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近代学校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新学制与政府官学的创办

朝鲜打开门户登上国际舞台后,建立和建设近代国家成为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引进近代学校教育成为时代所需。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朝鲜政府表现出了对近代文化制度的接受态度。朝鲜正式在制度上确立新学制,始于 1894 年的甲午更张。

1894 年 7 月,朝鲜政府颁布《议政府新官制法案》,改革官制,废除了之前主管学事的礼曹,新设立学务衙门(后改为学部),主管教育问题。这次改革中,科举制的废除具有划时代意义,开始实行不问身份高低贵贱、量才选用的官员任用原则,官员选考以“国文、汉字、写字、算术、国内政略、外国事情”等实用科目取代以往的四书五经,并废除文武尊卑的区别。 同时,新成立的学务衙门还发布了如下告示,表明了朝廷施行近代教育、培养近代人才的改革态度。

现在看来,时局已经大变。所有的制度都应该进行革新,但英才教育最为当务之急。因此,国家建立小学校与师范学校,首先在京城推行,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子女都进入学校学习。这是培养拯救时代、为国家内修外交贡献力量的人才的大好机会。以后要依次建立大学和专门学校。希望有志之士都努力接受教育,为圣世大展宏图。

1894 年 10 月 25 日,井上馨被任命为日本驻首尔的特命全权公使。自此,朝鲜的这次内政改革开始受到日本方面的干涉。11 月,井上馨向朝鲜国王和大臣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与以前所颁布的改革方案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是,这次的新方案企图通过要求“国王亲政”和招聘外国顾问来达到控制朝鲜统治权的目的。此后的改革虽然有日本的干涉,但不能说全部都是日本方面的意志,一些措施还是进步和符合朝鲜人民利益的。

在教育方面,1895 年 1 月 7 日高宗发布的《洪范十四条》中,也包含了“国中聪俊子弟广行派遣,以传习外国学术技艺”“用人不拘门第,求士遍及朝野,以广人才登庸”这样对近代教育的吸收政策。同年 2 月,高宗皇帝专门下发了《教育立国诏书》,可见朝廷自上而下推行新教育的决心和态度。《诏书》主要强调了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纲领,部分内容如下:

不致力于发展教育,国家稳定实难实现。纵观世界形势,凡是富强独立的国家,都是人民知识开明。知识的开明源于教育之发展,教育实为保存国家的根本。因此朕居于君主与人师之位,亲自负起教育之责。教育也有其方法,首先要分清虚名与实效的区别。以读书、习字埋头于古人的糟粕之中,不识时势大局,即便其文章凌驾古今,也只不过是毫无用处的一介书生。朕发布教育纲领,摒弃虚名,注重实用。首先培养德育……其次培养体育……再培养智育……这三个方面即为教育的纲领。朕命令各方广立学校,培养人才,以臣民们的学识为国之中兴建功立业,凭借你们忠君为国之心培养德、体、智的发展。王室的安危在于臣民之教育,国家的富强也在于臣民之教育。

可以看出,《诏书》提出了摒弃以儒学经典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内容与方式,强调推行新教育的必要性,并把其提高到事关江山社稷安危的高度,同时以德、体、智作为新教育的三大纲领,呼吁民众积极接受新教育以实现“国之中兴”。为此,朝廷于 1895 年 4 月发布了《首尔师范学校官制》,这是朝鲜最早的近代学校法规。紧接着,朝廷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学校官制与规则,开始实行新学制,以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首尔师范学校官制1895 年 4 月 16 日

外国语学校官制1895 年 5 月 10 日

成均馆官制1895 年 7 月 2 日

小学校令1895 年 7 月 19 日

首尔师范学校规则1895 年 7 月 24 日

成均馆经学科规则1895 年 8 月 9 日

小学校规则大纲1895 年 8 月 12 日

补助公立小学校规则1896 年 2 月 20 日

医学校官制1899 年 3 月 24 日

中学校官制1899 年 4 月 4 日

商工学校官制1899 年 6 月 24 日

外国语学校规则1900 年 6 月 27 日

中学校规则1900 年 9 月 3 日

农工商学校官制1904 年 8 月 8 日

可以看出,这些官制和规则基本上覆盖了近代学校的构成体系,完全颠覆了朝鲜的传统教育体系。下面通过分析几个法令的主要内容,更加全面地窥探新教育的面貌与特点。

《小学校令》

1.目的

小学校注意儿童身体的发育,授予国民教育的基础和生活中所需的普通知识与技能。(第 1 条)

2.种类

小学校分为官立、公立及私立三种。官立由国库、公立由府或郡、私立由个人负担。(第 2,3 条)

3.修业年限

小学校分寻常与高等两科。在修业年限上,寻常科为 3 年,高等科为 2 年或 3 年。(第 6,7 条)

4.学习科目

寻常科的学习科目为修身、读书、作文、习字、算术、体操。可根据情况不同,经过学部大臣的许可,除去体操,另加朝鲜地理、历史、图画、外国语中的一科或数科。可为女子加入裁缝。高等科的教学科目为修身、读书、作文、习字、算术、朝鲜地理,朝鲜历史、外国地理、理科、图画、体操。可为女子加入裁缝。可根据情况不同,经过学部大臣的许可,加入外国语一科,除去外国地理、外国历史、图画中的一科或数科。(第 8 ~ 10条)

5.学龄与就学

8 岁至 15 岁中的 8 年为学龄。各个府、郡必须设立使学龄儿童入学的公立小学校。(第 16,17 条)

《中学校官制》

1.目的

中学校为从事实业的人教授正德、利用及厚生之道,图求中等教育的普及。(第 1 条)

2.修业年限

中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7 年,分为寻常与高等两科。寻常科为4 年,高等科为 3 年。(第 2,3 条)

3.学习科目及程度

中学校的学习科目及程度由学部大臣另行规定。(第 4 条)

《首尔师范学校官制》

1.目的

首尔师范学校以培养教员为目的。(第 1 条)

2.教育年限

首尔师范学校设本科与速成科。本科为 2 年(1899 年改为 4年),速成科为 6 个月。(第 2,3 条)

《首尔师范学校规则》

1.学习科目

本科的学习科目为修身、教育、国文、汉文、历史、地理、数学、博物、化学、习字、体操。(第 3 条)

为了缓解小学教员的急需,速成科的学习科目为修身、教育、国文、汉文、历史、地理、数学、理科、习字、作文、体操。(第 5 条)

2.入学与招生

本科入学者为年龄在 20 岁以上,25 岁以下,速成科为 22 岁至 35 岁。(第 14 条)

本科招生 100 名,速成科招生 60 名。(第 33 条)

《外国语学校规则》

1.学习科目

除外国语外,以外国语教授普通学问,以汉文教授读书、作文及本国历史与地理。(第 1 款第 1 条)

2.学校种类

分别设立日语、英语、法语、汉语、德语学校。(第1 款第2 条)

3.修业年限

日语及汉语为 3 年,英、法、俄、德语为 5 年。(第 1 款第 3条)

4.入学年龄

入学者年龄为 15 岁至 23 岁。(第 4 款第 2 条)

从以上几个法令规定中可以看出,新实行的学制完全不同于朝鲜旧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基本确立了近代阶梯式学校教育体系,在教育内容上完全摆脱了旧式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和封建经学教育,在教育对象上也从精英阶层走向普通大众。但因为在短时间内就编制并发布这些法规,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上、下级学校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确,没有说明进入上一级学校的资格是否以下一级学校的毕业为前提或者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再就是由于甲午更张受到日本方面的干涉,改革的新学制很大程度上模仿了日本的学制,教育年限、教学科目、学校教育目的等多与日本相似。但这些问题并不影响新学制的重大意义,新学制不仅废除了旧的教育制度,而且从法律上肯定了近代教育制度,从而确立了朝鲜教育的近代化发展方向。

各级学校官制和规则发布后,各级新式学校逐渐建立起来。1895 年,首尔师范学校、小学校、外国语学校、法官养成所相继成立,1899 年设立了京城医学校、商工学校(1904 年改名为农工商学校),1900 年设立了首尔高等学校、矿务学校。这些学校中,除小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外,均设立一所。截止到 1905 年,首尔建立了 10 所小学校,地方建立了 50 多所小学校。 各种外国语学校比较受欢迎,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外国语相对容易就职,对于政府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因而比较重视外国语教育。

同所有新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些新式学校在建立初期也面临了很多困难。首先来自人们的思想意识,朝鲜在毫无准备下开港,对于坚守了数千年传统的朝鲜人来说,不可能马上就接受这种新的制度。庶民百姓自不必说,很多上层官宦仍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心存依恋。其次,政府虽然对新式教育持积极态度,却缺乏雄厚的财政基础,在建立各种学校方面力不从心。再次,缺少能够担当近代知识教育任务的教师,教科书的编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朝鲜虽然初步确立了发展近代教育的基本框架,但离完全确立近代教育制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民间私学的兴起

当朝鲜政府以极大的热情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兴办各种学校以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同时,民间也开始涌动起开办私学的潮流。

民间人士创办的学校中,较早的是闵泳焕于 1895 年创立的兴化学校。闵泳焕是朝廷闵氏一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一位爱国志士。闵泳焕在34 岁时以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赴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等国考察,并参加了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回到朝鲜后,深感外国语教育的必要性,于是创办了兴化学校。主要教授英语、日语和测量技术,分为寻常科、特别科和量地科。 1905 年 11 月,闵泳焕在听闻朝鲜与日本签订《乙巳条约》的消息后,愤然自决。闵泳焕去世后,学校也在朝廷与各方支持下继续维持,直到 1911 年被迫关闭。当时的报纸中,记载了学校发展的面貌,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行爱国之义,唱爱国之歌”的爱国主义教育,从中可以一窥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至今,学徒日盛,有屋舍不容之难。计划校舍扩张之事,良可贺矣……行爱国之义,唱爱国之歌,皆如学校菽粟茶饭。兴化学校乃闵忠正心力所存,精神所寓。一般学徒朝夕于此,肃然如见其容止仪观,依然如闻其谕谕勤勉,慷慨激动及忠爱奋发自不能已矣。此于有形教育中得其无形教育者深矣。

1896 年,同为闵妃戚臣的闵泳绮建立了中桥义塾,教授日语、英语及汉文。

1899 年,安昌浩在其家乡江西地方建立渐进学校,这是最早实行男女共学的小学校。 如同校名一样,学校的设立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渐进的学习来培养民族力量。1907 年,安昌浩又创办了大成学校。

1901 年,徐光世等人创办洛渊义塾,后改为普光学校,教授日语和普通学科。

1902 年,梁在实建立牛山学校。

1904 年,青山学院作为李相卨、李昇薰、李东宁等组织的秘密独立运动团体新民会的机关学校被建立。

1905 年,严柱益建立养正义塾。 严柱益曾于 1904 年前往日本考察,目睹了日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制度的盛况。回国后深感普及近代教育实为当时朝鲜的第一要务,从而创立了养正义塾,意为“蒙以养正,养心正己”,最初主要教授法律,1913 年后成为高等普通学校。

1905 年 5 月,李容翊以开展法律教育为目的建立普成学校,后发展为普成专门学校 ,是现今高丽大学的前身。李容翊是一位誓死效忠朝鲜王室、坚决反抗日本势力的爱国志士,他曾于 1907 年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留下遗嘱“在恢复国权之前,死后绝不把灵柩移回朝鲜”。在其思想影响下,普成学校以“广开学校、教育人才、以复国权”为理念,开展教育活动。

1905 年 5 月,闵泳徽设立徽文义塾。 闵泳徽初期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主张依靠清朝、俄国的势力把日本排挤出朝鲜,对日本持坚决反抗态度。随着日本的侵略野心逐渐暴露,他更加认识到唯有依靠教育培养人才,才能抵挡日本的侵略,因此创办徽文义塾。徽文义塾成立后,闵泳徽把毕生收藏的图书都捐赠给了学校图书馆供学生阅读。此外,作为学校的附属机构,还成立了徽文馆,主要出版教科书和其他出版物。1906 年,闵泳徽还组织成立了普成中学校。

以上列举了甲午更张后,朝鲜民间人士自发自费建立的私学。这些学校中,主要教授英语、日语等外国语以及其他近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不论在形式上、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体现了和旧式教育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学校设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进近代教育,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近代人才,从而促进国家的文明开化。而且这些学校的设立者大都是在朝廷担任要职的官员或地方有志人士,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影响力,对朝鲜引进近代科学文化、逐渐形成新学之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些学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修学年限、教育内容、升学等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学校教育层次基本属于初等教育,有些学校的名称还保留了以往教育机关的色彩,体现了向近代教育过渡阶段的性质和特点。

随着 1905 年 11 月朝鲜与日本签订《乙巳条约》,恢复国权、独立自主成为摆在朝鲜人民面前的新课题,私立学校的教育理念也从文明开化转变为抗日救国,希望通过实行近代教育培养民力而实现民族的自强独立,这在学校的设立数量和发展上也有所反映。1905 年以后,有志人士在各地纷纷建立学校,新学之潮风靡全国。据统计,1895—1904 年私学的设立数量为 134 所,而 1905—1909 年私学的设立数量激增到了 1508 所。 日本人的调查报告中也反映了当时私学设立的热潮。

国家灭亡是因为痼习旧学,想要恢复国权、自主独立,研究新学、取其精华是当前一大急务。这种观念正逐渐在朝鲜人的头脑中深深扎根,支配了各地的人心。而且各地官员也极力鼓吹这种思想,促求学校的设立,这显然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各地每天都有学校建立,反而都有了滥设的倾向。……学校设立风潮的勃兴虽然是令人欣慰的现象,但设立的动机着眼于恢复国权,除了京畿、忠清道的一部分两班子弟对新学还有所顾忌外,其他各地都争相志愿新学。以恢复国权为目的的学校设立动机,是不得不需要关注的一大重要事件。(《警察月报》,1910 年 7 月第 1 号)

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学校在校园中升起国旗,各种聚会中都高唱爱国歌,教学的内容也注重对学生爱国心的培养,当时编纂的教科书就反映了这一点。学部的《教科书用图书一览》中主要教科书目如下所示:

柳瑾:初等小学修身书

徽文义塾编辑部:高等小学修身书

徽文义塾编辑部:中等小学修身书

卢炳善:女子修身教科书

安钟和:初等伦理学教科书

申海永:伦理学教科书

尹泰荣:师范教育学

国民教育会:初等小学

郑寅琥:最新初等小学

玄采:幼年必读

元泳义:国文读本

张志渊:女子读本

徽文义塾编辑部:高等小学读本

尹致昊:幼年字聚

姜华锡:妇女独习

郑寅琥:最新初等大韩地志

郑寅琥:最新高等地志

玄采:大韩地志

张志渊:大韩新地志

金建中:新编大韩地志

博文馆编辑部:问答大韩新地志

丁茶山:大韩疆域考

郑寅琥:初等大韩历史

柳瑾:新订东国历史

玄采:普通教科东国历史

玄采:中等教科东国历史

俞吉濬:大韩历史略

金泽荣:历史辑略

玄采:东西洋历史

玄采:万国史记

周时经:国语文典音学

以上教科书大多以朝鲜语和朝鲜历史、地理为主要内容,着重强调爱国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培养,而且很多编著者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人士。以当时私立学校广为使用的著名学者玄采所编的《幼年必读》一书为例,作者尤为强调:“我国人尚泥旧习,昧于爱国诚故,此书专以唤起国家思想为主,以历史为总括,旁及地志与世界现状。” 表 1-2 是《幼年必读》第一卷的目录。

表1-2 《幼年必读》第一卷目录

资料来源:幼年必读

从目录可以看出,书中内容主要为朝鲜历史与地理,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正如作者本人在《幼年必读讲义》序文中所指出的一样,“呜呼,此书出而岂有补于时,但所愿者,松龄儿童,因此而发爱国心,至于自主独立则不佞之荣华,故何如哉,是为之志”。

综上所述,1905 年前后设立的私立学校在数量和设立目的上体现了明显的差异。1905 年以前,朝鲜的民间人士受到基督教人士开办学校的影响,开始尝试建立私学,一般以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促进国家文明开化为目的,学校数量较少,教学内容也较单一,基本围绕外语、法律等内容展开。1905 年以后,随着朝鲜的国权受到日本威胁,私学数量急剧增多,教学目的也转变为保护国权、独立自主,开始编纂以朝鲜语、朝鲜历史、地理为主要内容的教科书,激发朝鲜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朝鲜民间私学的兴起,表明了朝鲜民间通过开办近代学校、学习近代先进知识,进而建设近代国家的努力。 Yt4gvYzvtTzpls+wj8Q8Vx5H5XUP7Mh2ggGtOUE4tqQnj+1vhQWEcgVCtDEdxG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