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谈民俗的文化属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翔云镇圳林村的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

谢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使我能够荣幸地参加南安首个乡村文化振兴论坛。

我是一个民俗研究的爱好者,长期在本地工作,生于斯、长于斯,对许多民俗耳濡目染,有着深厚的感情。记得在七八年前,黄通兴老同志主办《泉南》月刊,其中有个栏目叫“乡镇巡礼”,他点名要我为这个栏目写一篇关于翔云乡土历史的文章,我便写了《飞翔的彩云》,介绍了翔云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其间我查阅了不少典籍,深入地了解了翔云历史。我发现,无论是翔云镇,还是圳林村,都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挖掘,发扬光大。

这次圳林乡村文化振兴论坛,给我的题目是“民俗的文化属性”。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很值得探讨。

在我看来,民俗的文化属性,是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文化,但它不是典籍,而是一种靠民间口传身授传递下来的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民俗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在前进,在不断嬗变着。正因为民俗活动的非典籍性,当社会发展泥沙俱下之时,鱼龙混杂的民俗文化对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

以殡葬民俗为例,宋代盛行火葬,而元代以后土葬又流行回来,这都是有历史背景的。宋代中国人口超过一亿,贫富差距大,许多老百姓穷得没有地方埋葬去世的亲人。贫困民众,特别是小市民,人死了一把火烧化了事,火葬便由此而生。再说出殡仪式,古代等级森严,棺椁制度化严谨,士大夫、公卿贵族的棺木都是用马车来拉的,什么等级的贵族用几匹马来拉,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用的马车只有一匹,无马就用耕牛代替,或者干脆使用人力。后来就演变成都用人力扛抬,现在又变回用灵车载送了,只是不再用马拉车,而是汽车。现在土葬又改成火葬了,不过现在的火葬场叫殡仪馆,尸体的焚化处理也不像古代“化人场”那样野蛮焚尸,体现了逝者的尊严,让逝者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殡葬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是必然的,不可阻挡。我们担忧的是如今的殡葬形式搞得过分“隆重”,花样百出的奠祭形式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葬礼,变成了一场闹剧,这点亟须我们匡正。我们欣喜地看到,南安市近年来开展的移风易俗大宣传,已经取得了积极效果。

又如婚姻方面,古时婚礼有“六仪”,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说法了。大家在外面打拼,有些婚姻是早已说好了,年底回乡,匆匆忙忙搞个相亲仪式,“议婚”的程序有的只一天就搞定。至于何时“探家风”,何时办证,这些也都是走过程而已。这种转变是因现在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生活节奏加快而形成的,是积极的。

在以前的婚俗中,英都男人娶媳妇,新娘抬到门口的时候,新郎官要“踢轿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们宣称“我是大丈夫,老婆应该听我的”。彼时男尊女卑盛行,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在家庭也如此。而今女性地位提升,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新郎去新娘家迎亲时,新娘坐在床头,脚洗得干干净净,等着新郎为她穿鞋,谓之“迎新人,穿新鞋,从此走新路”。“吻足礼”也应运而生,且屡见不鲜。新郎单腿跪下深情表白:“嫁给我吧!”伴娘在一旁起哄:“亲一下!亲一下!新娘的脚丫子这么白、这么水,亲一下!”“吻足礼”原是西方礼节,是一种极高的礼节,不知不觉间便传入了中国。新郎从“踢轿门”宣示大男子威风到单膝跪下为新娘子吻足、穿鞋,这是天翻地覆的转变。我说这就是民俗文化的非典籍性。民俗的变化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大都乐观其成,为大众所乐意接受并流行。但是诸如结婚索要天价彩礼,强调别墅、名车等,借婚庆大操大办,就是“旧俗”“陋习”了。

我们搞移风易俗宣传,表彰先进,举办乡村文化论坛,都是在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圳林村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值得仿效。

顺便在此恭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谢谢!

(本文是作者 2020 年 1 月 18 日在翔云镇“圳林乡村文化振兴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5e1PHY3vbZo138jev/77eHrQR5B8dP4f1N5enwiZTd0eEZwpvygZMI4ZCxiV5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