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二:喜读木骁 三部曲

当李林木同志把一本《家、学、仕——自传式诗词画集》摆到我的面前时,我惊呆了。我虽然与他相识二十多年,曾在一个大单位里工作过,可说是老同事加老朋友。但我只知道他是搞指挥自动化工作的专家,平时除写一点专业性的文章外,未曾听说他有其他作品。想不到他在退休以后,短时间内一下子写出这么一本大部头的自传式著述来,文章、诗词、图画并举,可看性较强,这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他出于对我的友情与信任,叫我把该书看一看,品一品,提点意见。我自知缺乏“提意见”的资格,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很想用委婉的语言进行推托。但是,看他的真情实意,又经不住这本书的诱惑,还是壮着胆子,接受了这一荣幸而又艰巨的重任。

李林木同志比我年长一岁,算是同龄人。我们都出生于农村,从小到大,在基本相同的大环境里生活,耳闻目睹和经历也基本相同。因此,有许多共同的语言,能够读懂他的文章、诗词,理解图画中的含意。我用数天时间,认真阅读他的文章,品味他的诗词,欣赏他的图画,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我反复观看,认为他的书有如下七个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他把该书分为三部,在第一部的“家”里,既有家的环境,又有亲人们的关爱;既有乡野童趣,又有苦乐年华;既有村上的民风民俗,又有外地的经商见闻;既有土匪的轶事,又有英雄的赞歌,使人看了如入其境,如闻其声。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有许多风俗失传的当下,给人以美好的回忆和深切的怀念。在第二部的“学”中,既有失学的痛楚,又有勤奋的表现;特别在大学阶段,既有浪费学业时的怨气,又把它作为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遇”,写得全面客观,符合当时青年人的心理。三部曲的丰富内容,反映了李林木同志的成长轨迹,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知识渠道,从中获取多方面的营养和教益。

二是描写细腻。三部曲中,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把许多不起眼的平常小事或平凡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以家乡解放为例:1947年冬的一天夜里,从二十里外的县城传来隆隆的炮声,窗纸震得哗哗响,大人们都没睡意,一个个从床上坐起……天亮了!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来到大街上,深冬的凌晨,冷风嗖嗖,寒气袭人,忐忑不安的人们,谁也不觉得冷……“是解放军打过来了!”一个妇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神秘地小声对大家说。“那我们也该翻身有地种了!”一个男子高兴地与之附和……妇女忘记做早饭,男人不想下地干活。李林木的这一段文字,充分反映了农民们盼望解放的急切心情。细腻中拥有生动,生动中体现细腻。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感的思想蕴含,是很难写出这样的美文的。我只是随意录用其中的一段,只要读者细心体味,将使你其乐无穷。

三是文风朴实。在李林木同志的笔下,无论写人还是记事,没有大话空话,更没有假话,完全用事实反映。他写了“人民公社、大跃进”,也写了“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在这些“左倾”产物面前,他没有牢骚怪话,更没有胡揭乱批,当然也没有故意掩饰,而是用事实说话。从中可以看出李林木同志的求实精神。

四是充满情爱。李林木的三部曲,充满着对父母兄弟的爱,对妻子儿女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和党的爱,对老师、同学、同事的爱,也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和生活的爱。一个大写的爱字,是他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和战胜困难的精神武器。正是他火热的情和执着的爱,书写了人生的精彩。

五是突出军队。李林木同志以200多页的篇幅,记述他在人民军队的大学校里,接受教育、锻炼意志、增强体质的情景和成为出色军人的历程。特别是他在条件艰苦的城西湖农场,发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发明创造,为农场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显示了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他的第三部,写出了军人的风采,令人敬佩,催人奋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六是诗词通俗易懂,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炼概括。据李林木同志讲,原书中文字太多,为了提高可读性删去了部分内容,补充很多插图,但又显得连贯性差,于是就用诗词予以弥补。我觉得增删的很好,诗词虽然比较直白,但贴近文章、插图所反映的内容,精炼、上口、易懂。话又说回来,用现在的词组、成语去填词、作诗,又要押韵,一般都会显得直白,好像没古诗词有深度。我想,真都像古诗词那样深奥,也影响它的可读性,看着太费劲呀!李林木同志用当代的语言,在短时间里创作出大量反映当代人和事的诗词,也是大胆的尝试,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做出了贡献,应当肯定。此外,他的附件“诗词辨析”值得认真一读,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唐诗宋词的来龙去脉提供了一个捷径。

七是图画逼真朴实,反映了生活实际。我们在一个大单位工作了几十年,没听说他会画画,更没见过他的画作,第一次见就见了这么多,且是在电脑上用鼠标一笔一笔画出来,真佩服他的毅力!不能说画的都很好,但都是他亲历事件的反映,生活和工作过的环境的具体模拟,在著作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了读者对事件的理解,激发了读者对事件的进一步品味,是个不错的方式!

当然,李林木同志的三部曲,不能说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有些地方描写过细显得冗长,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精华所在。何况,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读后能得一二,便是李林木同志的希望所寄了。

因为初读,理解不深,以上读后感,不知对否,请朋友们指教。

何余养
2011年4月28日 uBqECHKYBznA6A/mhSLliSqvFjbMcy/VGznMrQXzTvR2rPcd7e+wnrcB7CqL9r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