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前,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凸显,土地征收成了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渠道。在现有城乡土地二元体制下,农村集体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政府需先征用,再进行开发出让。但征地过程中公权与私权之间的交锋以及巨额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常常引发征地冲突,暴发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干群关系,还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减少和化解征地冲突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也是身处土地征收执行一线的基层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也是本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征地冲突作为社会冲突的一种突出现象,其诱发原因及治理路径深受学界关注。现有文献要么从规范视角在当前的征地制度文本当中寻找导致征地冲突的原因,要么从征地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出发,展现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尤其是“弱势”农民的维权行动,前者关注制度文本,后者关注实践场景,但是缺乏制度与情境二者之间的交互性,难以全面、系统地揭示征地冲突及其建立解决机制,渐陷研究和实践瓶颈。制度适应理论( Institutional Fit Theory)恰好能够解决这一研究缺陷。

在后建构主义潮流的影响下,制度应是一个具备内部一致性和广泛性的概念,既包含制度作为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体系的内涵,也包含制度作为动态平衡的行为或惯例的模式,制度是由文本和情境共同组成的。由于制度存在一致性要求,为了使普遍的制度文本与特定的地方情境相适应,需要政策参与者进行即兴创作,在初始制度文本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一个更符合当地需求和能力的政策形态。在此基础上,制度适应理论兼具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与“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的视角,不仅仅关注文本层面的意义,还涵盖了社会情境当中的实践体验,非常适用于解释复杂的征地冲突现实。征地工作有着明确的程序性规定,但是不同征地项目受到当地特殊的经济环境、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被征收对象的诉求各异,从制度文本与地方情境的张力中探寻征地冲突的化解路径,构成了本书的研究脉络。

本书共分为四大篇章。第一篇是征地冲突的脉络,征地冲突伴随着整个中国城镇化进程,本篇从现实和文献中对征地冲突的不同维度进行梳理,此为本书的研究基础。第二篇是制度适应的逻辑,制度适应对政策分析意味着什么,制度适应的分析框架如何建构,本篇从纵向的政策分析理论线索中搭建制度适应的分析框架。第三篇是地方实践的探索,从两个一手的实证案例中探析,制度适应的解释逻辑跃然纸上。第二个来自长沙的案例相较于第一个来自北京的案例而言,实现了对文本—情境分析框架的静态适用到动态适用的跃升,案例分析为制度适应理论视野下的征地冲突及其化解提供了生动注解。第四篇是冲突化解的路径,基于两个维度的发生机理,提出制度适应视野下的冲突化解路径,并倡导疏导—参与的积极协调模式,实现对征地冲突的良治目标。

征地冲突的形态可能千变万化,本书致力于通过制度适应的视角,打开一扇得以解释征地冲突的小窗口,这大概也只是万千解释中的一种,但对征地冲突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得以向前迈出一小步。本书的出版感谢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感谢我的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师生们的帮助。 8jTJc4YFsQBD/9ppCcYzdLp4MXcHoyrTgZw677F0MODXVT9T9UynUsm4ZqbxPG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