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文化形象传播研究

一、文化形象传播

(一)地域文化

截至目前,无论从业界视角还是学界视角,关于地域文化都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的发展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地域文化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地域文化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地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人们的关注视角逐步由物质形态文化层面延伸至精神文化层面,对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地理等进行了理性的认识和探讨。尤为突出的是在古籍整理和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研究、文化艺术研究、民风民俗研究及地域文化综合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已经涉及很多方面,如农林景观、城市生态公园、纪录片、电影与旅游管理。但是迄今,在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上,人类学观点仍占据重要地位。学术界大都认为,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与文化地理学大同小异”。有人则把地域文化概括为一种“文化传统”,认为“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成的,并经过长期积累包括观念、风俗在内的,具有自我特色的诸多文化元素的总和。 还有人则把地域文化等同于特定区域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说“地域文化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等等。这些关于地域文化的解释或多或少反映了文化的人类学意义。另外,地域文化可以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即文化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从而具备了独特性。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不同,由此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二)文化形象

在理解文化形象的内涵之前,首先要分别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形象。

世界上首次将“文”与“化”联系起来,并有明确的“文化”概念和含义的源头可追溯至《易经》。《易经》贲卦彖传中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了治国者观测天文情况可以知道时序的变化,观察人文的情况可以教化天下民众知礼正行。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相连,突出了“以文化民”的思想。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域特色、人文精神、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逐步丰富和发展其概念和内涵。1952年,美国著名文化学者阿尔弗雷德·克洛依伯(Alfred Kroeber)与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分析》一书中,列举了161种文化定义,这足以证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创造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的符号和以语言为主,以音韵、音符为辅的声音构成的体系总和。简单来说,文化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可见,形象的产生离不开三大元素:一是语言文字组成的符号系统,二是思维反映、抽取、提炼、转化的整体过程,三是具体实物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表征。从这三种元素可概括形象的两个主要含义,一个是指思维中形成的事物外部形态或外观表象,是具体形象,如人的外貌举止、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在思维中的现实反映。《吕氏春秋·顺说》记载:“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其中的形象就是指具体的人或事物。另一个是指思维中对所观察、提取、转化成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抽象形象,如林黛玉、阿Q等人物形象。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汉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禾三穗,茂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这里的形象是象征的意思,是对具体的抽象。

文化形象是由“文化”与“形象”两个词语组成的词组,在这一词组中,文化是形象的基础,形象是文化的外显。把文化形象当作一个总体概念来看,就是将文化的理念和个性特质,通过抽象思维进行统一的设计、塑造、整合,形成一种具象传达,引发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文化环境的一种形象传播之道。通俗地说,文化形象可以理解为人们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主观感知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文化的整体印象。文化形象所反映的对象,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反映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国民品性、精神风貌、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三)地域文化形象

结合地域文化与文化形象的概念含义可以看出,所谓地域文化形象,是研究地域的文化成果与物质成果,并通过媒介进行塑造,而从众心理会导致公众对地域文化的看法趋于一致。 另有观点认为,地域文化形象是该地区最有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通过特定的物质与精神形态所给予人们的主观印象。 随着地域文化的逐渐凸显,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可以说是国家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而每一部分都有其特色。比如新疆的饮食以馕为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哈密瓜、葡萄干等成为他们的代表性水果;福建省的沙县小吃,已推广到全国其他很多地区,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河南省的胡辣汤、油条、烩面等,已发展成本省及其周边省份都知晓和喜爱的小吃;等等。这些都是每一个省份独特的文化印记,成为游客游玩攻略中的必选项。总之,借助一定的媒介所彰显的文化特色,以及被人们认知的符号可以概括为地域文化形象。这些文化形象,其实也是某一地域文化的产物,通过不同的标志和符号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结构,改造个人或群体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形成显著的文化形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淀下来,变成比较稳固的社会记忆。这种社会记忆表现为人们对某一地域文化的认同、拒绝、赞赏或贬抑等不同的态度。

每一个时期的地域文化都有所不同,受时代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因素(是否战乱)等影响,都是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形象是地域文化的集中外在体现,除了受相同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传播媒介、传播主体及其主观态度等多种内外在因素的制约。所以,地域文化形象的传播是一项长期的传播工程。本书以广东文化形象为主线,深入探究广东文化形象的塑造、传播等过程。

二、地域文化形象的特征

当今社会,特别是发达地区,往往是由大量子系统共同构成的集合体。这些地区的文化形象也由诸多要素构成,通常是综合的、复杂的、有特色的。因此,社会中地域文化形象传播应具备如下特征。

(一)综合性

地域文化形象的形成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又表现一种综合特征。文化形象是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从更加全面的角度阐释问题。一方面,文化形象由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要素互相融合而实现,前者包含建筑、道路、设施等,后者包含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政府政策等。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本土和外来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冲击改变了文化形象存在的现实环境,本土文化不得不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要与之长期共存,文化交流与融洽成为当前文化形象建立与传播的常态。各地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从更加完整的角度阐述地域文化,塑造并逐步完善多元性地域文化形象。

(二)整体性

地域文化形象由诸多要素构成,社会大众可从各个视角对其进行了解与评价,获得自身的特定认知。其中,在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依托多种媒介和不同传播方式是比较常见的;在文化形象的评价过程中,从经济、文化与精神等多个角度选取文化评价指标是比较合理的。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大众从对文化形象的构建和评价基础上,最终形成对特定文化的总体印象,因而文化形象传播的最主要目的也是让社会大众建立起对特定文化的整体认知。这种整体性文化形象的建立与完善,通常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实现。

(三)独特性

由于各地的历史发展进程、风俗习惯、发展理念与战略规划等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地域的文化形象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才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形象具备自身的独特性。无论是哪个地域,其形成的文化形象都能够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形象,具备独一无二的标志性,这是地域文化形象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独特性也是地域文化形象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体现,只有建立起与其他地域相互区别的文化形象,该地域才能展现自身的特色,从而不断提升该地域的竞争力、影响力。

(四)稳定性

文化形象受地域范围、地域历史因素等影响,存在于特定地域范围的社会大众心中,并且这种形象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会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域范围内的建筑规划、公共设施、自然景观等物质环境通常需要比较长的周期进行建设和维持,在短时间内无法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这是决定文化形象具有稳定性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某个地域形成整体文化形象要经过比较漫长的周期,在经历感知、综合、评价、接受各种文化信息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后,某地域文化形象才逐渐形成,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难以改变,这是文化形象具有稳定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五)可塑性

地域文化形象会受到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其外在元素、特点并非完全不变。因此,对地域文化形象稳定性的理解应从其自身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切入,认识到地域文化形象是动态的、可塑的。任何一个地域都是一个开放、有序的动态系统,该系统内部包含资源、人才、信息等诸多元素,这些元素在系统内外部不断交换、变化、融合,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大众对该地域文化的印象就会逐渐改变,慢慢积累成一种新的文化形象雏形;而当系统内部的这种动态发展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最终形成一种对该地域文化的全新整体认知,即一种全新的地域文化形象。 siPeMCxflz+aafWC13v5Tj1bxzFrpUyx4hHLR1U8mngBmMMLshcWm4OZ5P71HVV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