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多姓迁入,四村成寨

一、“先有阎赵吴,后续程符朱”

爪营寨的建寨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之前爪营所在范围内还是规模较小的定居点,分为四个小的村庄。

在调查中,村里老人们都知道的一句顺口溜是“先有阎赵吴,后续程符朱”。这句话是指爪营寨内定居较早的几个姓氏,其中阎、赵、吴三个姓氏最早进入爪营寨范围内定居,此后是程、符、朱三姓。随着人口变动,这几个姓氏有的发展成为村中的大姓,比如赵姓、程姓;有的已经没有子孙在此繁衍,比如朱姓,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就是“绝户”了。此外爪营寨内还有大量其他姓氏陆续迁入定居,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同姓家族,大大小小的姓氏多达六七十个。笔者在调查中找到了赵姓、程姓、符姓、黄姓的族谱,以此了解爪营寨聚居发展的历史。

(一) 赵姓在爪营寨定居发展历史

爪营寨赵姓现在流传的族谱名为《山西洪洞东迁赵氏族谱》,是村中赵氏族人在1997年根据老谱修订而成。族谱中记载了爪营赵氏的源流、从洪洞县迁移到兰考的历史、爪营赵氏的世系。

根据族谱记载,赵氏祖居洛阳,堂号为“半步堂”。

靖康年间,金兵入中原,我直系祖先光辉公为避难而迁到山西洪洞县城内……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上级号召分批东迁移民洪洞县,我七家祖先遵照指示,共同商议留哲硕、哲渊二公守居故土,保护家庙和坟茔,其余分批东迁。为了防止迁移离散,又确定了二十个排行字号以便取得联系,这排行字是“哲理明通功,一德仪范铭,鼎定铁铸宏,腾秀克世嵩”,并议以哲博、哲峰、哲铮、哲礼、哲诗等为东迁的一世祖……哲博公即我直系祖,迁固阳东北寺东砦。此砦原为金元兵营,四周筑堤周长九里十八步,移居时此堤尚存,但兵舍全无,原划归固阳义学义田。因该地在东大寺以东故名“寺东砦”,亦称“赵家旧砦”。

族谱中提到赵氏先祖搬迁到爪营的时间是洪武到永乐年间,在1368—1424年之间。细读族谱中的世系排行,可发现至1997年赵氏在爪营一共繁衍了25世,如果按照平均20年一世来推算,赵氏在此定居的时间应该在500年左右,很难上溯到1400年左右,可能是族谱修订的时候为了附会明朝洪洞县大移民的传说而拟定的迁移时间。按照繁衍世系推算,赵氏在爪营定居的时间大约有500年,这与上面提到的明朝黄河在兰阳、仪封县改道的时间相差不大,印证了黄河改道后爪营开始有人定居的口述历史。此外,族谱中记载的残留兵营历史应该是爪营曾为兵营传说的出处。

赵氏在爪营定居之后,族人多为读书、行医的儒士,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赵氏在此修建了家庙,供奉祖先。在明末期间由于战火四起,又经历了族人外迁的变化,具体记载如下:

惜至明末王朝昏暗、官吏贪暴,加之崇祯十年至十四年,我省有三年黄旱不收,因之烽火四起,民不聊生。我族人等逃散四方,族谱遗失,家庙破坏不堪,惨不忍睹,实为我宗族之遗憾矣!我十五世祖宏基公兄弟三人,长门祖宏义公传至第二世,全家西迁。二门祖宏雄公后裔繁荣分布较广,配李氏生腾彪公在睢州秋林中定居,配张氏生邦器公在兰邑县西定居。三门祖宏基公有子五人,均为清初名士。我东迁十四世祖铸策公有子鸿道,从寺东砦迁居固阳东南三十里水牛州,因黄水为灾,后裔又重迁今高寺村定居……现今我氏人口众多,散居广远。

可见兰考地域内不仅有黄河水患,还有处于兵家必争之地带来的战火,人们的生活常处于动荡之中,只有少部分族裔一直居住在爪营,繁衍至今。目前在爪营寨内的总人口在600人左右。

(二) 程氏族人在爪营寨的定居和发展历史

爪营寨程氏所载《重修程氏族谱》尊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始祖,在洪武年间迁到河南兰阳县定居:

吾程氏世居河南,后因元乱避居山东单县,自洪武定鼎(1368年),吾十一世祖讳谦、谏者,复迁于兰,著室于县之东北隅,名为程家寨,卜茔于寨前,镌谱于石,以图永久。

根据族谱的世系记载,迁居爪营的程姓后裔为十一世祖程谦的后代,由于族谱记载不够明确,迁入爪营的为第十六到二十世中的某一世。按照一世平均为20—25年推算,介于1470—1588年之间。根据村中俗语,程姓迁入爪营的时间晚于赵姓,可知迁入爪营的为晚一些的世系。

现在居住在爪营的程姓并不全是首次迁入程姓先祖的后裔,在族谱上的二十一世、二十八世、三十一世都分别有其他分支的程姓迁入村中。由此可见当地人口流动频繁,爪营寨社会结构相对开放,并没有形成封闭的共同体。现在爪营寨内的程姓主要居住在二村、三村和四村,总人口达1400多人,是爪营寨中的一个大姓。

(三) 黄氏族人在爪营寨的定居和发展历史

爪营寨黄姓载于《增修黄氏族谱》,由山东大黄庄迁出黄姓共同编修,所奉始祖为山东大黄庄黄氏:

吾族始于江夏,为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封于黄,以国为氏,春秋所谓江黄道柏者是也。历年既久,世系莫考。及顺帝至正末年,元政不纲,汝颍兵起,迁居凤阳,旋由凤阳北上半至河南之杞邑,半止于河北之长垣,其亦隐居避难者乎。惟始祖阙讳,后分四门……迨后子孙繁衍,丁口繁多,乃有九门。

在建立爪营寨的四个小村中,有一个村的名称为“黄菜园”,意思就是黄家的菜园地,可见黄姓在当地是迁入较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姓氏。现在居住在爪营寨内的黄姓分布于爪营二村和爪营四村。根据老人介绍,两个村的黄姓虽然同出一系,但是属于同一个黄姓家族里面不同的支系,二村黄姓属于族谱中的四门,四村黄姓属于族谱中的九门,而且迁入爪营范围的时间也不同。

黄劲峰老人为爪营二村居民,他提供的黄姓迁入爪营的历史如下:

俺姓黄的最早是从武昌那边搬到山东这边,后来是从山东大黄庄那边迁过来的,挪到这里还不到200年,那时候这里尽是荒滩,还是清朝的时候,这些地都是开荒出来的。

根据族谱记载,爪营二村黄氏起源于十六世祖黄清奇、黄清秀兄弟两人,族谱上记载了他们迁入“黄菜园”这一地点。到2003年修谱,其子孙传至二十三世,在爪营繁衍了8世,按照20年一世估算,大约有150年的历史,符合黄劲峰老人所说清末迁入的时间。爪营二村的黄姓现在人口有280人左右,在1949年前后大约有200人。

黄理国为爪营四村居民,他也讲述了四村黄姓迁入爪营的历史:

俺跟二村姓黄的远得很了,是一个祖上下来的。俺家有族谱,族谱上的这个祖宗有9个儿子,俺家属于第九门,二村的属于四门。修谱的时候我参加过,老家是正北山东大黄庄的,俺家祖上是住后黄庄的,一个庄的人黄河一淹就朝外逃了,不一定搬到哪儿。俺家祖上是光绪年间搬来的,有100多年了。后黄庄离这里有30多里地,是个小村,地不好,不成东西,养不活人,黄河一漫,沙把土地给盖住了。四村姓黄的都是一个老爷(曾祖父)下来的,没有多少,一共才3户。

从爪营黄姓的组成可以看到当地姓氏组成十分复杂,不仅姓氏数量多,而且同一个姓氏来源也存在差异,有类似黄氏这样同族不同支系于不同时期迁入的,也有同一个姓氏在血缘上没有明确关系的情况。这与当地自然灾害严重、社会环境动荡密切相关,稍有异动人们只能四处流动以求生存。

二、合力修寨

随着聚居人口增多,爪营寨范围内逐渐形成了4个小的村庄,分别名为吴家圪垱、柿园顶、香椿园、黄菜园。4个村庄的中心形成了一个小集市,“爪营”卖瓜受封的传说就是起源于这个集市。此时,这4个村庄还是相互独立的社会单元,是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居住聚落。

村中老人回忆,爪营建寨于太平天国时期,用来防范捻军。在民国时期,兰封县内一共有23个寨集,既是防御外敌的土寨,又是商业聚集的集市。在这些寨集当中,有21个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当地百姓为了防御太平军、捻军而修建。捻军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转战于豫、鲁、皖、鄂、陕、直的农民起义军队,《河南省志:农民运动志》记载:

19世纪60年代,捻军反清战争在河南以更大规模开展,特别是豫东南和豫南捻军崛起。咸丰十年(1860年)春,皖、豫捻军三四万人由淮北进军豫东,驰骋于豫东兰仪、考城(均属今兰考县)、太康和豫中许州、禹州、郏县等州县。

捻军的部队是由农民自由结捻而成,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很多时候会滋扰地方百姓,爪营市集周围小村庄的很多农户都聚集到爪营集上避乱。爪营集内一位符姓武举人——符常春挺身而出,率领爪营集内的老百姓挖土打寨。据传说,这位被尊为第一任爪营寨寨主的符老寨主武功高强、胆略过人,为了解决与兰考县内另一土寨——三义寨之间的矛盾,他单刀赴会,没有动武,仅凭舌战安然而退,因此得到爪营百姓的拥戴。

当时考城县县城的寨墙周长有八里八,爪营寨寨墙周长有六里六,可见爪营寨的规模之大。爪营寨寨墙并非四方形,而是椭圆形,寨墙上分别有东西南北4个大门,东门到西门长2060米,西门到北门长1300米,完整的寨墙一直保存到1948年。村中老人对老寨墙的印象十分深刻:

1949年前,爪营是一个土寨,这个寨大得很,从这头到那头有两三百米宽。寨墙有2丈高,墙里面有一个人行道,有1米多宽,能走两三个人。寨外面有一个寨海子,有十米多宽,有丈把深,拾掇得可好。几里地长、几里地宽,四面都有一个大寨门。一圈都有垛口,垛口有一尺多宽,只能坐下一个人,两个垛口之间有1米多宽。有这个垛口也能防止坏人。还有炮楼,炮楼上面有人看寨,一解放就把寨墙给推了,那个时候平和了,以前不平和。

图1-1 寨海子遗迹

寨海子是挖土建寨墙留下的土沟,紧邻寨墙外侧,同时也有护城河的功能,在捻军、土匪进攻寨子的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图1-1是村中现在寨海子的遗迹,由于近年来建房等原因,寨海子逐渐被填用作宅基地,因此现在看到的寨海子比原来的寨海子要窄。按照老人描述的城墙长度和规模——2米宽、10米高、6.6里长,整个城墙的用土土方量至少达到3万方,再加上夯土筑墙,需要投入的人力长达几万个工作日。为了完成土寨修建,居住在爪营寨内和其他周边村庄的人都被动员来参与打寨,根据村内《符氏宗谱》记载,参与打寨的多达上万人。只要是参与打寨的人,在捻军侵扰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寨内躲避。至此,爪营形成了一个由寨主领头的社会单元,既具有以寨墙为标志的物理边界和防御设施,也具有诸如集市贸易等经济功能。 53EeGuuwczhC0ImrZCAlC0HMZVGOFWly4U7bBxOc2snAWlhbdtSt6j6kHK7OB5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