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1949年以前,在军王村居住的村民有85户,村落人口在400人以上,耕种着2000多亩土地。军王村土地面积虽然较多,但大部分土地为洼地,收成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土地少或者土地质量差的村民,为了求生存只能出卖劳动力,或者兼营商业等其他行业。由于家庭生产能力比较低,家户之间生产互助比较多,产生了伙养、搿犋子、请犋子、耕卖地等丰富多样的生产合作形式。

一、军王村经济概况

(一) 军王村土地所有概况

1. 自耕多,租佃少

军王村绝大部分土地为私有土地,公共土地比较少。有血缘性公地,如少量的庙地和老陵地;有地缘性公地,如5个公坑、1个庙坑崖、1个乱葬岗子。土地产量低,自耕多,租佃少。军王村土地根据是否纳粮,可以分为纳粮地、开荒地。根据纳粮政策的优惠程度,大粮地分为一般纳粮地和军地。

2. 有契银,税赋较轻

1949年以前,军王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军地有大约30亩。因为地属军屯,所以有契银优惠。在军王村有契银的农户,可以减免打差纳粮。例如,2钱契银可以减免2钱纳粮的税收,买卖契银被称为“过契”。

(二) 手工业、商业概况

在1949年以前,军王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庄,自耕农多,手工业不发达。本村村民中有1人从事木匠,1人担任中医,1人是教书先生,还有1个产婆以及2个在市里拉黄包车的师傅。

村内没有形成集市,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分布有2家小酒馆。其中一家小酒馆兼营盐、酱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虽然村内没有形成集市,但村庄离店子集很近,村子里有7户长期在店子集做生意。其中有3家做布匹生意,1家卖生活用品的,如糖、麻,姜、火纸等,1家“宰八子”,即杀猪牛羊的,1家卖羊肉汤的,1家贩卖鱼鲜的。此外,村中流动市场发达,每到农闲时节,各类流动商贩、流动艺人会来到村庄。

二、人与土地的关系

(一) 人口

1. 人口数量与家庭规模

由于高度集中居中,老人对本村落的居民都比较熟悉,根据老人口述,可重现1949年以前军王村的人口情况。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州户均人口10.12人,据民国《济宁县志》记载,1927年户均人口为5.44人,据《任城区志》记载1949年任城区户均人口为4.61人,户均人口数量呈现递减趋势。就军王村而言,1937年户均人口为6.41人,1949年为5.15人,户均人口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超过任城区户均人口的平均水平。在军王村居住的村民有84户,村落人口在400人以上。

表3-1 军王村1937年村落人口及规模

续表

表3-2 军王村1949年村落人口及规模

图3-1 1949年军王村不同家庭规模

2. 农户构成与家庭规模

表3-3 军王村不同农户类型及其人口分布

续表

可见,在军王村,贫农的家庭规模最小,低于村庄户均人口水平。无论是从家庭户数还是从家庭人口数来看,贫农占村庄比重最大。从人口分布来看,军王村以贫农家庭为主。

(二) 土地

军王村土地90%以上为村民自有土地。根据是否纳粮,军王村的土地可以分为大粮地、开荒地。

大粮地。1937年以前,政府有档案的土地,需要年年打差纳粮的土地,当地称之为“大粮地”。村民会用“人家有大粮地”形容一个人老实可靠。军地属于大粮地的一种,是部队带着迁民过来时,政府分给迁民的土地。军王村村民又称军地为“门前土”,因为土地质量好,离村子又近。军地可以买卖,属于一则地,价格大约600斤/亩。

契银是政府对军屯的一种优惠。家家户户都有契银,不论贫富,部队迁来的时候,就有契银。因为有契银,使得村子呈现“地少纳粮多,地多纳粮少”的现象,比如50亩地纳的税有可能比80亩地的纳税多,因为80亩地的有40亩契银地,就少交40亩的税。契银可以买卖,买卖契银时,需要去收税机构“房里”进行“过契”,只在本庄范围进行。

开荒地。西坡地除了盐碱地就是荒地,大约在150年前,军王村村民就开始开垦西坡的荒地。国民党时期要求按照现有土地呈报,于是村民把西坡的土地按照实际亩数向政府呈报。

(三) 人地关系与生产规模

1. 家庭规模与自有土地分布的关系

军王村有土地农户共有84户,其中5户没有土地,5户土地面积不详。在已知的74户自有土地农户中,自有耕地2164亩,户均自有土地面积为29.24亩。

表3-4 军王村家庭规模与自有土地分布的关系(1949年)

续表

由此观之,从户数分布来看,军王村4—5人家庭规模的自耕农户最多,从占有土地来看,6—9人家庭规模的家庭占有村落土地最多。家庭规模越大,户均自有土地越多。

2. 自有土地的家庭分布

在军王村,自有土地差距不大,耕地在3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最多,其次是土地面积在31—60亩之间的农户,最少是60亩以上的农户。

表3-5 自有土地的家庭分布(1949年)

三、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一) 劳动力

1. 劳动力的强弱

军王村干农活儿没有严格的年龄区分,男孩子10岁以上就可以帮着家里干活。据村民回忆“我从13至14岁,家里就让我弄麦子,干轻松活儿。15岁就让我装车,舅爷爷领着教我怎么装车。耩地我能帮,前面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后面跟着一个人拉耩子蹾地。”女孩儿8岁开始就得学针线活。

2. 劳动力的性别

男的只要能干活,就算一个劳动力,女的不算劳动力,因为女的不下地干活。这一观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假如有外人来家里,在家门口问道“家里有人吗”,如果只有妇女在家,妇女会回答:“家里没人儿。”

(二) 劳动工具

1. 劳动工具基本情况

劳动工具是军王村村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必备品。从材质上来看,农具主要有木制的、石制的和铁制的。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用途来看,农具主要分为耕种工具、收割工具、加工工具、运输工具。(见表3-6)

第一类,耕种工具。在传统耕种工具中,耕作工具主要有犁、耙、锄、二齿钩、三齿钩等。犁主要用于翻土犁地,犁头的铧由铁制成,根据形状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圆铧和尖铧。圆铧更适用于犁黏土、黑土,尖铧更适用于犁沙土。耙主要用于耙地碎土,二齿钩、三齿钩主要用于刨地、掏粪。中耕使用工具主要是铲、小 、锄。播种工具主要用耧、耩子,耧分为独腿儿、双腿、三腿、小三腿,剺耧主要在洼地播种小麦时,用于划沟。

第二类,收割工具。收割工具主要是镰刀、大 、板 子、钎刀子、石磙、木锨、推板等。收割小麦、谷子、大豆等作物时主要用镰刀,刨地瓜、萝卜时主要用大 。板 子主要用于砍高粱,钎刀子主要用于收高粱,石磙可用于落场轧地,将豆子、麦子脱粒等。木锨主要是在扬场时,将庄稼脱粒后,用人力将木锨往空中扬,将粮食与其他杂物分离。晒场主要用于晾晒粮食,也是村中男爷们儿夏天乘凉睡觉的地方。每年使用晒场时,需要落场。落场时,先耙地,再将场整平,整个过程比较费事。平整以后开始泼水,用村中公坑里的水,一般是晚上泼水,等一夜第二天早上再泼水。待地上踩上去不留脚印的时候就开始撒麦尖儿,不然晾过了就不能碾了。撒麦尖儿是为了土不粘着石磙,然后用500—600斤的石磙在上面翻滚轧地,直至场被轧“面溜儿”。

第三类,加工工具。加工工具主要是石碾。主要由石头和木头制作而成。碾盘、碾磙子由石头制作而成,碾框子和转动轴由木头制作而成。军王村有3个公共石碾,村民均可使用。碾盘、碾磙子不会坏,碾框子和转动轴坏了,会请本村的木匠免费维修。

图3-2 当地保留的石碾

第四类,运输工具。运输工具主要有扁担、手推独轮红车、二把手车、四轮轱辘车、铁木轮畜力大车。铁木轮畜力大车,村民称之为“铁节子车”,外面用铁瓦包着,不是胶皮轮子的。

表3-6 军王村传统时期农具概况

2. 劳动工具的使用

劳动工具的使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一般工具借用。军王村有借用生产工具的情况。在大型工具借用方面,主要是借耩、犁、耙。耩地的时候要借耩,耕地的时候借犁子,这些工具借用时候多些。一般是为了抢时节,不误农时,自家有工具但不够才会去借。在小型生产工具上,主要借镰刀,一般是人多的时候,工具不够用,但这种情况很少。

需要借用工具时,向本村的要好的借,要有几层关系才好借。优先考虑本村子本家以外要好的借,然后再考虑邻居。如果邻居没有借,找本家的借。如果再借不了,就不行了,找亲戚借会被笑话的,说明这人人缘不好。大型生产工具一般只借1天,因为自家要用,别人家也要用,不用给报酬。如果借人家的工具弄坏了,得给别人修好,让别人能用。如果实在不能修了,就得赔给人家新的,亲戚和关系很好的朋友毁坏劳动工具可以不用赔。如军王村王世良家跟邻村军张村的张友真关系很好,王世良家的牛让张友真借去耕地,结果第二天牛就不吃东西,然后死了。死了就把牛剥了,也没有让他赔。

二是晒场的使用。跟“和厚的”“占场边子”。落场时,和自家关系“和厚的”会互相帮忙。在军王村,如果自家没有场,需要借用他人的场,被称为“占场边子”。落场的时候,“占场边子”的农户就需要帮忙一起落场。

拿我们家来说,我们地多,晒场的面积就大。我们不用的时候,场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其他没有麦场的人,种地户或者是很穷的贫民没有场院的,可以去我们家晒粮食。

(三) 耕牛的伙养、借用与买卖

军王村耕牛等牲口的合作形式丰富,主要有伙养、搿犋子、请犋子、绑牛腿、耕卖地。

图3-3 军王村牲口合作形式

1. 耕牛的伙养

在军王村,伙养一般是伙养牛。没有合伙养马跟骡子的,因为马和骡子都是大家庭才会有的牲口,地比较多的家庭才养得起。中农以下养驴的不少,但是没有合伙养的。耕牛伙养的合作形式是平均出钱购买,共同喂养,共同使用。一般是两三家合伙,再多了没有。合伙养牛,如果是母牛,当母牛生了小牛后,还是伙养的人共同所有。如果牛被偷了或是生病,由合伙的农户共同承担。

伙养顺序是优先考虑亲兄弟、本家近门子,因为牲口闲着,不合伙养还是得去给他们帮忙;然后才是本庄的与自己和厚的人,没有外庄的伙养。1937年,世良爷爷的大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合伙养犍子(没有生育能力的公牛,这样的牛比较老实听话,力气大),三家平均出钱买,在二大爷家牲口屋喂养。喂养时,主要是大大爷、二大爷两家喂养,他们两家人口多,能空出人来喂养。耕地时,大大爷、二大爷家也没有优先权,谁家的活儿紧急就干谁家的。如果别人来借牛,只要当家的大大爷同意,其他两家没有不同意的,因为借牲口的不是外人,都是有关系的。

跟外人合伙时,什么都得平均。劳力都是均衡干。两家的亲戚或者朋友能借用牲口。借的话,连人带牲口一起借。如果是借牲口去磨面,剩下的麸子可以带回来。

2. 耕牛的伙用——搿犋子

1949年以前,在军王村,有的农户自家只能买一头牲口,买不起更多的牲口,于是便有了搿犋子。两头或者三头牲口,称为“一犋子”。一般中农以下的都是喂养一头牛,中农、下中农搿犋子的情况比较多,牲口是各自喂养,合伙使用。

搿犋子时,土地得基本相当,牛的力量也要基本相当。两家牲口、土地都差不多,耙、耩子、犁头等农具基本上有,于是两家就搿犋子。

我的牛个子特大,你的牛个子特小,我的牛能抵你两个牛的劲儿,那就不会搿犋子了。假如,你有10亩地,我有12亩地,差2亩,不能相差大了,咱俩就可以搿犋子。

搿犋子以前,农具就已经买好,没有两家共同买农具的。谁的农具合适就用谁家的,比如我的耙齿长,你的耙齿短,需要用短耙齿的时候,就用你家的,需要用长耙齿的时候,就用我家的。犁子也有区别,耕清沙地,用尖犁头,耕湿土时用圆铧。兄弟之间没有搿犋子的,一分家就分开了,不合伙。

如果是给搿犋子的双方的穷亲戚犁地,得经搿犋子的伙伴同意,才能去给亲戚免费耕。如果亲戚家庭富裕则不行。亲戚来借牛时,要跟搿犋子的农户商量。一般只有亲戚才能借到搿犋子的牛。如果不是亲戚,一般不借搿犋子的牲口。因为就算借一头牲口,也得问两家。

3. 耕牛租借:绑牛腿和耕卖地

一是绑牛腿。绑牛腿主要由于有的农户自己家买不起牲口,还需要种地,地比较少,于是向有牛的人绑牛腿儿。有牛的这家喂养牲口,但又不是时刻用牲口,于是形成绑牛腿儿。一般是与本庄关系好的农户绑牛腿儿。没有与本家绑牛腿的情况,因为有的全指望本家耕地,有的不指望本家就雇人耕地。也没有与外庄朋友绑牛腿儿的。

绑牛腿形式主要有出资绑牛腿儿和出工绑牛腿儿。第一种,出资绑牛腿儿,即需要绑牛腿儿的人主动去找有牛的家庭绑牛腿儿。在买牛的时候用现金绑,或者别人已经买好牛,绑牛腿的农户至少出买牛钱的四分之一,而出钱多的人,土地也多,在出资方面要高于买牛钱的一半。王世良老人说道:“俺买的牲口,花了2000元,俺拿1500元,他拿500元。这个牛卖的时候,分四分之一给他,比如卖4块,给他1块,俺得3块。这就叫绑牛腿。”第二种类型是出工绑牛腿儿。别人家的牛养了几年了,如果这个时候绑牛腿儿,不拿钱也可以,得出工。出工就相当于拿钱。比如养牛的农户家里有活儿,绑牛腿儿的农户去帮忙。

喂养。绑牛腿的农户不负责喂养,但必须提供草料。比如甲家10亩地,乙家4亩地,两家这14亩地的草不能外卖,得全部给牲口吃,因为如果卖了再买草就不划算了。由土地多的、出钱多的农户负责喂养牛,牲口的粪便归出钱多的农户。因为土地多了,村民有喂养牲口的经验,也能够喂养好。

牲口买回来后,在俺家喂,吃俺的草俺的料,他不拿料光拿草,他的豆叶、小麦秆不管多少,给俺。牲口能吃的草,他给,其他的不用给。

使用。绑牛腿后,犁头等生产农具也都可以借用。如果有人来借绑牛腿儿的牛,得给喂养牛的这家讲,经喂养牛的人同意方可借牛。出钱多的农户还是会跟出钱少绑牛腿儿的人商量,如果绑牛腿儿的人不用牲口,再外借他人。一般牲口要在四五年后才卖,所以绑牛腿期限大约为四五年。

临近解放的时候,俺那个牲口,王者兴就绑牛腿儿,我们家其实自己养也可以,我们有牲口屋。他来找我们,说我绑个牛腿儿吧。俺家的牛养了三四年左右。平时我们关系挺好。那时俺爷爷不在了,他跟俺父亲商量的。俺父亲“面不拒人”,因为就算不绑牛腿儿,到耕地的时候,因为两家关系好,他来找到咱家,我们家还得给他耕地。他算这个账。最后还是父亲决定让人家绑牛腿儿。

二是耕卖地。两家的牲口搭伙,连人带牲口去给第三家农户连耕带种,第三家农户根据耕地亩数来给工钱。意思是“把牲口卖给人家几天了,给人家干活儿”。对于搭伙的两户农户来说,就是耕卖地,卖人的力气和牛的力气。东家就说“我家花钱买了你家牲口”。对于东家来说,就是“耕买地”。

搭伙的两家人,每家都至少有一个人会耕地,会耩地。搭伙的两农户中至少有一户得有牲口屋,搭伙的两家都有农具,同时自家土地少,两家土地加起来在40亩以下,外面还可以再耕种30亩,所以两家就专门喂养牲口去耕卖地。有的家庭为了避免自家的牲口白白给人帮忙,就拉一个外边的人伙养,然后耕卖地。这样同族来借时就得给报酬了。

有的人土地亩数在20—50亩之间,能喂养牲口,但是他嫌麻烦、嫌脏,不自己喂养,于是请别人给他耕种。根据耕、耙、耩地的亩数来计算工资。耕耙算一个作业,耩地算一个作业,即耕耙一亩多少钱,耩地一亩多少钱。一个人和一犋子牲口,得算4个工,一犋子牲口等于3个工。耕耙耩如果不管饭工钱合计大约80斤/亩,耕耙60斤/亩,耩地20斤/亩。离得远就得管饭,只管中午一顿,不耽误干活儿,附近的就不管饭。

4. 耕牛借用——请犋子

传统时期,农忙时节,一般土地在100亩以上的农户在耕地的时候,自家的地耕不过来,所以需要借用别人的牲口和农具。一般土地在100亩以上才会存在请犋子的情况。请犋子时要连人带牲口一块儿请,一是担心把别人的工具弄坏了,二是不知道牲口的习性,所以还是要连人带牲口一起请。请犋子得把人家伺候好,起码得弄6个菜。叫耕地人吃得好,就不用给工钱。

一般来说是向亲戚朋友家请犋子。优先考虑向亲戚请,但是向朋友请犋子的比较多,因为朋友之间很少开口,向朋友请犋子,他不好意思不同意,而亲戚可以推脱。从范围上来看,向外村的请犋子的比较多,因为过去外村的朋友多,本村朋友少。

请犋子时间一般是一天,顶多两天。因为牲口认槽,在别人家吃不好。如果时间长了,会把别人的牲口饿坏了,牲口主人也不愿意。

请犋子不用给工钱,因为有人情。还情方式有两种。一是借牲口。别人想用牲口的时候,可以借给他,可以兑换。 二是多随礼。当连人带牲口请别人帮忙耕地时,可以用别的换。比如,“在朋友有喜事儿的时候,我用过别人的牲口,但是别人从来没有用过我的牲口,我在随礼的时候就多送礼”。 三是逢年过节送礼。逢年过节时,给平肩的朋友送节礼,不叫人家白忙活。八月节就送4包月饼,过年就送一块猪肉,重量达7斤(带肋巴骨同时还带着一块猪油的猪肉)以及2瓶或4瓶酒,算是补情。如果是向亲戚请犋子,那就不用送礼了,因为亲戚“担事儿”,来往不算账。朋友得平衡,一般富裕的亲戚得吃亏。

5. 耕牛买卖

村民去集市上的牛市进行耕牛买卖。牛市不是全年开市,牛市上有专门的看牛经纪。牛经纪会收取“隔耳朵”,即牛经纪在中间赚差价。

(三) 劳动分配

第一,作物的时间分配。如表3-7所示,每年农历二月开始,村民开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冬麦的时间分配:头一年九月开始种耩地种冬麦,第二年三月锄麦子草,四月收麦子,五月收完冬麦,在冬麦的地里翻土、晒犁地。六月在冬麦地里进行第二犁,七月再进行犁地、耙地,八月耙地四遍,然后又开始耩地种冬麦。春麦的时间安排:二月耩地种春小麦,五月收春麦,十月犁大秋地,为第二年种春麦做准备。高粱的时间分配一般是二月播种,四月分株“扎高粱”、锄高粱草,七月收割,十月犁大秋地。农闲时期,村民就忙活家中杂事。

表3-7 军王村作物的时间分配

第二,农事的时间安排。在军王村,村民农事安排分为种暵地、早秋和晚秋。种暵地即种麦子的地,只收一季麦子,在农历四月底收麦子以后,不种晚秋,到秋天还是种麦子的地。早秋,又称“早茬子”,是收完春高粱或者春芝麻等时候种的庄稼,早秋产量仅次于种暵地。犁地后紧跟着就耙两遍地,等到八月初再耙两遍,接下来就等着耩地了。等到寒露时耩地。耩地顺序为耩完暵地就耩早茬子。耩完早茬子就耩晚茬子,晚秋即“晚茬子”,军王村村民种早秋的少,种晚秋的多。“赶晚茬,扯明垡。”白露后秋分前收晚秋,赶在寒露前种更好。大部分晚茬会在寒露后,同时必须在霜降前。农历九月底十月初,此时要用砘子压麦子,村民常说“麦无儿旺,砘倒股”。意思是麦苗子头年不能长旺,此时赶紧搁砘子压一遍。砘由三个石头轮子组成。2—3年需要换木头轴。过了年除草,又称“蹓麦子”。蹓麦子属于最轻松的活儿,一个人一天能蹓8亩地,晚秋一个人除草2亩就累得不行了。请短工蹓麦子的话,5斤麦子就可以请到人,有的甚至不要工钱,只要管饭就可以。“小满葚子黑,芒种吃大麦”,葚子黑了,过了小满就落场,落完场后,过了小满七八天,就收麦子了。从头一天“开镰”到麦子收完,得七八天时间。苇地、洼地等孬地,麦子成熟要比其他地方的土地晚7天左右,早茬子成熟得早些,黑土地成熟得晚。

表3-8 每月农事安排

第三,每日农事时间。在军王村村民每日的农事安排中,太阳是个钟表。农忙的时候,两头儿不见太阳,清早太阳不出,不用喊,村民都起来了;晚上天黑后,村民喝完汤,就去地里扬场,扬场需要两个多小时。趁着有风,村民即使再累也必须扬场。老人回忆:“那时打着提灯在场里干活儿的不少见,村民活儿干完了才回家。农闲的时候,太阳一出,都起来了。因为地里活儿少,但是家里活儿还是多。” 62t7Nj+bw3e+U4QAXOX3nlHmZoc678zfl7NMGRMHPpcb5qGlfd52nViu+RhWOz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