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体育发展史

1.1.1 世界体育发展史

在古希腊,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带来了体育的繁荣,各城邦之间的军事交战更加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的重视。最典型的是斯巴达人,他们不仅重视尚武教育,还很注意优生。新生儿必须交送国家检查,体格强壮者才归还父母养育,患病或畸形的婴儿便被丢入山谷,任其死去。在古希腊人的祭祀活动中还诞生了辉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且延续千年之久,为人类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世纪的欧洲,经济文化落后,除了在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封建贵族子弟学校的骑士教育中进行体育教学外(规定了“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其中有五项属于体育范畴),在一般教会学校的课程中没有发展体能的活动计划,即“没有体育的教育”,致使普通人身体能力退化,加之不讲卫生,忽视疾病防治,造成流行病、传染病蔓延,民族体质日衰。

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他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强调“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主张在宫廷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18世纪,法国出现了以反对教学权威和封建制度为目的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他主张在教育上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19世纪,由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间接连发生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等),许多国家都遭受了战败的屈辱。正是强国强民的需要,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体育。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体育流传到欧亚美各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时,英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斯宾塞教育理念的流传,英国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逐渐在美国、欧洲大陆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传播。

1.1.2 中国体育史

1.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

当大多数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时,我们的祖先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技能。甚至在 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上了“飞石索”。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人类历史的大舞台,从此人类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统治阶级对军队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在他兴办的私学中除了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注意卫生保健,因此身体强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为了击退外族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健体。正是以上两方面原因,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跤)、舞蹈(蹴鞠舞等)以及荡秋千、舞龙、耍狮、踩高跷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助人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蹴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术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弈棋、歌舞、百戏等。

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从唐代“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活动主体上起宫廷贵族,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同时,隋唐时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以及用油料浇筑的球场。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展变化。例如,由于北宋时沿袭了武举制,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的王朝,其中盛行于满族儿童之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嘎拉哈”及表现彩珠生活的“珍珠球”最具代表性。清军入关后,各种典章制度不断完善,体育活动也增加了宫廷的特点。每年冬至以后在太液池举行的冰嬉是清代宫廷重要的体育活动,其场面隆重、热闹。为了使八旗兵丁长久保持骑射等武功特技,清廷每年秋季均要举行规模宏大的木兰围猎活动。而“塞宴四事”[教跳(驯马)、诈马(赛马)、布库(相扑)、什榜(蒙古族音乐)]是围猎宿营时的必备节目。清代体育使中国古代体育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老百姓体质日衰,体育也由此一蹶不振。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史
1)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西方近代体育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首先引入中国。《光绪政要》一书反映出体育课的内容和要求是:“以升降娴其技艺,即以练其筋力,……日间中学西学,文事武备,量晷分时,兼程并课。”当时北洋水师学堂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击剑、刺棍、木棒、拳击、羹匙托物竞走、跳远、跳高、跳栏、足球、爬桅、游泳、滑冰、平台、木马、单杠、双杠及爬山等。因此,洋务运动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和中国近代体育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引进部分西方近代体育运动,并未顾及它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真正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是维新派人士,包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维新派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上宣传体育,为以后学校体育的实施创造了思想条件,他们的尚武强国论也成为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先声。他们传播了西方近代体育并为培养体育人才做出了贡献。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传教活动的扩展,中国出现了一批大、中、小学的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田径、球类等运动,并进行校内、校际的一些竞赛活动,颇引人注目;而随后出现的基督教青年会为适应青年特点,对体育十分重视,为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做了不少工作。

2)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

中华民国第五次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决议案指出:“近鉴世界大势,军国民主义已不合新教育之潮流,故对学校体育自应加以改进。”

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伟大的政治革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在体育上的反映就是首先促进了中国人收回体育主权。此后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逐渐改由中国人自己组织裁判,用中文制定规则,用国产体育器材,等等。随着科学和民主思想影响的扩大,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也带动了女性体育的开展。在体育领域内部,隶属于“军国民主义”简单枯燥的兵式体操不再受欢迎。以强健身体为主要目的的活泼有趣的球类、田径等新鲜体育项目得到了推广。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科学论述体育的文章。

3)中国现代体育发展

1932年7月,在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6人,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在100米、200米预赛中,刘长春分列第五、第六名,惨遭淘汰。此次参赛开创了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对中国体育发展影响深远。

1984年 7月 29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 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兴世界体育大国的风采。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50米60发慢射比赛中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华民族在奥运会上金牌及奖牌“零”的突破。现代体育的兴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渗透到各个阶层。 hHyMrM4xyOXhvU6EFdevzw76P69cHk+1F5Ty9vKXNwd6XWPfpwcqn8Qd1RSbdc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