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东北抗联研究属于交叉学科,既属于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又是政治学中共党史内容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学、文化学和军事学等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不论哪个学科,关于东北抗联的著作都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我们认为这种单一的话语体系似乎不能形成对东北抗联的全面、深刻认识。另外,东北抗战是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就东北抗联而谈抗联,否则必然造成管中窥豹,不能描述其全景,一叶障目,不能看其全盘。由于研究的过程存在上述偏差,继而造成有些重要的领域研究不够,如东北抗联文化,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鲜有提及,更没有关于东北抗联文化的专著问世。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匮乏和研究成果的欠缺,除了借鉴关于抗战文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只能通过在东北抗联的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中去查找关于抗联文化的点滴,以期还原抗联文化的原貌。现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如下归类、综述。

1.抗战文化研究概况

抗战文化在长达 14 年的烽火洗礼中,持续发展,传承不衰。它的兴起发展不仅加速了抗战的胜利,丰富了中国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文化作为抗日战争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十年来学术界多有探究:如抗战文化的涵义、地位和作用;抗战报刊;抗战时期学校内迁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文化的理论政策等,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拟对近十年的抗战文化研究概况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抗战文化的综合研究:代表性的文章有朱彦敏的《抗战文化发展述论》,文章阐述了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详细介绍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以及以延安和重庆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和国统区抗战文化。 艾智科的《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述评》,以重庆、桂林以及陕甘宁地区的抗战文化研究为例,证明抗战文化的发展程度与抗战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性,但它们都是战时文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结果。 所以,下一步对抗战文化的研究可以向不同地域拓展。

第二,抗战文化的专题研究,包括两部分:

首先,对抗战文化特征和作用的研究:文天行的《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向远的《论抗战文化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韦庆儿的《论抗战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 。抗战文化具有以多元政治为基础、人民群众为对象、富于批判为活力的三个特征。抗战文化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坚持以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作为它的发展主流;二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是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次,对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朱汉国、李小尉的《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文化的基本主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运动——抗战文化思想的实践等。 罗存康的《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的建设》,阐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抗战文化的方针、政策,并具体介绍了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给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郭伟伟的《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政策及其启示》和张静如、唐正芒的《抗战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 90 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抗战文化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方针和主张,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为战胜日寇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人人得团结,人人受激励,人人受教育的局面,以火山迸发之势向外蔓延,对卖国投敌、贪生怕死的消极思想给予有力的回击。 抗战文化的经验主要有:高举旗帜,加强领导;主题集中,目标鲜明;队伍广泛,阵容壮阔;战胜艰险,英勇斗争。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航向,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抗战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找寻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帮助。

综合以上,抗战文化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范围广;二是研究视角新;三是重视不同地域抗战文化的比较研究。但总体而言,对抗战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应该重视问题导入和研究中的学术争鸣,抓紧对抗战文化资料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尤其要协调区域间抗战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当年抗战文化的发展确实有地域之分,但其影响和作用并不只是地域性的。因此,今天研究的不足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且是学界共同的责任。因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要加大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

东北抗联文化属于抗战文化的一部分,形成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然而目前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又限于资料的匮乏,因此,本人需要参考关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尤其要借鉴抗战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2.东北抗联文化研究综述

(1)文献史料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非常重视东北抗联文献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大量研究东北抗联的学者深入群众,走访东北,一些史料重新被整理、发掘,尘封的历史再次被揭开。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东北局专门成立了党史研究机构,学者们从中央档案管查找到相关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成为他们研究东北抗联文化的重要依据。

1980 年前后,党中央批准成立东北抗联斗争史编写组,因此,中央档案馆和东北三省档案馆统编《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书中收录了 1923年至 1945 年东北抗联回到东北之前的大量史料。全书共 66 册,是一套精心筛选的权威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史料。

1982 年出版的《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资料》是根据日文《满洲共产匪の研究》一书译出的。该书由伪满洲国军于 1936 年编印并被列为“极秘”类,全书共分两辑,近百万字。第一辑所用资料主要来自日伪各警宪特机关的情报和我抗日队伍中被捕或变节分子的供词。记录了中共满洲省委的相关活动及东北地方各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状况。第二辑主要记录了敌伪的对策,即为消灭我抗日武装力量及各地方党组织所采取的多项反动政策。 由于此书是从日伪反动立场出发,内容翔实,对研究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史也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反面材料。

1987 年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共 70 余万字,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东北抗联革命历史文献,下册是东北抗联部分老战士的回忆录。 该史料对抗战早期历史记录翔实,对抗联后期的历史则涉及较少。此外,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丛书》,共 10 册,计 100 余万字,详细记述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的发展始末,同时配有人物照片、珍贵画像等,也算是对东北抗联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东满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记录了 1927 年至1945 年期间延边地区地方党组织、苏维埃政府、群众团体和抗日部队的文献资料 300 多篇。 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对于研究延边革命斗争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峰等编著的《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续编),将 2005—2014 年来学者研究杨靖宇的论文资料结集成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料丛书。该书通过九个专题系统介绍了杨靖宇将军的一生,分别为生平篇、悼念篇、回忆篇、访谈篇、专题篇、讴歌篇、研究篇、考证篇、其他。 邓来法、贾英豪编著的《杨靖宇纪念文集》的内容包括杨靖宇将军一生的丰功伟绩、生前遗留的珍贵文稿、饱含真情的缅怀文章、专家学者研究杨靖宇将军的理论成果等。 该文集是宣传杨靖宇、研究杨靖宇将军的集大成之作,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为学者研究杨靖宇将军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两本文献资料对研究杨靖宇的生平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上是对东北抗联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些文献对今天研究东北抗联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必须依赖于文化,文化的发展和生成又离不开历史环境。目前研究东北抗联的政治状况和军事斗争的资料比较丰富,这些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东北抗联老战士的著作和回忆录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的史学工作者为了研究东北地方党史和抗联史,一方面征集文献资料,另一方面,为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他们还采访了参与过战斗的战士和东北抗联负责人,得到了数百万字的文字材料。20 世纪 80年代,东北三省党史机构成立后,又对大量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经过几十年几代史学工作者长途跋涉、不辞艰辛的工作,他们整理了很多关于东北抗联的文献和资料,这些东北抗联老战士的著作和访问录弥足珍贵,为今天系统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保中将军编著的《东北抗日游击日记》,真实记录了从 1936 年 3 月至1945 年 12 月东北抗联的艰苦而乐观的斗争生活、数百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以及中朝人民联手并肩作战,苏联联共产党、红军和人民对东北抗联无私的大力援助,记录了东北抗联在不同时期序列的变迁、干部的调动、敌我双方的态势情况。 该书为研究东北抗联文化提供了一手的资料。遗憾的是,1931—1936 年的日记在战争中落入日军手中,使得资料无法完整的保留。周保中遗著《战斗在白山黑水》记载了 14 年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该书是周保中生前在病榻上所撰写的,书中只是收集到了其中一小部分即 9 篇文章。 该书为了解和研究东北抗联的历史以及激励人们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提供了有益教材。

其他东北抗联老战士的回忆录。徐云卿的《英雄的姐妹(抗联回忆录)》生动地记述了作者本人参加抗日武装斗争的历程,翔实地再现了冷云、杨贵珍、安顺福等八位抗日女英雄不甘被俘、奋勇投江的英雄壮举,是展现女性抗日斗争的宝贵资料和真实写照。 王明贵编著的《忠骨:抗联名将王明贵将军回忆录》,通过东北抗联将领和战士对抗联历史的再述和回忆,再现了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倭寇英勇作战、保卫家园的历史画面,使人们深入体会了东北抗联在对日作战期间,英勇作战、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客观地还原了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斗争历史。 冯仲云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和《在东北抗联中战斗生活的回忆》,用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和透彻的感悟,客观地介绍了东北抗联的斗争历史。 还有其他回忆录,如李延禄口述、骆宾基整理编著的《过去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陈雷回忆、常好礼整理的《征途岁月——陈雷回忆录》,季青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季青回忆录》,张瑞麟的《在漫漫长夜中——张瑞麟回忆录》,温野的《镜泊英雄陈翰章》,彭施鲁的《我在抗日联军十年》以及金日成《金日成回忆录》等。

《韩光党史工作文集》收入韩光历年来有关著述,共计 73 篇,其中关于东北党史和东北抗联史的讲话、文章、信函、专题史料、书评等 34 篇。 反映了作者依据中央对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东北地区的历史实际,对党史资料征集与研究工作所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对东北党的早期活动和东北抗联斗争历史所作的论述。韩光是我们党在东北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和东北抗联的组建者之一,他一贯重视党史和东北抗联史的工作,他都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实事求是地亲自撰写史料。因此《韩光党史工作文集》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关于东北抗联文化的资料非常分散,只是碎片化地零星分布在宏观的抗联历史资料中,因此,只有依据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献,参考散见于报刊、书籍中的回忆文章和老战士的谈话,来归纳和还原东北抗联文化形成的艰难历程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

(3)相关著作

东北抗联文化研究只能从整体关于东北抗联的相关著作中提取有价值的史料。根据目前能检索到的资料显示,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东北抗联的综合研究。比较重要的有《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该书计 45 万余字,由东北三省倾力完成,记述了东北抗联的建立、发展和壮大的艰苦奋战历程,客观系统地评价了抗日联军的贡献以及为求得民族独立所起到的作用。 该书是系统编写东北抗联斗争史的首部力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一部著作《东北抗日联军史》(上、下册),计 84.9 万余字,也由东北三省共同合作完成,该书从四个阶段记载了东北抗联的兴起及其同日本侵略军英勇战斗的历程,此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的再版和修订。 薛庆超主编的《从东北沦陷到东京审判》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著作,它从东北抗日战争的缘起、艰苦斗争、历史地位三个篇章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归纳了东北抗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东北抗战对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还有一本著作是《东北抗日联军》,全书上、下册,从五个方面介绍东北抗战的历史:军史篇、军志篇、战史篇、人物篇和大事记。 此书全面反映了东北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五”光复期间,前仆后继、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斗争历程。

第二,关于东北抗日联军形成发展研究。常好礼的《东北抗联各路军发展史略》把第一、二、三路军的发展历史作为主要线索,阐述了东北抗联的建立、发展和形成历程。 另外,具体描述各路军形成发展情况的著作,如纪云龙编著的《杨靖宇和抗联第一路军》 ,孙继英等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霍燎原、于文藻、吕永华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 ,刘枫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龚惠、马彦文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 ,刘文新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 ,赵亮、孙雅坤编著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 ,元仁山编著《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 ,叶忠辉等编著《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十一军》 以及王晓辉编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纪实·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纪实》。以上关于东北抗联各路军的发展状况和形成历程的论述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关于东北抗联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尚金州的《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是第一部反映中共中央与东北抗联关系的著作。作者把散见于各种期刊著作的有关史料去繁就简,去伪存真,进行系统的统计汇编,使之系统化,以翔实可靠的史料和文献为基础,分析了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在党的领导之下,拥护党的政策,遵循党的方针的人民武装力量。该书为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素材。

第四,关于东北抗联歌谣、文学和报刊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李敏的《东北抗联歌曲选》,这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本关于东北抗联文化的流行歌曲书籍,这本歌曲选收录了反映东北抗联坚强意志和雄壮军威的军歌、战歌近400 首 ,该书对于东北抗联历史的研究尤其是抗联文化宣传颇具史料价值。韩玉成的《最后的吼声——东北抗战歌谣史鉴》是一部歌谣版的东北抗战 14年苦斗史——以史实为支撑,以歌谣为佐证,全景式地再现那段举旗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斗争环境最残酷、牺牲最惨烈、战绩最辉煌的壮丽史诗。 该书由过去单纯的艺术集成向研究歌谣作者、传唱脉络、人物身世生平及历史事件关联的厚度延伸,对歌谣的内容、类型、特点功能等要素进行鉴定和赏析,从而挖掘出了精神内涵、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因此,该书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抗联文学和抗联报刊的研究,例如,冯为群、李春燕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编著的《东北新闻史》等。

第五,关于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代表著作有张洪兴著的《东北抗联精神》,该书是专门论述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著作,耗费了作者十余年的心血,从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历史贡献出发,论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时代意义,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式的详细论述。 《东北抗联精神》可谓是对东北抗联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因此该书对本课题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六,关于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物的研究。人物传记记载的都是参加抗联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经历了战火的考验,从枪林弹雨中走来。因此书中对于东北抗联文化许多内容的描述都十分珍贵,也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史料。

研究杨靖宇将军的主要代表著作:赵俊清著的《杨靖宇传》,61 万字,无疑是全面系统研究杨靖宇将军一生的典范之作。 该书客观真实,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记述全面,此书是学术价值较高的人物传记。卓昕的《杨靖宇全传》,130 万字,本书包括“冉冉年华耀中原”“英才羁旅在满洲”“铁流威震东边道”“抗战御侮国之雄”四部分,高度概括了杨靖宇不平凡的一生。 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的缔造者和指挥者之一,他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在动员广大民众开展广泛的反日游击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只有认真研究杨靖宇将军,才能更好地把东北抗联文化回归到具体的历史环境和事件中去。

研究赵尚志的主要代表著作:赵俊清著的《赵尚志传》,该书三次再版,作者对该书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次都有新鲜的史料注入,作者对个别的史料论述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此书是目前在对赵尚志的研究中较权威的一部著作。 解永跃、赵乾的《虎将兴关外 抗倭统雄狮——抗联英雄赵尚志》,该书通过七个章节描写了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东北抗联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赵尚志,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威震敌胆;战功卓著,忍辱负重;忠贞不屈,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为读者呈上一部爱国主义的佳作,同时还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的好书,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本。

研究周保中的主要代表著作:赵俊清著的《周保中传》,60 多万字,通过对周保中的生命历程的描述再现了抗战的伟大历程。 赵素芬的《周保中将军传》,以大量的史料系统论述了周保中几十年的戎马生涯,立体呈现了周保中在充满硝烟的革命战争中成长的艰难历程,也为东北抗联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因此,这些传记对研究东北抗联文化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研究其他抗联将领的主要代表著作: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编著的《李兆麟传》,是关于李兆麟生平的权威正传。编委会成员翻阅大量抗联相关文献、档案以及众多关于东北抗联的出版物,实事求是地研究分析,再现了李兆麟的音容笑貌和伟大精神。李兆麟在东北抗联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率军西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保存了抗日联军的有生力量,为东北的快速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赵亮、纪松的《冯仲云传》,该书利用大量文献资料记录了冯仲云从清华学子到抗联名将的传奇人生。

第七,关于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

《东北历史与文化论丛》以 400 多篇文章,约 400 万字的容量,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东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概况,刻画出东北地区各个时代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这套丛书分成 7 个专题,共计 7 本书,其中的《近代东北的变迁》《东北抗日战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考论》《东北地域文学研究》对本论文的撰写,特别是对东北抗联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通史类的著作,如佟冬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共 6 卷,430 万字,是一部系统阐述东北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的地方通史专著,本书第6 卷叙述 1919 年至 1949 年期间的东北。马克、刘信君任总主编的《吉林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共 17 卷本,分 4 种类型:一种为通史类,如《吉林文化通史》等;二为专门史类,如《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等;三为人物传记类,如《吉林名人传》等;四为通俗类。 这 17 部著作涵盖了吉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领域,力争全面展示吉林从古到今的历史。

纵观对东北抗联的研究,研究视角不断拓宽,从学科角度看,不局限于中日两国的国别史研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还包括周边国家;从民族研究的视角看,涉及很多民族等。这些研究成果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东北抗联的顽强意志和伟大决心。

以上著作中,关于东北抗联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为此后的学者研究东北抗联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成果和多方位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但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即使在宏观讨论东北抗联问题时偶有提及,论述也是极为粗浅的,还处于经验总结多、理论论证少,方法探讨多、实证研究少的情况,因此学术界对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尚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

(4)相关论文

在论文方面,尽管学术界在东北抗联文化上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着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其一,对东北抗联文化整体内容和方法论的研究。学术界对东北抗联的宏观研究成果比较多,微观研究也涉及了很多具体问题,例如:东北抗联政治思想工作、军事制度建设、后勤保障、国际合作与统一战线、东北抗联歌曲、东北抗联的宣传与教育以及东北三省抗联纪念设施的研究等,但这些问题都是从不同侧面或者某一角度来研究的,而对东北抗联文化整体内容及其方法论进行研究的不多,有必要对该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其二,对东北抗联文化特征的分析以及其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学术界也尝试做了相应探讨,但是在系统性上尚有欠缺,亟待完善。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除了我国对东北抗联有大量的研究外,一些其他国家和组织也对东北抗联有相关的研究,并有一些书籍问世出版,为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日本方面:东北抗联的历史是东北抗联与日寇浴血抗争的 14 年的历史,作为敌对方,日本侵略者为围剿和消灭东北抗联进行了大量情报调查和研究。这些调查和研究虽然都是敌对的言辞,甚至是歪曲事实的记录,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当时的情况,对课题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要的史料有《侵华日军档案资料选编系列丛书》,其中《东北大讨伐》记录了关东军对东北抗联的无情镇压。吉林省档案馆编译的《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 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记录了东北抗联和其他革命组织的发展状况,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镇压中国人民抗日运动、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该书根据日文档案资料《满洲共产运动抗日运动概况》编译出的。从这些反面材料中,反映出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

苏俄方面:苏联政府给东北抗联的斗争以大量支援和帮助,我们应充分收集、挖掘相关资料,弥补中国国内相关资料和研究的不足。尤其是俄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АВПРФ)、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РЦХИДНИ)、俄联邦国防部中央档案馆(ЦАМОРФ)等机构藏有一些东北抗战的历史档案资料。 俄、德国共同编辑的多卷本《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系列档案文件集里记录了东北抗联原始档案。 沈志华总主编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里面选编的“满洲游击队运动”档案, 可以看出 1940 年后苏联如何处理东北抗联和中共中央的关系。2012 年,俄中友谊协会组织翻译出版苏联远东红旗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教官B·伊万诺夫的回忆录《战斗在敌后:苏联远东红旗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的真实历史》,以亲历者的身份详细介绍了成立苏联远东红旗军第 88 旅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活动,详尽记载了远东红旗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的真实历史,深刻分析了建立第 88 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总结了苏军和中国东北抗联等抗日部队艰苦的斗争环境和战斗特点。弗诺特钦科的《远东的胜利》 一书也对中国东北抗联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美方面:抗战初期,尤其是在美国没有正式卷入战争之前,一些欧美人来到东北后多以中立的眼光看待中日战争,他们的报道对于东北抗联的有所涉及,并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日本新闻协会编辑的《米国新聞記者の見た日本と満洲》(日本新聞協会,1935 増補再版)里有美国记者关于东北抗联的原始报道。如李钟石(Chong-Sik Lee)《满洲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主义与苏联的利益》( Revolutionary Struggle in Manchuria ChineseCommunism and Soviet Interest ,1922—1945,Berkeley:1983)一书介绍了东北抗联、中共中央、苏联政府之间的关系,指出中苏关于东北抗联的分歧与矛盾。徐大肃的(Suh DaeSook.)《朝鲜共产主义文件:1919—1948年》( Document of Koreancommunism 1918—1948.Prinston,1970)从朝鲜方面的原始文件了解中国东北抗联状况。 Anthony Coogan 的文章《中国东北与抗日统一战线起源》(Northeast Chin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nti-Japanese United Front, Modern China Vol. 20, No. 3,1994)阐述了东北抗联组织与中共中央之间的分歧,东北抗联内部的组织分散性以及东北抗联同苏联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对上述主要国家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东北抗联历史地位的理解: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策划、宣传动员、武装斗争等方面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另一方面,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雏形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

综合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得知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研究著作成果较多,但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单一,相关学术论文观点过于陈旧,甚至有的缺乏严谨性,存在相互借鉴、运用的史料雷同的情况。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东北抗联文化的不同侧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本课题研究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但学术界对东北抗联文化整体内容及其方法论的研究不多,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对东北抗联文化的全貌给以一个应有的概括。另外,学术界对东北抗联文化史料挖掘和整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术性文献相对较少。本文竭尽全力搜集相关资料,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东北抗联文化做进一步研究,力图对其内容和特征做阐述和分析,争取打破以前“重政治、军事,轻文化”的思维惯式,将东北抗联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延伸到学术研究的领域。 YDkgvVCiGtcu/gTtsFjUEbeOlG5Fpxqo7cr3ctKO2HGwhM8OGgK7Ygot4pO7vF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