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加快发展是百色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核心问题

中华民族经过不断努力,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当前,正致力于向全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活动、推行从增长优先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推动城乡融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推动形成区域均衡协调新格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在经济实践中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我国应从推进边疆地区各民族各阶层之间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经济基础。推进百色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义,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来说意义深远。

一、推进边疆地区各民族间共享发展成果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协调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付出得来的结果,国家需要对盈利分配机制进行科学合理调节,确保各民族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二是要保障工人、农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工人、农民等群体的话语权,改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其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保证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保证边疆民族地区之间资源流动的通畅性,以使社会各区域改变其社会经济地位,共享发展成果。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联动下,各区域、各民族、各阶层均等分配利益,从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归属。

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过程中,我国要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以促进各族群众公平且最大可能地获得公共产品。一方面,国家需要提供品类更多、范围更广的公共产品,改善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向往也更加强烈,为此,我国需要切实了解各族群众当下的需求,例如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云产业等提供支持,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新时代边疆地区经济的新发展,从而使边疆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参与祖国建设

我国要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就业,以推动其更加积极地参与祖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进城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能力,完善并健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劳务合作,相关部门定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工沟通就业情况,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流出地政府也应承担相关责任,包括大力推广普通话文字语言的普及教育,加大对劳务派遣企业、中介、工头的管理力度,提高外出务工的边疆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合法有序地开展劳务输出,教给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本领。稳定的就业不仅有利于提高边疆地区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有力地推动其参与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之中,而且还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融合,从而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我国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确保边疆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各级党委政府需要下大力气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边疆地区农业产业化,让产业覆盖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加各族群众的收入。我国要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防止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任务,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消除边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各族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产业,发展繁荣都是空谈。一方面,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偏僻而广袤的山村和高原地区,地广人稀,交通落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大多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风光优美,有条件根据自身的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我国要激发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当地各族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完成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在实践中,政府要充分尊重各族群众的主体性,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让群众充分参与决策,不能忽视一些群众因为担心自己文化程度低、对外交流经验少而不敢、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到发展进程中来。

五、构建边境地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开放格局

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构建稳固的命运共同体,既是各民族国家的共同追求,又是中国探索生存与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例,其不仅提供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发展平台,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还带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一方面需要激发其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把握外在动力,通过内外结合,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开放格局,确保各民族之间不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4koAtA4CKa1E+FOBexMLpDacaAREfMIpVzZj4FOJF3eIZJoWPVv7HUqm6CzvZu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