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6 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入院体温的案例分析

一、P阶段

(一)选题背景

早产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是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小于 1000 g,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则是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小于 1500 g。根据WHO定义,新生儿正常体温为 36.5~37.5 ℃,36.0~36.4 ℃为轻度低体温,32.0~35.9 ℃为中度低体温,<32 ℃为重度低体温。早产儿较足月儿更容易发生低体温,研究表明ELBWI/VLBWI由于生理机能低下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比一般早产儿更容易丢失热量而增加低体温发生的风险。低体温还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现酸中毒、低血糖、硬肿症及感染等不良后果。Maria等对来自巴西 9 家NICU共1764 例ELBWI/VLBWI的研究表明,生后 5 min低体温导致 6%的早产儿早期死亡,低体温是ELBWI/VLBW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报道ELBWI/VLBWI入院低体温发生率为31%~78%,国内的报道显示ELBWI/VLBWI入院低体温发生率从 66.3%到 89.3%不等。由此可见早产儿,特别是ELBWI/VLBWI入院低体温发生率普遍较高,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现况调查

统计 2018 年 1—2 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ELBWI/VLBWI入院体温,发现其入院体温均未达标。2018 年 1 月ELBWI/VLBWI入院平均体温为 35.5 ℃,2018 年 2 月ELBWI/VLBWI入院平均体温为 35.16 ℃。

(三)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为了提高ELBWI/VLBWI的入院体温及体温达标率,依托我院 2018 年 3 月启动建设的德国标准Ⅰ级(最高级)围产医学中心的国际医学合作项目,成立了以新生儿科主任为组长的CQI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表 2.6.1)。

表2.6.1 CQI小组成员职责分工

(四)设定目标

WHO定义,新生儿正常体温为 36.5~37.5 ℃,设定ELBWI/VLBWI入院核心体温36.5~37.5 ℃为目标值。本项目预计用 16 个月时间,提高ELBWI/VLBWI入院体温,使其入院体温合格率达 85%及以上。

(五)拟定计划

CQI小组组织召开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会议,制定了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如表 2.6.2所示。

表2.6.2 项目实施时间计划表

(六)分析原因

(1)鱼骨图(图 2.6.1)。CQI小组梳理了ELBWI/VLBWI从离开母体到进入NICU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分别从环境、人员、设备、材料、流程 5 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经过头脑风暴,确定了 13 个中原因,41 个小原因。

图2.6.1 ELBWI/VLBWI体温不合格原因分析——鱼骨图

(2)要因分析表(表 2.6.3)。CQI小组组员对每项要因给予评分,依据总分从高到低,确定了前 6 项要因:产房、手术室、转运保暖流程不规范,环境温度、湿度低,早产儿用物未加热,转运暖箱使用不规范,辐射台工作异常,无特殊情况保暖预案。

表2.6.3 要因分析表

(3)柏拉图(图 2.6.2)。CQI小组绘制了柏拉图,根据“二八原则”,确定改善重点和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各保暖流程不规范,环境温度、湿度低,用物未加热,转运暖箱使用不规范。

图2.6.2 体温不合格影响因素——柏拉图

(七)拟定对策

CQI小组使用“5W1H”分析法(表 2.6.4),针对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时点的体温保持方案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表2.6.4 拟定对策表

二、D阶段

(一)规范各保暖流程

(1)ELBWI/VLBWI娩出后,使用消毒热毛巾包裹。

(2)转至辐射台,延迟胎脂处理,使用聚乙烯塑料包裹患儿躯干至颈部。

(3)戴上预热的绒线帽/塑料帽。

(4)常规使用转运暖箱院内转运至NICU,转运中需加盖预热毛巾。

(5)转出、转入体温交接。

(二)提高产房/手术室环境温度和湿度

(1)设定环境温度目标值为 26~28 ℃。

(2)设定环境湿度目标值为 50%~60%。

(3)将早产儿所处位置远离空调出风口。

(三)常规预热ELBWI/VLBWI用物

(1)提前打开辐射台预热。

(2)增加恒温加热箱(45 ℃),加热所有用物。

(3)加热设备定期维修校验。

(四)规范使用转运暖箱

(1)ELBWI/VLBWI常规使用转运暖箱进行院内转运至NICU。

(2)转运暖箱 24 h待机,待机温度设置在 35 ℃。

(3)设备定期维修校验。

三、C阶段

(一)效果确认——有形成果

(1)每天NICU晨交班汇报新收ELBWI/VLBWI的入院体温,在每两周举行的围产多学科诊疗(Mult-Disciplinary Team,MDT)会议讨论评价体温,在患儿交接表常规登记入室体温。

(2)ELBWI/VLBWI入院平均体温从 35.5 ℃上升至 36.7 ℃(图 2.6.3),体温合格率从 0 提升至 87.50%(图 2.6.4),达到预期目标。

图2.6.3 ELBWI/VLBWI入院平均体温

图2.6.4 ELBWI/VLBWI入院体温合格率

(3)成功申报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3 篇。

(二)效果确认——无形成果

经过本次质量改进项目的实施,CQI小组成员在PDCA方法运用、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围产多学科协作、活动信心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表 2.6.5)。

表2.6.5 小组成员能力改善前后得分统计

四、A阶段

(一)制定院内相关标准

(1)《ELBWI/VLBWI产房/手术室体温管理规范》。

(2)《ELBWI/VLBWI院内/院外体温管理规范》。

(3)《ELBWI/VLBWI NICU体温管理规范》。

(4)《ELBWI/VLBWI复苏抢救记录书写规范》。

(5)《ELBWI/VLBWI转科交接登记管理规范》。

(二)添置医学装备

医院增设超早产儿专用复苏间、床旁复苏平台,引进国内首台Shuttle一体化转运暖箱。

(三)总结

通过本次PDCA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有效提高了ELBWI/VLBWI的入院平均体温及体温合格率,制定了针对ELBWI/VLBWI各环节的体温管理规范,并引入了先进的新生儿院内转运设备。除硬件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围产中心各学科的通力配合与紧密协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更有利于提升 ELBWI/VLBWI的救治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使我院的超、极早产儿围产综合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部分指标达到德国Ⅰ级围产医学中心水平。 i5TPrC9reYooAQwCZdZUKSY2lQS/BORj+KLec/bBF/7PPBX0e9mHDn5dq5+VEK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