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拐点1997

无论如何,以“治沙”来“治贫”的药方是准确无误的,只叹力道太小,尚不足以攻克宿疾。事情的转机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且可精确到 1997 年。

那一年,库布其沙漠的第一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那是一条被“逼”出来的公路,建设初衷之一在于拯救盐海子。

第一条穿沙公路

“盐海子”是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一个盐湖,地处杭锦旗最大的巴音乌素镇,面积约 18 平方千米,出产盐、芒硝与碱等,是杭锦旗重要的产盐基地,也是其支柱产业及主要税收来源之一。

1988 年,盐场的不景气已持续了数年,旗政府由此下达招募令,欲将其承包给一个能令其重振雄风的年轻人。当时已在杭锦旗政府担任 3 年秘书的王文彪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或许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下海”浪潮也冲昏了他的头脑,也或许他与那贫困的“沙窝窝”天生命定要再度结缘。总之,他甩掉凭借十年寒窗的苦搏才得以穿起来的西装革履,重又返回了大漠深处。

回去方知,盐场不仅不够景气,而且已处于被黄沙步步紧逼的状态之中,这使他下达的第一个“场长令”就是“种树治沙,保卫盐场”。为此他在不足百人的职工队伍中抽调 27 人成立了林工队,从每吨盐仅有的十几元利润中提取 5 元作为专项资金。这个盐场就是后来著称于全球的亿利集团(以下简称“亿利”)的前身,或说母体;王文彪也自此开启了他持续至今的生态修复之旅,尽管当年他还不得而知,尽管当年这只是他骑虎难下的被逼无奈之举。

值得庆幸的是,黄沙在这种狠下的“血本”与数年的坚持面前渐渐停下了进逼的步履,并致盐场效益逐年提升。时至 1996 年 6 月,杭锦旗第一、第二化工厂等并入盐场,组建了亿利化工建材(集团)公司,“亿利”之名自此问世。

此时的盐场,产量已颇为可观。然而销售问题,或者说“销路”问题,也已日益变得亟待解决。

盐场与外界的通连,本应通过位于黄河对岸的巴彦淖尔市乌拉山镇的乌拉山火车站。从盐场到乌拉山火车站的直线距离只有 70 多千米,但因被沙漠所阻只能绕道而行,这一绕就是 300 多千米,且因路况不好而使运盐卡车只能以每小时十几千米的龟速前行。盐场产品因此难以外运,最终运出去的,其利润也被运输吞掉了大半。尤其还没有保障,遍布的流动沙丘导致那条路状况频仍,想将产品如期按时地运抵,多半得看老天的脸色。

其实这也是盐场的老问题了,或许得说并没谁觉得这是个问题:沙漠梗阻啊,谁能不认账?王文彪却觉得这就是一个“卡脖子”的根本问题,尤其没理由让它延续为未来的问题。继而拿出了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决意要修一条路,一条从盐场直抵乌拉山火车站的“穿沙之路”。预算都做妥了,约需9 410 万元。虽然已成为亿利的“领头羊”,王文彪当年也断然掏不出这笔钱来,情急之下便去跟银行商量,银行听了这亘古未闻的贷款理由,错愕地将他“请”了出去。

准格尔旗库布其沙漠旅游

他转身又跑进了杭锦旗委、旗政府的大门。

令人更加深感庆幸的是,他这个“馊主意”竟然与时任杭锦旗委书记白玉岭等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白玉岭书记的想法更加大胆,不仅要以这条公路打通盐场与乌拉山火车站的多年梗阻,还要将其南延至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进而让全旗的生产建设及沙区民众都切实受益,甚至在上一年,即 1995 年,时任杭锦旗交通局副局长的白富华就已经负责开展了此项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并在年底就已经拿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然“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已成为当年杭锦旗上上下下的共识。

王文彪的此刻请缨,继而加盟,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从而加速了这个项目的落地为实。

在工程进入紧锣密鼓的设计阶段的时候,人们发现公路北段的林带区域之内,尚散落着百余户牧民,显然需要将其迁走,否则他们的房屋与畜群堵在那里,工程没法进行。白玉岭书记等旗领导紧急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由亿利出资建设一处新村。

“盐海子牧民新村”由此得建,集中安置了敖楞乌素二队、三队、四队,以及图古日格二大队、白音乌素二大队的 100 户牧民,每户占地面积 600 平方米,建筑包括住房、凉房(青贮室,类似汉族的仓房)、羊圈、围墙,并配置了 3 亩水浇地,以集约化发展种植、养殖业。

这也是亿利最早建设的生态移民新村,地处老楞乌素,整体投资 150 万元。那些房屋在 1997 年曾是这片大漠最好的住房,一度在此占尽了风光,尽管时下已经废弃了。其实这也是时下人们耳熟能详的“生态扶贫”,或者说“易地搬迁扶贫”,当年却还没有这个概念,也不曾将其冠以“扶贫”之名。

1997 年 6 月 16 日,锡乌公路建设工程隆重开工。

工程以盐场所在地巴音乌素镇为中点,双向而建。先往北去,节点为杭锦旗独贵塔拉镇,1997 年 11 月建成开通,全长 51.4 千米;继而往南,从巴音乌素镇直奔锡尼镇,1998 年 10 月建成开通,全长 56.1 千米。

然而两者还只是砂石路面。

1999 年 5 月,“锡乌公路”二期工程动工,全程铺设黑色路面。

1999 年 10 月 8 日,这条拥有三级公路标准的“锡乌公路”全面竣工。

杭锦旗在那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建成典礼,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明祖到场祝贺剪彩,并亲笔题下了“大漠奇迹”四个字。

锡乌公路南北走向,全长 115 千米。杭锦旗境内路段 100 千米,其中纵贯库布其沙漠长达 50 多千米,为名副其实的“穿沙公路”。

库布其第一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

作为库布其沙漠的第一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的建设意义非凡。

这条路的成功修筑,让人确信“辟沙成途”并非空谈,“开沙筑路”亦非妄想,它给了人们破天荒的强烈自信。进而在接下来的这些年里,库布其人又相继修筑了5 条穿沙之路,以三纵两横之势,在库布其沙漠构建了一张内连外通的公路网,全面激活了这片原本沉寂的“死亡之海”。沙区第一、第二产业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第三产业亦由此迅速萌生;沙区孩子的求学不再艰辛如昨,沙区土特产的外销不再艰难如昔,沙区民众的生活、出行与眼界、见识,自此与过去拉开了距离,甚至得说达到了“天壤之隔”的程度。

如今,当年的第一条穿沙公路充满生机

今日库布其沙漠公路交通网

如果只能在库布其沙漠的脱贫之旅中找出一个拐点而不是更多,那么即使实难取舍,冷静地再三斟酌之后,也必然会将最终的目标锁定为这第一条穿沙公路的建设。

这条路的建设,受到了温家宝、邹家华、丁关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受到了刘明祖、云布龙、乌云其木格等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雷·额尔德尼、朝鲁等鄂尔多斯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更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大力弘扬。“穿沙公路”的相关报道曾名列 1999 年“全国交通十大新闻”第六位,在使库布其人的“穿沙精神”为世人所知的同时,亦使“库布其”“杭锦旗”等原本鲜为人知的名字,一时间成了全国性热词,这又为第三产业在库布其的遍地开花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有两点尚须铭记。

这条路的修筑共耗资 1.6 亿元。这样的数目对素来贫困的杭锦旗而言,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之所以最终得建,在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的计划、扶贫、交通、林业、水利等部门所给予的重点资金倾斜之外,还得益于 13 万杭锦旗人的自力更生,以及驻地企业的全力以赴。

事实是在筑路进程中,杭锦旗曾相继展开了 7 次万人大会战,参与者涉及 113个旗直机关单位的 2 000 多名干部、9 000 多名各民族农牧民,人人皆属义务投劳。与此同时,驻地企业也纷纷慷慨解囊,其中伊泰集团捐款 1 000 万元;王文彪的亿利则在捐款 1 000 万元之外,还独自完成了巴音乌素至独贵塔拉路段的路面建设与路旁绿化工程。在那 700 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所有杭锦旗人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即使是没钱也没力气的老人,也会守在家里给会战者免费烧水做饭,或者主动提供住房。

这种集体力量的呈现,堪称是在承包到户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且被事实证明为卓有成效。这让所有人都赫然意识到了一个事实:只要集合起各种力量,使之紧紧捏成一个拳头,再重拳出击,则攻无不克。这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一个有力见证,为接下来的大规模沙漠治理开创了思路,后来形成的“库布其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发挥社会的合力。

另外的一点虽然放在了最后,却并不意味着它是次要的,或许还恰恰相反,它很可能是最为紧要的一点。

锡乌公路的修筑,相当于把库布其沙漠拦腰斩断,且是在流动及半流动沙丘最多的大漠腹地。为防止流沙对公路的侵蚀埋没,人们不得不在修建过程中,于道路两侧同步建设出两条绿化带。绿化带在迎风的西侧宽 500 米,背风的东侧宽 200 米,为此共栽植了杨树、柳树 9 万株,杨柴 500 多万株,设置沙障 3.2 万亩。这也是上述 7 次万人大会战的核心战果,且如期发挥了护路安全的作用。

也就是说,人们在辟沙筑路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沙漠绿化。那两条宽阔的绿化带就像两道绿色长城,左右伴护着那条公路笔直地纵贯了整个大漠。此情此景,让杭锦旗人瞬间打开了一个新的治沙思路:将沙漠切开,化整为零,分而治之。

“中切割”之治沙方案由此出台。

不久它就会合了“南围”“北堵”,成就为著名的库布其治沙战略:“南围、北堵、中切割”。此时的“中切割”在公路之外,还纳入了库布其沙漠天然的十大孔兑,即季节性河流。这一治沙战略的出台,使库布其人的治沙效率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腾越,为库布其沙漠的最终脱胎换骨,为库布其沙区民众的彻底脱贫致富,做出了根本性贡献。

对任何一种属性的任意一场战役而言,英明的战略永远都是制胜的法宝。

随着其他几条穿沙公路的相继建成,这条建设得最早的锡乌公路时下已鲜有车行。纵然如此,这条当年被誉为“黄金通道”的公路,也有充足理由被世人恒久珍视,因为它是生态改善的跨越之路,也是经济提升的基础之路,没有它的开创性建设,就没有库布其后来的涅槃。它是库布其人走出贫困、奔向富裕的光辉起点。 FkHMMFCYxc/ykrO7Ss0/nDe3730fwrmVZSpJmbgETto5UWcB3cCwWPxLCXm5uo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