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其顺利完成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各项测试任务。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了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努力提高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3.1 科学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来源于目的性,明确体育运动目的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确定体育运动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要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就必须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曝十寒”的做法是不会有任何成效的。无论是学习基本运动技能,还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改善身体器官机能,提高身体素质,都需要坚持锻炼。

2.全面性原则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此要全面地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我们从小锻炼身体,把身体练得结实健壮,是为了打好身体基础和更好地学习,也是为了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所以在选择锻炼项目时,应从这个目的出发,不能单凭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而要全面锻炼。例如把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项目作为主要锻炼项目,还要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环境来确定项目。

3.渐进性原则

体育运动是一个适应过程,它既体现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也体现在每一次运动过程中。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质,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变化。如运动负荷过小,则不能促进机体发生变化,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超过了机体承受的范围,则会引起不良的反应,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睡眠质量差、食欲不振、长期不能消除疲劳等现象。怎样的运动负荷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每次体育运动以后感到稍累,但没有上述不良反应,通过休息能较快恢复,这样的运动负荷基本是合适的。

4.经常性原则

“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原理同样适用于体育运动。如何在体育运动中持之以恒?强化体育意识,确定合理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把体育运动纳入作息时间表,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体育运动。

5.实事求是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每次参加体育运动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活动一下相应的身体部位,即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转换到活动状态,即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这样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也能快速消除代谢产物,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2.3.2 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内容

1.选择合理的体育锻炼时间

合理的体育锻炼时间如表2.1所示。

表2.1 合理的体育锻炼时间

2.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内容

选择体育锻炼内容的要求:①重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的差异;②重视劳动性质和工作条件的差异;③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尤其是自然条件。

3.体育锻炼内容的分类

体育锻炼内容的分类如表2.2所示。

表2.2 体育锻炼内容的分类

2.3.3 体育锻炼的方法

1.科学把握适宜的运动负荷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锻炼者练习时的用力紧张程度。一般通过测量心率监控运动强度。在有氧代谢条件下运动的强度是最适宜的健身运动强度。

②运动密度:运动密度是指课中用于各项活动的时间(包括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及组织措施等)与课程总时间的比例。

③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直接相关,强度越大,运动持续时间就越短;强度越小,运动持续时间就越长。

④运动频率:运动频率是指每日或每周运动的次数。每日可以 1~2次,每周可以 3~5次,应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和身体的状况而定。有氧运动的项目最好隔天一次效果更佳。

2.掌握适当的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一般根据运动强度而定,每次 5分钟以上都属于有效范围。青少年可采用大强度、短时间的练习,体弱者及老年人宜采用低强度、长时间的练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30分钟至1小时为佳。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如表2.3所示。

表2.3 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

注:运动强度以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表示。

3.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的次数

前次体育运动产生的疲劳基本消除即可进行下一次体育运动。每周至少锻炼一次,最好不少于三次。运动量大,间隔时间长;运动量小,间隔时间短。

2.3.4 提高身体素质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人体运动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是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其中力量、速度、耐力是最基本的三项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发展得越充分,机体就能发挥出越大的活动能力,越能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

1.力量素质
1)影响力量素质的主要因素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收缩力与其横断面大小成正比,横断面越大,肌肉的收缩力越大。

②肌肉收缩前的初始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始长度越长,收缩力越大。

③机体的物质储备与供应条件。

④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如表2.4所示。

表2.4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3)增加肌肉体积的方法

用中、小重量(大体上只能重复8~12次的重量)使肌肉工作到极限。完成3~5组,可以增加肌肉的围度。

发展力量素质的注意事项:肌肉力量提高,必须不断加大负荷,以提高肌肉负荷能力;练习时间安排,以隔日练习为好;注意全身协调发展,大肌肉群、小肌肉群、上下肢肌肉群均衡发展;练习后必须放松肌肉。

2.速度素质
1)影响速度素质的主要因素

①机体能量供应特点。速度练习时间短、强度大,机体在无氧条件下工作。因此,要求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

②肌肉自身特点。肌纤维有白纤维和红纤维两种。白纤维适于快速用力,但易疲劳。红纤维可长时间工作,但力量小、速度慢。如白纤维在肌肉中占优势则是良好速度素质的物质基础。

③神经调节作用。速度取决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准确性、协调性和同步作用。

2)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①发展快频率练习。如快速高抬腿跑、快速小步跑等。

②发展爆发力练习。主要是快速力量练习,即在不降低速度的条件下加大负荷量的练习。如徒手或负重的跳跃练习等。

③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练习。多采用重复跑、间歇跑等方法。

3.耐力素质
1)影响耐力素质的主要因素

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②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机能的稳定性。

③肌肉中红纤维所占的比例。

④机体内能量物质储备水平。

⑤心理素质水平。

2)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一般来说,进行中速运动或是匀速跑步,脉搏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训练对耐力的增长较为有效。其练习内容有折返跑、中长距离跑、定时跑、马拉松跑、爬山、越野跑等。

2.3.5 加强体育运动的计划性

1.制订体育运动计划的注意事项

①从个人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内容、方法、时间,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②个人兴趣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③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课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相结合。

④注意计划的系统性、科学性,留有余地。

⑤合理安排运动量。

2.制订体育运动计划的步骤

①自我测评。

②确定目标。

③制订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检查评价。

⑥修订计划。

⑦继续实施。 qddJthOis3kHIZFJEqepsrgL1Fv/zvy9lLRGTqf9To2NCAjqrDKuYec/GgmOaQ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