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军王村的建制变迁

军王村历史上曾属于军屯,在清朝已为建制村。在清朝、民国、新中国等不同历史时期,其建制不断发生变化。本节将从军王村传统时期的建制、1949年以后的建制两方面呈现军王村的建制沿革。

一、传统时期的建制

军王村隶属的济宁市任城区历史悠久,约公元前21世纪—前27,系唐虞氏故国,是我国最早的四个风姓古国之一,属东夷部落。《地名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军王村建制为军王张屯。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济宁直隶州农村为4乡2区124个地方,共930个自然村。根据清道光本《济宁直隶州志·风土》记载:“济宁卫屯庄,军王张屯”。可知,此时军王村隶属济宁直隶州济宁卫军王张屯。但村中老人不认同此说法,认为王氏祖先来此地时,就直接到了军王村。清宣统二年(1910年)济宁直隶州举办地方自治,划城区和乡区,1913年,济宁县农村分为9乡101地方。军王村隶属于济宁县缙云乡王张屯地方。据《任城区志》记载,在清代,济宁直隶州各乡(地方)设总首事,村有首事,负责调解民事纠纷、督导田赋、调派差役、申报灾情、处理案件等事宜。

表1-2 传统时期的建制情况

资料来源:参考《任城区志》和访谈资料整理而成。

民国时期,各区、乡(镇)、村(保)长兼理民政。1928年,济宁县划分为第一区至第八区,农村分为98个乡,1935年7月,山东省设立县政建设实验区,把农村学校建成“政教合一”的组织,以此推行地方改革。实验区辖济宁等14个县,济宁县设16个学区(学区相当于原来的行政区),其中第一学区设市民学校,辖城区11镇,第二至第十学区各设置1个乡农学校,共辖227个村农学校。军王村隶属济宁县第十乡农学校店子集村农学校。1938年1月,日军侵占济宁后,乡(村)农学校全部解体。1938年,济宁县设6个区,其中一区驻城关,北、西、南、东部顺次第二区至第六区。军王村隶属济宁县三区西升乡店子。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济宁县政府将全县划分为五个区。1947年国民党济宁县政府增设民政指导员,指导乡(镇)、村(保)办理户籍、工役、赈灾、选举及调解民事纠纷等。1948年7月,济宁县第二次解放,分为济宁县和济北县,军王村属济北县第三区南张乡管辖。

二、1949年以后的建制

(一) 土改时期和合作化时期

1951年2月25日,济北县改称济宁县,辖8个区。军王村隶属济宁县三区南张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2年1月28日,滕县地委发出《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工作计划(草案)》,9月12日发出《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对发展农业互助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济宁县委遵照滕县地委的指示,伴随着合作化高潮,于1955年8月开始建立高级社。1956年4月,济宁县辖6个区,各区以驻地命名,军王村隶属济宁县南张区。1956年8月,撤区改为县辖乡,军王村隶属济宁县南张乡。

(二) 人民公社时期

1958年8月,撤乡建立人民公社,军王村隶属济宁县二十里铺公社,下设生产管理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1962年5月,为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缩小公社规模,将二十里铺的西南部划出,建立南张人民公社,军王村隶属济宁县南张人民公社。1966年6月,撤销南张人民公社,建立南张区,下设刘堤头人民公社、凤凰台人民公社、郑庄人民公社、店子人民公社、姜郑人民公社、西刘人民公社。军王村隶属济宁县南张区店子人民公社。1969年3月,撤区和区辖公社,恢复南张区,此时军王村隶属济宁县南张人民公社。

(三) 人民公社解体后的建制

1979年春,南张人民公社姜郑大队第四生产队,全县第一个将涝洼地118亩以“大包干”形式承包给社员经营。198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全区撤销12处人民公社,建立12个乡。撤销人民公社所属的530个生产大队,建立530个村民委员会。撤销南张人民公社,改建为南张乡,军王村隶属济宁县南张乡。1994年2月,南张乡改为南张镇。2008年,南张镇改为南张街道。

表1-3 1949年之后军王村建制情况

续表

表1-4 建制变迁中的军王村 XBC1n31MuBfP74pm9/DMiGmO9wNrbSK17y/wWjix/J4SWd154idRGAuu4keOr9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