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相关概念

如前所述,人们在劳动中所处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道德要求等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劳动观。社会主义劳动观蕴含在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劳动者的价值观念之中,能够真正从劳动者的需要、利益、情感、精神出发。因此,要正确把握好劳动光荣、劳动育人、社会主义劳动者三个重要概念,这关系到对社会主义劳动的价值理念、实践要义和主体范畴的基本认识。

(一)劳动光荣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他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它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的定义,劳动光荣这一理念就是“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劳动的集中体现,可以从“意识形态论”“价值主导论”“人学目的论”等论述中科学推导出来。

意识形态论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由于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因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和方法论指导。劳动观总是同特定的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劳动观就是同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在任何阶级社会,每个阶级都力图用本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社会成员的理念和实践。但是社会主义劳动观与以往历史上其他劳动观有着本质区别,体现着无产阶级党性和社会主义特质。只有社会主义劳动观敢于公开声明是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服务的,每个社会主义劳动者都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伟大劳动中铸就的。劳动光荣就是社会主义劳动光荣、社会主义劳动者光荣,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又符合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客观实际。

价值主导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一定社会主导性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育人的精神世界的育人活动。坚持前者,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坚持后者,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品质。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只能片面地理解其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要兼顾价值构建和价值教育两个方面,价值构建为价值教育提供教育框架,价值教育为价值构建提供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价值构建和价值教育。社会主义劳动观不仅同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密切联系,还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价值观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劳动观正是扎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价值概括,还具有趋向共产主义劳动的价值特征。比如富强、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范畴,更是社会主义劳动观的价值范畴,二者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劳动息息相关,体现对劳动光荣的价值肯定。只有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才会敬业奉献,社会主义国家才会繁荣富强。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重要论断,更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行为规范的高度概括和价值引导。

人学目的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为社会、为阶级服务的一面,也有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面,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并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根本上讲的是人的问题,即人的自身建设和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劳动,从根本上讲的也是人的问题,即劳动在人的自身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问题,正是从人出发,构建在人的劳动基础上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劳动,人就无从谈起,没有社会主义劳动,就没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就没有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的本质论看待劳动的,正是通过劳动这一实践,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劳动得到了层次更高、内涵更深、范围更广的科学诠释,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从人学目的论上讲,社会主义劳动是光荣的,即实现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是光荣的,社会主义劳动正是实现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本质力量。

(二)劳动育人

根据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劳动育人是“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劳动观的集中体现,通过劳动这一具体社会实践活动达成育人目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与一定的社会阶级活动相联系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精神生产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社会主义劳动作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具体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劳动范畴的实践表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劳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越来越注重理论本身的实践解释力和对象化程度,越来越重视理论的可操作性,这些与当代理论所处的特殊时代和它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内在相关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把握好劳动观的实践解释力才能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支撑。

再次,劳动育人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劳动育人是基于劳动的观点而形成的教育理念,要符合劳动的客观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一方面,劳动育人是符合劳动的客观规律的。劳动育人不仅符合劳动的基本规律,而且符合劳动的发展规律,劳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不仅是人的本质规定,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建设一个劳动者不再受剥削和压迫,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才是作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劳动,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才是人通过劳动对外在必然的扬弃和内在本质的回归。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根本上讲,在人的劳动过程中,人通过劳动逐渐地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社会乃至人本身,可以说劳动自始至终蕴含着自我认识、自我觉醒和自我改造。另一方面,劳动育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的综合” ,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推动人的政治社会化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属性表现在满足主体社会化,特别是政治社会化的需要,而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劳动就是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其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质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者。

(三)社会主义劳动者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构成的系统。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认识不一,但是达成的要素共识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新时代劳动观教育具有宏观的指向性,面向的是广义上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劳动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特殊性。在这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作为“客体性”主体的教育者,运用劳动观对劳动者加以教育。在劳动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支配地位,构成了劳动观教育的主体。同时,教育者本身也是劳动者,在教育过程中,自身的劳动立场、观念和看法也要加以教育。作为“主体性”客体的受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从事劳动。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支配地位,构成了劳动观教育的客体。同时,受教育者本身就是劳动者,在劳动观教育过程中,要对同样作为劳动者的教育者及其运用的劳动观加以接收、内化和整合。因此,认识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劳动者,对于劳动观及其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群众的教育,劳动者的教育。“一定的阶级或集团,运用反映本阶级或集团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意识,自觉地影响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指导和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实现本阶级或集团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过程,这也就是一定的思想为群众所掌握、一定的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对象化、群众化、实践化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人民群众,所做的“劳动者”的工作,本质上就是要做劳动者的思想工作,做认知引导和价值认同工作,这也是劳动观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主体性属性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求实创新,就不能忽视对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探索,劳动观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在对劳动、社会主义劳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追问中走向深刻! EsQ9FPp1zE12SoISsKgTq+EDo3KeyQ2bp1Pn4sJ7kRpB2sPVWw76Zt+T2cpbqm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