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感悟式游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点

人的发展历经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务处理得不成功或者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根据上述理论及相关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感悟式游戏教学。

一、感悟式游戏教学的界定

感悟式游戏教学是以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治疗理论为基础,以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多样化游戏教学方案,并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安全与受保护的环境中引导儿童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促进儿童身心协同发展的教学方法。感悟式游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精神,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首先它意味着教学不仅仅是实现既定的明确目标,不仅仅是内化成人世界赋予的定论,教学过程更是主体(特殊儿童)建构认识对象个体意义的过程,更是生成、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素质的过程;其次它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它充盈着自主、探索、建构、生成、创新等词汇所蕴含的生命活力与发展态势。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感悟式游戏教学着眼于通过多样化的游戏促发学生的感悟学习与发展,并以学生感悟学习的状况衡量教师教学手段的合理性。这种教学的目标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长短期目标而定,需要教师掌握游戏评估的方法,确定个别化教育目标;这种教学要求教师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围绕目标设计层层深入的多样化游戏;这种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观察并反馈儿童在游戏中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保持一定的弹性,引导儿童在愉悦的游戏操作中获得发展。

二、感悟生成的心理分析

所谓感悟,简言之,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具体地说,“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可以说,感悟是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感悟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感受、理解、情感、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因素构成,它一般是从对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感悟是头脑中对各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是人进行深入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题教育的有效途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鼓励感悟,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也是我们不断形成自己的,使之与众不同,享受我们自己存在的那样一种行动方式。这或者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深层意义之一。所以,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

其过程为:①感物。当客观事物呈现在认识主体面前时,主体就会以自己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心理结构,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接触、感知它,并受到最直接、鲜明而强烈的感官刺激,由此形成对客观事物的鲜活、具体、深刻而丰富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内在的心理反应。感悟式游戏教学中,我们将通过身体去感知外在的事物,用身体去表达内心的世界,用多样化的游戏去感物,形成印象深刻的物体的声码、形码、意码和动码。②生情。情感依赖于认识。主体一旦对客观事物产生真切实在的心理感受,就必然引起一系列情感起伏和波动。如果客体符合主体的心理需要和审美倾向,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实现主体对客体的心领神会。如果客观事物不是主体所渴求和需要的,就会产生厌弃、排斥、否定或远离等消极情绪,难以产生“入境始以亲”的体验。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唤醒内在的情绪体验,在情绪中感知自己、他人和世界。③立“象”。在情感状态下,人的思维被大大激活,变得异常兴奋、活跃而灵敏,会主动地从当前一事一物联想到他事他物,或将大脑中储存的处于潜伏状态的诸多相关的观念或表象串联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表象或感受,而且激情越丰富,联想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到充分发挥。④得“意”。随着主体情绪、想象、联想的调动与相互作用,主体已完全介入到深切的体验之中。当体验的广度不断被拓展,体验程度不断被深化,并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出现一种飞跃,从而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提升。儿童在游戏中随心所欲地发挥,为他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同时发展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审美意识,加深了儿童对世界的理解。

三、感悟式游戏教学的特征

1.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感悟是一种精神经验,感悟式游戏教学关注个体精神世界的拓展与提升,着眼于个体内在自主发展程度的提高,自觉地规定了教学活动的目标追求:学生的发展。所以,儿童的游戏活动的取舍、设计与开展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估也是通过考查学生发展变化的程度来评定的。因此,感悟式游戏教学以儿童为主导和中心。儿童是整个游戏课程的中心,以儿童为主导,以此就自然提高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和兴趣。游戏是所有儿童最感兴趣的事情,利用儿童最喜欢的事情,那么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探索并解决问题,鼓励儿童产生疑问,将儿童的概念推向新的水平就有了保证。强调行为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改变儿童的行为,最重要的是抓住儿童的兴趣并从其内部动机入手,必要的时候给予外部的奖励和支持。

2.以多样化的游戏体验为媒介促进学生的感悟

儿童身心的发展不是靠老师和家长的讲授就可实现的,需要他们设计丰富多样的适合其心智特点的游戏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后,才能逐渐获得的。多样化的游戏包括内容的多样和形式的多样。从游戏内容看,有感官游戏、身体游戏、节奏游戏、投射游戏、扮演游戏、戏剧游戏、角色游戏;从人次的变化来看,有个人游戏、结对游戏、小组游戏、团体游戏;从能量变化形式看,有动态游戏和静态游戏;从涉及的心理深度看,有外在互动、感知游戏和内在探索表达的游戏;从艺术形式看,有游戏、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摄影等。在每一次的感悟式游戏教学中,我们都会用到多样化的游戏,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此不疲。第一,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是儿童直接经验的源泉。它赋予儿童在掌握人类种族经验(类经验)基础上形成经验的个体性与时代性,从而为具有个人意义的精神世界的形成奠定了有效经验的基础。第二,多样化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体验世界。体验赋予认识对象个体意义,是客观世界通向精神世界的桥梁,也是产生感悟的一种有效的情境。第三,多样化游戏活动是儿童运用已有经验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实现了经验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组合体系,并得到检验与更新,为儿童精神世界的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多样化游戏体验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作为一种过程,儿童在游戏中经历从观察、思考、反思到实践的流程;作为一种结果,它使体验者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并且使体验者的大小肌肉得以协调发展、认知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自信得以建立。游戏体验是儿童生命存在的方式,也是生命发现自己的途径,只有通过体验,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在的心智的成长。游戏体验包括多感官的感受、理解、情感、领悟等心理活动,最终实现主客经验融合,实现感悟。个体内化体验之后,这种体验会对个体形成持续性影响,更加积极愉悦地投入下一步的游戏中,在游戏体验中获得发展与成长。

3.读和做,缓说破

感悟式游戏教学最根本的环节就是学生自身的感悟过程,而这一过程又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观察、活动、思考,鼓励他们感受自己身体的感觉、头脑中的图像、操作的结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体验,而不要过早把结论说破(可能最后也就不必说了)。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对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学习方法,还可以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成长的乐趣,并迸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4.全身心投入地学习

感悟式游戏教学从暖身活动到发展活动、结束活动,丰富多样的围绕某一主题层层深入的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让儿童自然地全身心地融入游戏中。从模仿、合作到创造,儿童能感受到胜任感、成就感、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在深入参与的团体活动中相互碰撞思想火花,儿童能发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发现创意的无限,发现人际互动合作的美好,忘记时间的流逝,课后都会不时地回味课中的活动和精彩的瞬间,哼唱课中的小调,对感知过的特定信号、图像会心一笑,期待着下一次课的到来。在感悟式游戏教学中学习,儿童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而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很难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工作。因为儿童在感悟式游戏教学中所做的事情即使看起来像是严肃的工作,但儿童的心理体验都是“游戏性”的。

5.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体验、运用和延伸

在日常大量重复的生活经验中,孩子积累了丰富的感受、意象,形成了基础的认知、语言、人际沟通、动作技能、情绪感知与调节、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特有的感悟。教师在每一次感悟式游戏教学活动中,从暖身到发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通过各种感官游戏、身体游戏、节奏游戏、投射游戏、扮演游戏、戏剧游戏、角色游戏等诱导儿童参与,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组织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各种游戏中去表达自己,从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生活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感悟式游戏教学的过程

结合学生发展的特殊性,感悟式游戏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

1.明确对象,确定感悟式游戏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的对象是谁,了解对象的具体年龄段、身心发展状态与水平,了解该阶段儿童喜好,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了解个体和团体发展目标和方向,并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专长,确定感悟式游戏教学目标和主题。在本书中,我们确定的目标主要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

2.把握教学的三环节,精心设计每一步

围绕教学目标和主题,精心设计系列活动,遵循建立关系、有针对性地干预、结束的原则,设计好每一次干预活动。每一次干预活动遵循教学设计三环节:暖身、发展、结束活动。暖身活动的总目标是营造一个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空间和氛围,引导儿童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实现参与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情绪和认知的基础。发展活动需要围绕主题层层深入地设计系列游戏,遵循由外到内、由内到外、动静结合的原则,环环相扣地实现主题目标。结束活动需要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的认知和感受,感悟升华主题,巩固发展阶段的积极情绪和认知,巩固团体和谐、友爱的氛围,建构下次见面的积极期待。

3.弹性灵活地开展教学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方案目标全身心投入地开展教学,同时需要根据参与者现场参与的具体状态、心理动力状态和时间灵活调整教学游戏活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这需要实施者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觉察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备有丰富的游戏库,便于灵活地调整教学。

4.教后及时反思

每一次感悟式游戏教学结束,教师都需要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教师自身的引导和语言表达是否到位,规则阐释是否清晰,示范引导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理解规则和要求,学生是否能跟上每一个步骤,学生是否能融入每一个环节,学生是否能积极开放地投入到活动中,学生是否能真诚一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是否能与他人有良好的沟通互动,学生的课堂和课后反应如何,教学每一个环节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教学环境和准备是否恰当和充分,哪些环节不流畅,以后可以怎样更好地改进,等等。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回顾和反思,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五、感悟式游戏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的原则

为了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媒介,促进学生的感悟,实现个体的发展,我们认为感悟式游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感悟式游戏教学的编制是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求而设计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参与者的发展水平与兴趣点。所有的感悟式游戏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参与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探索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产生疑问,促进学生获得胜任感、成就感、控制感和自信心。学生才是游戏的主体,所以感悟式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游戏个体的反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适时调整游戏方式,尊重和接纳学生的选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满足学生游戏活动的需要,担任引导者、协助者、支持者、陪伴者的角色。

2.目标分解和循序渐进原则

目标分解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子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循序渐进地设计每一个主题活动。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领域:学业发展、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生活适应,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分解并融合到每一个领域的各个主题活动设计的目标中,贯穿于每一个小主题的游戏活动的步骤与目标中。每一个小游戏的目标是学生能达到的基础水平,然后由学生的起点能力开始逐级设计游戏活动,一步一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参与,逐步朝着目标前进。学生本身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征要被考虑在游戏设计之中,不能提出过高的发展要求,可以适当地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立一些目标。学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的一个技能发展目标需要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被分解成数个小目标以形成目标体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是指不管是儿童的技能训练还是游戏设计,都不可过于心急。需要根据目标分解的难度、层次深浅来设计游戏活动,在实施时也需要做到层层深入,游戏活动由浅入深,从身体接触和体验深入内心感受和表达,从具体形象的活动到抽象性活动,有步骤配合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起点,将多个肢体或心理等技能进行分解,将难点逐个击破,降低了整体训练的难度。在一般教育课堂上尤其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人本主义理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躯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出发,更能提高他们参加游戏活动的信心,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一次活动中多次动手动脑。

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强调游戏设计时注重游戏的玩耍性、多样性、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只有在具有玩耍性的活动里,学生的本性与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感悟式游戏设计与开展,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水平,为其创设一个愉快、自由、包容、友爱的环境,诱导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和娱乐,促进本性和潜能的呈现,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所以,教师需要围绕同一个目标从多角度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引起学生的游戏探索兴趣。

4.多样化游戏设计,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

感悟式游戏教学设计针对同一主题使用多样化的游戏设计,比如感官游戏、身体游戏、投射游戏、创造性游戏、角色扮演游戏、合作演出游戏等,游戏人数上有集体—1人—2人—4人—8人—集体等多样化的形式变化,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某个心理主题,丰富对事物的感知,促进多感官的协同与整合,实现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多样化地深入表达真实想法、愿望和要求,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发展。感悟式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上遵循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既有让学生相对静态地操作的活动,例如拼图、绘画、讨论、分享,也有让学生和老师、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扮演、创造的游戏。不能一直是坐着的安静活动,这样学生容易困顿;也不能一直是大运动量的游戏,这样也容易过于兴奋和疲惫。

5.生态生成原则

生态生成原则是指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当下的表现,灵活而富有弹性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游戏教学实施过程中,牢记“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当下的状态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不能完全不管学生的状态和感受一板一眼地为了实现教学计划赶超进度。一是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孩子,当学生无法进入教师设计的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整。可以放弃原有的活动,随学生的意愿来加以指导,遵循“先跟后带”的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当下的活动意愿,跟随孩子当下的需求设计活动,逐渐引导孩子到活动目标上。当学生已完全融入活动时,再引入所设计的活动。二是对于特别配合的孩子,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每次游戏教学,教师都会围绕学生的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地设计游戏活动,但在每次基本的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都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和主体性,让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自然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纾解;同时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当下的状态,从而调整教学。因此,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熟练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掌握游戏应用的技巧,进行精心的安排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增长知识,补偿缺陷,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6.具体可行原则

具体可行原则是指教师的教学游戏要做到内容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活动设计尽可能地考虑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领域。活动范例可操作性强,活动步骤明确。每一项活动都有清晰的步骤分解,帮助教师实现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每一项活动之后都设有评估表,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帮助教师检验游戏训练的效果,此外,活动项目简单易学。活动中需要准备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整个活动过程也简单易学,便于教师、学生接受。每次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根据每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空间,准备各种合适的媒材。

六、心理健康教育之感悟式游戏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

(一)政策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目标指引,这也是本书第二章到第六章的感悟式游戏活动设计的依据。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教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4)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本书遵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精心设计各领域的针对性活动,以期促进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本书针对这些领域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活动,以期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让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乐于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帮助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帮助学生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见,虽然各个阶段涉及的专题领域差不多,但由于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差异,相同的主题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因此,读者在使用本书后面各章节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状况适当地改编活动,不能生搬硬套。

(二)心理健康教育之感悟式游戏教学设计的结构与内容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五大领域:学业发展、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生活适应,本书的感悟式游戏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五大领域展开。本书采用感悟式游戏教学的原理,遵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系统深入地阐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感悟式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操作。第二部分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涉及的五大领域,采用感悟式游戏教学的原理,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书第二部分的感悟式游戏教学方案在每一个领域单独可以成为一个或多个主题,对每一个主题,我们都查阅了权威文献,界定每一个主题的内涵和维度,构建该主题的活动设计框架,设计了8至10次教学活动,每次90分钟,每个主题都按一个团体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来设计,每一次活动都按暖身、发展、结束三个环节进行层层深入的游戏设计,以实现每一个主题的预期目标。活动的开展,需要足够大的团体活动室,并准备相应的教学媒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根据任课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需求,选用某一主题系统地教学,也可以选用某一主题下的某一次设计开展教学;教师也可以针对有某方面发展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的主题进行干预教学。我们设计的活动时间是90分钟,教师可能每次只有45分钟的时间开展实际教学,教师可以将一次活动分成两次,也可以精简部分游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极大,因此针对特定班级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当下的需要和状态灵活设计活动。我们认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最好早点打消拿着一套教材教几年的念头,面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巨大差异,任何固定的教材都会捉襟见肘,教师只有学会自己设计课程才能保证教学能随机应变,适应学生。期待一线的心理教师能根据每个特定班级的学生的特殊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感悟式游戏方案,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jl7FZJH0giMnSSAizrGJbW3/rYXQUeYq4wO2A84hUkwKs9RErsL+Xc3WniKubY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