至清朝末年甲午中日战争时,才引起了人们对民族理论的思考。学界多认为,梁启超率先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梁启超 1899 年在《东籍月旦》中提出“民族”一词,1902 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提出“中华民族”一词。最初“中华民族”仍然主要指代汉族,但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开始赋予中华民族时代内涵,认为有中国意识者,也是中华民族之一员,“故凡满洲人今皆中华民族之一员”。孙中山对中华民族思想的不断提升,使“中华民族”真正指代中国 56 个民族。初期,他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将满族统治者等同于元代的蒙古族统治者,视为“虏”,其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制;中期,强调“五族共和”,突破了中国封建社会 2000 多年来“夷·夏”“鞑虏·中华”之分;后期,国共合作,就有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这为之后中国共产党使用中华民族思想做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持续贯通地代表中国各个民族,即宪法确认的中国 56 个民族,具有法定性。

二、共同体的概念

共同体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中也不断出现。斯大林将民族定义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因此人们共同体就是同一民族成员形成的共同体。

《现代汉语词典》将共同体解释为“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

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又是指什么呢?

在 2014 年 9 月 28 日至 29 日召开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度明确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并在之后的公开场合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或将全体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民族”单元来表述。因此共同体意味着“一个拥有某种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和目标的实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以历史形成的拥有 56 个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基础,具有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命运共同体。

三、意识的概念

我们一般认为,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是自我认知、思维和记忆的总称。我们如果把意识理解为本能或对外界刺激的反映,这种低级意识就不仅仅存在于人类,因此我们对意识的定位在于对客观事物和刺激的“反应”或“反映”,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我们这里的意识,主要是在哲学上的解释: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任何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共同体意识就是对共同体的自觉或者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如此。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我们要想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就必须以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前提,其内涵的重点是“共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 9 月 28 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们对生活的家园、利益、发展、价值等拥有共同的观点和看法。其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也就是中华各民族,是宪法确定的 56 个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身反映的“共同体”也是以承认中国各民族存在为前提的“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中强调:“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他还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表述不但精辟、实际,而且更合乎逻辑规律。 TCq1G0Y8NzlYVL5o5tGkpbfeh95rxr+fzg5bNcMs3cSAtKaGN476uCbWJQmYyH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