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汽车产量逐年上升,已成为支撑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在1950年,全世界汽车产量就已达到1 000万辆,到2000年,这一数据突破5 800万辆,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为9 563万辆,2019到2020年虽然有略微下降趋势,但全球汽车产量仍然高达7 800万辆,如图1.1所示 [1,2]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9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0亿辆,其中汽车2.97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4.7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39亿人 [3] ,交通需求增长趋势明显。
图1.1 世界汽车年产量
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享受到了汽车带来的益处。近十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呈稳定上升趋势,2020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1万km,比上年末增加18.56万km。2020年我国的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全国营业性客运量中占比71.3%,公路营业性货运量在全国营业性货运量中占比73.8% [4] 。在欧盟,道路运输是整个内陆运输业的主要途径,2018年占比为75.3%,且该数据仍在持续增长 [5] 。
然而,在汽车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交通拥堵问题,它一直被视为是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原因。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许多国家的主要城市(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葡萄牙里斯本)交通拥堵时间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拥堵进一步增加了公路运输成本,因道路拥堵导致的损失大约超过1 100亿欧元/年 [5]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6] ,2020年我国361个城市中,有40.16%的城市在通勤高峰时处于拥堵或缓行状态。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交通拥堵、安全、污染、能源损耗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问题。
2018年,欧盟国家的内陆运输业燃油消耗量达到287百万吨油当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30.5%。公路运输量占内陆运输量的76.7%,公路运输的燃油消耗量占运输业消耗量的32.8%。同年,欧盟国家的道路运输的CO 2 排放量达11亿t,占整个交通排放量的87%以上 [5] 。在中国,汽车能耗在总体燃料消耗中的比例逐年不断增加,2018年我国全年燃料油产量为2 024.1万t,2019年燃料油产量为2 469.7万t,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445.6万t,累计增长了22%。由于堵车,汽车行驶时间增加,必然造成燃料的额外消耗,汽车缓慢运行的同时,驾驶员还需频繁启停车辆,更加剧了燃料的消耗。
交通安全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驾驶员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及驾驶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如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交通事故和疟疾、艾滋病、战争等问题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欧盟2019年的交通事故数量达到93.52万起,事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2.2万 [7]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体系在运输能力供给、设施总量规模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道路交通事故的总量较大,但机动车交通事故在逐年减少。2018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数为24.49万起,2019年道路交通事故数为24.76万起,其中,汽车交通事故发生数为15.9万起,同比下降4.5% [8] 。
有学者建议通过修建更多的公路和街道来解决交通问题。然而,无论从经济还是环境角度来看,修建道路的难度在逐渐增加。数据显示,每年通过建设道路增加的车辆容纳能力远远滞后于社会的需求,所以才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因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对公路和燃料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然而,开发出能够满足这些种类繁多又相互制约的多样性需求的车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迎接这一挑战,智能交通系统(In 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已显示出其在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拥堵、改善驾驶条件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早期研究表明,借助于ITS,可以将意外事故降低18%,污染气体排放减少15%,耗油量降低1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