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雕版印刷及文化传承

1.雕版印刷的产生

雕版印刷是我国印刷术最早的形式,产生于唐初,是其他种类印刷的基础。它受中国印章的启发,从刻四个字,到一句话,再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由此拉开了雕版印刷的序幕。雕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雕刻印刷版,一般把要雕刻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由刻版工依样刻版。其次,刷油墨,即先将雕刻好的印版固定在一个台面上,用刷子蘸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最后,印刷,印版刷好油墨后在印版表面覆盖上一张纸,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拍打整个纸面,揭下纸张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印刷(如图1—3所示)。

图1—2 拓印

图1—3 雕版印刷

2.雕版印刷文化传承

雕版印刷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的能力,为唐宋的文化繁荣做了巨大的铺垫。在当时推动了书院的教资供给,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的基础。在宋仁宗时期,庆历新政中对科举的辅助,令民间多了许多“私人书院”,这是民间教育的根本,例如著名的岳麓书院,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而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价格变得便宜,让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据记载,北宋中期,几乎八岁的孩子都会去私塾读书,而学习的内容就包括了北宋早期才创作的《百家姓》,这就代表着文化作品传播广泛,且有着极高的时间效率。甚至在宋代庆历年的活字印刷术面世后,雕版印刷术仍旧充当很长一段时间印刷出版文书的“主要手段”,一直到清朝,雕版师依然活跃在民间,可想雕版印刷术对文人影响深远无比。

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是唐末868年印的《金刚经》;雕版印刷2006年就被国家列入非遗名录;在2009年,雕版印刷术也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且在2017年一次交流活动中,雕版印刷的孔子像被选作伴手礼送进联合国。雕版及雕版印刷品如图1—4所示。

图1—4 雕版及雕版印刷品

孔子——万世师表,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我国出版史上首部雕版印刷的画谱——《梅花喜神谱》(如图1—5所示),每页插图简洁大方,颇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意蕴,在雕版印刷术的加持下,画中意境更加栩栩如生。而且,画谱中的100首题画诗多数是借题发挥,藏有深意。如第三部分“大蕊八枝”之一的《琴甲》诗云:“高山流水音,泠泠生指下。无与俗人弹,伯牙恐嘲骂。”由初绽如琴甲的一朵梅花而联想到《高山流水》的琴曲,此诗写梅之高洁,但无一字言梅,其知音难觅的清高意境,又似乎无一字不言梅。

图1—5 《梅花喜神谱》

明代后期又出现了饾版印刷。所谓饾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其代表有《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如图1—6所示)。

图1—6 饾版印刷品

饾版印刷用多块雕版套印成彩色,是现代彩色印刷的雏形,也可以称为彩色雕版印刷,它的出现使中国版刻和印刷能随心所欲地调节浓淡色调,达到了与画家手绘同等的效果,是雕版印刷发展的高潮。也可以说这是中国雕版木刻印刷术的又一场革命,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Rdplq8NzJRfCOdYT1aRT0td6lK8Y+PJ8zf0zZw/I/yifkhGbUHEuBnjsyH2OT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