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并得到蓬勃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策,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是各个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建筑能耗、工业能耗、交通能耗是我国当前的三大能耗,建筑能耗中的公共建筑能耗,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呈急剧上升趋势,甚至达到了30%以上。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筑空调、采暖、照明、电梯等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其中,空调系统的总能耗占公共建筑能耗的比例逐步升高,达到40%~60%。如果能对空调系统采用相应的优化运行管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节能潜力。目前,随着建筑节能技术和能耗监控系统的不断革新,既有建筑中诸多能源不合理分配及管理缺陷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的规范监管。因此,实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及优化运行管理,对建筑节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各类高校共3 000余所,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耗大户。高校建筑用能存在能耗水平差异大、增长快的特点,这预示着校园蕴藏了巨大的节能潜力。实现高校建筑节能运行,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势在必行。高校建筑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然而公共建筑种类繁多,用能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共建筑的一般性研究难以对高校建筑节能运行提出指导性建议。高校建筑设施量大面广,基础数据严重缺失,能源管理水平低,也严重制约着高校节能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2006年,《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2008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指明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政策依据、工作方向和近期目标;随后,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推动高校建筑节能改造,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人才、管理优势,积极鼓励高等学校申报节能改造示范。

然而,对既有高校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优化运行管理时,庞大的资金需求、节能改造及运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亦导致其进程受挫。作为一种节能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重要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望成为推动高校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重要方式。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应用于高校建筑节能工作中,对解决高校建筑节能改造及运行管理资金困难、节能技术及设备缺乏等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合同能源管理实际上是节能服务公司以盈利为目标的经营模式,节能服务公司为高校提供校园建筑节能潜力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现场施工、节能量检测、运行管理人员培训以及维护保养等项目的全程服务,向高校保证实现签订合同中所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在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直接与项目节能量挂钩,通过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利润和节能项目的全部投资等,高校同时也可以分享一定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结束后,高校得到所有设备和后续节能效益。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高校建筑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之中,是探索节能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但是,由于银行信贷以及税收缺乏优惠政策,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的前期设备和人力投入对节能服务公司而言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合同能源管理最初的发展就遭遇种种挫折。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一直默默无闻,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也少有建树。2010年4月,这种情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表示对合同能源管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同时,国家也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资金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为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虽然已成为行业热门,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国内的发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9N2iMXyvxJ9IxLnA+cXKd2CT5nyn+dEJUalKppSnKu3IfYScJuQAQHj6gm+mkZ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