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我们谈论美的时候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在《旧制度与大革命》里描绘:“我们身处一个动荡咆哮、茫茫无际的海洋,海岸是如此地遥远陌生,以致我今生乃至我们的下一代都无法找到它,无法在那里立足……”有人说,这很像是在这个超速变化的时代教育人的心灵写照。

那么,我们真的无处靠岸、无以立足吗?

一个多世纪后,中国的教育名家李吉林老师写了一本书,叫《美的彼岸》。书名其实就是问题的答案:是的,我们唯一能靠岸的地方,叫作美。

当我们谈论美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我们在谈论生命中始终向往的一种高度。美的追求是生命最根本的追求——除此之外,一切宏大的构想、完美的机制、流水般生长与逝去的人与事,时光荏苒,都纷纷只剩下历史长河中的审美意义。美,其实是我们唯一能够留给这个世界的价值。

无数实践证明,学校的办学方向“以美为旗”,学校的机制平台“呈人之美”,师生的生活与发展“与美相遇”,是当今教育创新真正的大智慧。它唤醒人心的激情,激发天赋的动力,让人因“内在的美感”而自主发展、忘我成长、精神饱满。

我们在谈论教育生活一种超越现实的勇气与意义。社会生态日趋多元,教育环境复杂多变,现实中太多的无奈与纠结使得“在这样的时代,铁石心肠成为自保求生的盔甲,也是伤害他人的锐器”。教育人当如何超越现实?是的,美是超越者的翅膀,一边鼓舞前行的勇气,一边彰显行走的意义。

我们也必须谈论美与真的结盟,美与善的转换,追问真善美如何平衡,怎样适度。

我们也在谈论美与心灵的关系,追问“美必须从心出发”,教育如何从专注“大脑的雕刻”更多地转向“心灵的唤醒”。

我们在谈论教育人期待有生之年抵达的理想,是一条实现儿童解放的明路。美是因自由而美,美是因多样而美,美是因丑的转化而美……从而在教育中我们允许差异,允许差距,甚至允许丑的存在,使理想的学校、真正的教育得以大面积深耕与生根。

我们谈论好奇心,谈论教育人如何以旅行者的姿态发现美、描绘美、经历美。

我们谈论教育的责任,即学校应当如何全力以赴帮助师生,美美地学习,美美地生活。

当然,我们也会谈论学校教育的环境与空间之美、课程与课堂之美、理念与结构之美、教师与学生之美……当方向渐渐清楚,愿方法也能给力;当答案渐渐清晰,愿行动更加有力。

本书搜集并整理了一部分图片、教学资源,但没有完全呈现在书上,如读者需要可以联系作者单位;另外,部分图片未联系到创作者且未得到授权,如有发现,请联系作者单位索取报酬。最后,本书所涉艺术家,仅分析其作品本身,不涉及其他。 6WVkImd/598TK4eJWKeQ9SEBvygLPuvU7VIgmC3eqh8Qxgk3+Q5s70Aa5UN+UY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