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军王村地处倾斜平原的缓平地带,地势平坦。在传统时期,村内人均耕地面积多,但土地收成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形成了具有鲁西南特色的麦作社会。

图2-2 笔者拍摄的军王村周围的麦地

一、田块分布

1949年以前,军王村的耕地以农民自耕为主。通过王世良老人逐户回忆,在1949年以前,军王村村民大约545人,自耕土地大约2442亩,人均耕地约为4.5亩。虽然人均耕地较多,但由于土壤贫瘠,自然灾害严重,麦作产量深受影响。

从土地形状来看,1949年以前,麦地形状不一,大多呈方形,多为长方形,也有正方形、梯形的。麦地分布,主要围绕军王村向四周发散开去。

从田地之间的地理位置分布来看,在1949年以前,军王村的土地与其他村庄有交叉的情况。主要是村民去外村买地,有南白的地,也有军张的地和河西凤凰台的地,由此扩大了耕地范围。沿着东西大街的路,正西方向就是西坡,这里还有插花地。

二、田块边界

(一) 边界物

1. 以界石为界

分家以后,原来的地仍然以界石为界。界石可以管几辈子,一米深的石灰灰橛上面放着明石,一般用二三十斤的青石作为明石。如果一块地很大,两个兄弟平均分,就通过丈量确定总亩数,然后再进行划分,整个过程还需要中间人作证。村民记忆中没有发生过边界不清的情况。土地边界变动,不用向政府报告,也不用向保长报告。如果有人偷偷地把界石挪动了,村民们也觉得不用担心,因为明石下面还有灰橛,找到灰橛就可以了。

2. 以“墒沟+界石”为边界

地邻之间有墒沟,是由于犁地自然形成的。军王村农户的土地之间有20厘米的墒沟,村民们会在墒沟两头下界石,形成了“墒沟+界石”的土地边界。

图2-3 军王村以枕头地为界的土地示意图

3. 以枕头地为界

一位农户A的土地为东西向,另外四位农户B、C、D、E的土地分别为南北向,同时与农户A的土地相邻。农户A与其他四位农户土地界线原本如左边箭头所示,实际耕种界线却不是这条界线。因为其他四家在耕地、耩地的时候会糟蹋农户A的粮食,所以要留出1米宽的土地让农户A耕种(边界实际如右边箭头所示),粮食归农户A所有,留出的这部分土地被称为“枕头地”。

4. 以自然物为界

一是以路为界。军王村有东西路横穿村庄而过,东西路两边的地均以路为界,其余边界再以界石和灰橛为界。因路是自然形成,不会变化,所以以路为界的边界也没有变化。二是以荒地、石头堆、朝脊岭为界。朝脊岭高出土地0.5米,万年不动,起着界石的作用,没有谁种,自然形成土地边界。

图2-4 笔者拍摄的军南村麦地之间的边界

(二) 边界纠纷

边界纠纷。如农户A种的是东西地,农户B种的是南北地,农户B耕地的时候把农户A的庄稼踩坏了,并因为这事打架,这时得请本庄的爷们儿来调解。爷们儿一般是本庄有头有脸、能说会道的,不一定是村长、甲长。只要是两方都愿意听从意见的人都可以。没有出现过因边界纠纷打官司的情况。

三、田块距离

军王村周围的地都是本村村民的土地。军王村往西,其土地范围可到张三埂(张三村范围)。张三埂隔着老运河,离军王村大约有10里路。军王村西南方向的土地已经种到矿山村,矿山村距离军王村大约有8里路。军王村东边的土地范围已到八里屯,东北的土地范围已扩到姜庄,八里屯儿、姜庄距离军王村都是10多里路。老人们回忆说“当时的军王村,比一个镇都要大。土地买到长沟,依然属于军王,但是地名儿不算军王的,地界还是长沟”。

由于田块距离较远以及田块分布的相对集中,村民在收割时,有以下关系。

(一) 看坡人

由于耕地面积大,每年都有在地里偷粮食的情况,所以军王村设有看坡人。看坡人从每年农历的五月开始看坡,一直到霜降时节。凡是庄稼成熟的时候,他都在坡里。三月底到四月初,麦收时节,看坡人看麦子;从五月底到霜降,要看地瓜;七月十五前后至八月中秋时节,要从高粱成熟一直看到收豆子。

(二) 合作落场

在1949年以前,军王村村民一年需要落场两次,分别是麦收的时候和高粱、谷子、豆子成熟时。落场时需要用水浇地碾压场,使场溜光以便粮食好脱粒。落场时,如果没有下雨,就需要用水将地打湿,然后再撒一层草。通常地多落场就大,地少落场就小。财主一般是自己有场;有的穷人会用地主的场;有的穷人也有自己的场;也有几家搭伙用一个场的,跟谁关系好,就用谁的场。

四、主要作物

1949年以前村民主要种植麦子、高粱、豆子、谷子、红薯、芝麻、棉花等农作物。村民常说“小满葚子黑,芒种割大麦”,大约在农历四月底就开始收冬麦,收完冬麦就收春麦。在军王村流行这样一句谚语“高粱不过处暑”,意思是高粱成熟不超过处暑时节。过了处暑,地里一般就没有高粱了,白露后秋分前要收豆子、谷子、芝麻。

表2-13 军王村主要农作物的属性统计

明清时期,任城县内实行轮作,此后一直沿用一年一作、二年三作、一年二作的耕作制度。村民常说“冬天划破皮,胜过春天深一犁”。春分前后耩地,过了惊蛰就能种春拱子。春拱子的麦粒比小麦的麦粒大,不带皮儿。收完冬麦就收春麦,种春麦的比较少,但春麦产量高。有牲口的“大家”会种春麦喂养牲口,春麦只有淀粉,没有面筋。早秋种高粱、谷子、芝麻、棉花都有。“夏至耩豆,不前不后。”耩完豆子,耩谷子、芝麻。下了雨就耩谷子,有时需要下雨的时候不下雨,就只能光收一季麦子。收了麦子,夏季以后栽种的庄稼叫晚秋。晚秋种的高粱叫“九月冻”,产量比较高,收得最晚,等豆子、芝麻都收完了才收。种春谷的地,头一年就要犁好,叫“大秋地”。在小满前除草,谷子产量会高。

五、田块耕作

军王村的麦田耕作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者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会采取市场雇工或者生产帮工等形式进行生产。有通过市场方式实现生产合作的,即村民有长期雇佣的长工,当地叫“扛活儿的”,也有在农忙时节雇佣临时工的情况。此外,还存在“吃工夫粮的”,吃工夫粮的忙时用工闲时不用。吃工夫粮的干的都是种地活儿,但是干活的数量没有扛活儿的多。 yctKluXw8jylOjtlSsAwAySqI+UYsW8jUE4QuaNYaQb3WEDeWSEDh9ta8JG31M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