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生产经营是社会生产的第一步,将生产资料转换成产品;交换是第二步,实现产品在不同需要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同时也给生产者带来了利润;下一步是要实现利润或增值部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

一、把握地经营的分配与分配关系

种植把握地是掌柜将土地租赁给伙计,同时负责提供生产过程所需的所有生产投入。掌柜保留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由他从伙计中选一个人作为“领作的”,负责农业生产的各项安排和生产监督。

(一) 掌柜与伙计之间的分配

1. 分配标准

在爪营当地,掌柜和伙计之间分配土地产出实行分成地租,通行的是二八分或者三七分,即掌柜“劈” 七成或者八成地里的产出,不论种植的是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还是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分成比例都一样。在建立租佃关系的过程中,掌柜和伙计双方可以就分成比例讨价还价,但是空间比较小,大家都会遵守现有的惯例,不会随意改变。爪营当地土地资源有限,租地农户之间竞争激烈,二八分成的情况比较多。

二八、三七分成是对土地所有产出的分成,土地在掌柜名下,他负担土地产生的赋税、寨内公共事务筹款,伙计跟这些事务没有直接关系。

2. 具体分配方式和内容

掌柜虽然保留了土地的经营权,但是只在关键事务上参与决策和执行,主要是土地种植作物决策和粮食分配的现场监督,其他生产过程都是由“领作的”具体负责。土地产出分配在每一季生产结束后进行,在粮食收获完成、晾晒后,掌柜会亲自到晒场监督粮食称量、装袋,然后按照比例将自己应分得的部分拉回家里。

土地产出的秸秆也是分配的内容,当地的牲畜喂养和日常薪柴都要靠土地上产出的各种秸秆、豆皮等副产品。秸秆首先要满足喂养牲口的需要,然后才考虑作为生活中的薪柴等。

牲口都是吃草一类的饲料,花生秆、麦秸、玉米秆,掌柜家的绿豆秆、谷子秆都不分,都要喂牲口,做伙计的就是分点儿高粱秆、棉花秆,当柴火烧。

(二) 伙计之间的分配

掌柜拉走自己的分成之后,伙计们在剩下的土地产出中进行分配。生产中伙计们集体劳动,没有将某块土地耕作分配到个人,因此伙计之间的分配是按股分配。掌柜不参与伙计们之间的分配过程,分配在领作人的协调下进行。

1. 伙计们按股分配

种把握地的劳动力投入按股计算,一股里面有两个劳动力,主要是男性劳动力,还需要搭配一个女性劳动力,称为“搭梢的”。在农业生产中,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之间的劳动分工跟本章第三节中介绍的男性与女性劳动分工是一致的,男性主要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妇女主要做一些辅助性劳动,比如摘棉花、摘绿豆以及收高粱、收谷子的时候扦穗子等。

伙计之间进行分配会按照种地劳动力的股数将剩下的粮食、棉花和秸秆等副产品分成多份,每个农户按照自己家股数将应得的那一份拉走。也有少数佃户只有一个男性劳动力参与种把握地,没有相应“搭梢的”,他应分得的那一份就会扣除搭梢的那一部分,具体扣除多少,是伙计们之间商量决定的。

2. 领作人的分配机制

领作人在把握地种植中负责协调和管理整个生产过程,领作人在最后产品中的分配有不同的情况。黄劲峰老人介绍,以前给黄化晴家里种地的领作人在劈粮食的时候可以多分一斗粮食,作为对他辛苦带领大家干活的一种奖励,数量不多,以此体现领作人的价值。

但是黄力勤和肖民仁老人都说,其他伙计和领作人都是在一起干活的,给领作人多分粮食大家心里会不平衡,因此一般不会在劈粮食的时候有所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劳动中,领作人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他们平时主要安排工作,做一些看场之类的轻省活,比其他伙计的劳动强度要低,在劳动分配进行照顾,不是在最后的劳动产出上进行照顾。

二、分种地中的分配与分配关系

掌柜租赁分种地只出租土地,不负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同时也不参与农业经营,完全交给佃户自行安排生产,他只参与生产之后的分配。

(一) 掌柜与伙计之间的分配

1. 分配标准的确定

分种地也是按照分成地租的方式在掌柜和伙计之间分配土地产出。五五分是整个兰考县都认可的分配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伙计负责所有的农业生产投入,但是少数情况下掌柜也会负责一部分的生产投入,分成比例上相应有所变动,比如掌柜在种地的时候拿一点粪肥,他分得的比例就高一些,按照四六分成。实际操作中,每一年情况不一样,有的时候掌柜出一部分生产资料,有的时候不出,具体分配要按照当年的情况决定。

掌柜的给你拿点粪,就是四六分,掌柜拿60%;他不拿粪就是五五分,种家拿50%。有时候他拿,有时候他不拿,每年不一样,分东西看每一年具体的情况。

跟种把握地一样,掌柜与伙计分成是对土地所有产出的分成,包括粮食、棉花和其他副产品。同时,掌柜要负担因为土地产生的所有税费、寨内公共事务的筹款等,伙计跟这些事务没有直接关系。

2. 具体分配方式和内容

与种把握地一样,种分种地的产出分配都是在每一季生产结束之后,粮食在晒场上晾晒结束,掌柜亲自到晒场监督称重和分配,当场拉走自己分成部分。同样的,不仅粮食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诸如秸秆之类的副产品也是按同样的比例分配。

(二) 伙计之间的分配

本章第三节介绍了分种地的伙计种地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几家人共同经营,集体劳动,最后统一分配;另外一种形式是单个农户种植,与掌柜劈了粮食之后,剩下的都由自己家庭支配。在传统时期,掌柜一般整体向外租赁土地,比如梁连起、赵树家租种掌柜的分种地,租佃土地面积都在百亩以上;掌柜一般不愿意小块出租土地,除非承租人跟掌柜有特殊的关系,如前面介绍的黄劲峰老人家。劳动力较少的家庭会采用几户共同经营的方式承租,以保证获得土地,比如赵树老人家里就是在他姑姑家的邀请下一起给郭家种分种地。一起种分种地的农户一般有亲属关系,相互较为熟悉。

与种把握地劳动力投入方式不一样,分种地集体劳动投入由各个家庭劳动力禀赋条件决定,所有有劳动力的人不论男女都参与劳动,跟农户家庭劳动力投入方式更接近。粮食收获之后,各家按劳动力投入的多少分配,主要看关键劳动力投入,其他的辅助劳动力,比如小孩老人偶尔帮忙的不算在分配范围内。

分配内容也包括土地上所有的产出,有主要的粮食,如小麦、高粱、杂粮,有棉花,还有各种作物秸秆。

(三) 伙计与雇工之间的分配

租种分种地的伙计在自有劳动力不够用的情况下也会雇工,雇工有“把握地”、长工、短工之分,这些雇工的分成或是工钱都是种分种地的伙计从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中出。

种分种地的伙计请“把握地”跟掌柜家请“把握地”有所差别,掌柜家请“把握地”以长期为主,至少要做满一年;伙计家请“把握地”按一季计算,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变化随时调整。种把握地的雇工也是按照二八分成,即所有土地产出之中的两成劈给种分种地的农户。

伙计家请长工,工钱是按照一年多少钱或者多少粮食计算,一年大约1石粮食,1石粮食为10斗。长工平时在雇主家里吃饭,有房子的回自己家住,没有房子的跟雇主在一起住。农忙时候劳动力不够就请短工,短工是按天结算工钱,每天2—3斤粮食不等,一般是给粗粮,比如高粱、谷子等。

三、家庭中的分配与分配关系

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家庭是重要的生产单元之一,也是基本的分配单元,家庭中的分配体现了家庭的生产方式、家庭结构和不同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

(一) 农户家庭与外部关系间的分配

本章第三节介绍了以家庭为单元的农户类型包括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其中半自耕农和佃农都是掌柜的伙计,要跟掌柜劈粮食;自耕农虽然不与大户发生关系,但土地较多的农户也会有雇工,因而产生农户家庭与外部之间的分配。

1. 农户与雇工之间的分配

独立耕作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搿犋”方式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少数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户也会雇工。在受访的佃农中,要么是家庭独立耕作,在缺少劳动力的时候雇工;家庭不能独立完成大面积耕作时,多是通过几家联合耕种的方式承租大面积土地。

农户雇工也分为长工和短工。长工按年给粮食,一个月一斗或者一斗半的标准,雇主一般负责长工一日三餐,根据家庭情况给长工买夏天的单鞋、草帽。短工按天给粮食,每天2斤或者3斤杂粮,不用管饭。

2. 农户完粮

完粮是农户农业生产分配中的重要组成,对于佃户而言,他们交纳的分成地租里面已经包含了土地完粮的负担,因此不再有完粮的任务。对于自耕农而言,土地产出中的一部分需要用来交纳土地上的各种税费。根据程云飞老人和杨雪昌老人回忆,1949年以前爪营当地的完粮负担很重,一方面是政府层层都有完粮任务,有省里的,有县里的;另一方面除了政府以外,地方武装也向老百姓要粮食。每年收粮食的次数不一定,多的四五回、五六回的都有,都是按照每亩地收多少粮食确定,少的一亩地一次收一两斤粮食,多的一亩地一次收三四斤粮食,一年下来土地产出的四分之一都用来完粮。

(二) 家庭内部的分配

1. 家庭分配决策

家庭分配是家庭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权掌握在当家人手中。传统时期,爪营寨内家庭的当家人一般是家里最年长的男性,如果家里有四辈人或三辈人共同居住,最年长的男性——老爷或者爷爷年纪太大,管理不了家庭事务,一般将家里的决策权交给长子。

在有些人口多的大家庭,家庭内外事务繁多,还分内当家和外当家。外当家一般是男性,与现金相关的买卖和支出都由他负责;内当家一般是女性,家里粮食消费、衣服消费都由她来统筹安排。

那个时候是俺爹当家,家里的钱都是他掌着,吃的、穿的、用的,啥都是他买,小孩子、妇女都不管事。那时候没有成家的都是小孩子,成家了就是成人了,不过只要不分家,种地还是在一团种,做买卖挣的钱也都是交给家里,这粮食怎么卖、钱怎么花都是当家的说了算。

2. 家庭分配来源

在传统时期,农户家庭的农业收成和副业现金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消费,很少将收成或者收入分配到大家庭中的小家庭或者个人自主使用,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首先,农业收成是家庭所有劳动力集体劳动的成果,在家庭中统一储存和使用。农产品有日常消费、换取现金、转变为土地等固定资产几个大的用途。其次,家庭成员从事非农业生产的现金收入大多数时候也是交给家里统一使用,成员的开支再由家庭统一安排。比如黄铃梅是何家的大儿媳妇,她丈夫在开封开火车,每个月的工资交给她的婆婆管理,夫妻俩没有独立的收入,孩子上学等支出都需要从婆婆那里拿钱。家庭成员从事没有固定收入的副业,挣到的较大数额现金要交给当家人,统一用作家庭的各项开销,比如肖民仁老人拉车挣钱大部分交给了家里。

俺大了推车挣钱,该交还得交,置钱都归公了。小钱就自己拿着,大钱就给当家的掌着。我置钱的时候还用铜板、现洋(一块的),那时候没有纸票。10、20、100的铜板都是小钱,200以上的铜板就是大钱。

3. 家庭分配内容与顺序

(1) 家庭分配内容

家庭分配涉及家庭生活方方面面,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生活分配,第二类为生产分配,第三类为家庭发展的支出。

生产分配是指用于生产投入的物资,一是种子,传统时期都是农户自家留种,从粮食中预留下一年用的种子;二是购买牲畜和大型农具,这两项是农业生产中较大投入,大型农具的购买价格都在100斤粮食以上,当地一亩地一季的粮食产量也就100斤左右;三是购买小型农具,小型农具价格相对较低,但是是消耗品,需要经常更换,因此对农户家庭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

生活分配一是食品消费,传统时期只要没有分家,不论家庭成员数量多少、几代人共同居住,一家人都是“在一个锅里吃饭”。比如顿文宗老人,他的家庭在没有分家的时候最多有34口人,四世同堂,全部是在一个锅里吃饭,下面的小家庭没有自己的厨房。二是服装消费,大多数情况下是用自己家里种植的棉花纺花织布,自己做衣服。小一些的家庭由妇女统一给家里的男性做衣服、做鞋,比如黄凤莲老人在何家分家之前就要跟她的小姑子、婆婆一起给家里所有的男性做衣服、做鞋。大一些的家庭,会统一将棉花弹好。三是养老,分家后老人的赡养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儿子轮流给老人提供口粮。四是人情支出,一方面是参与亲戚邻居的红白喜事,这是农户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传统时期红白喜事的参与范围一般较小,村民只与亲戚和关系要好的邻居有来往,支出不大;另一方面是农户家里自己办红白喜事,支出比较大,不过农户会根据家庭情况而定。

那时候家里秋麦两季能见2000多斤粮食,1000斤左右麦子,1000多斤高粱、绿豆、谷子等杂粮。一年卖500—600斤粮食,主要是卖麦子,麦子主贵。买日用杂货要200—300斤麦,看病一年得四五十斤麦,我那个时候尽生病。走亲戚、红白喜事一年得150斤麦左右。家里的口粮一个月一个人30斤,“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这是连吃带花,动不动家里就得卖粮食。

家庭发展支出是指农户家庭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支出。一是购买土地,扩大农业生产,当地购买土地以粮食计算,家庭不论条件好坏,都会在满足基本温饱之外,尽力积攒粮食换取土地。将粮食换成现金,满足其他的需求也都是家庭统一的安排。二是送小孩读书,是农户提高家庭文化水平的途径。1949年以前当地教育比较落后,农户没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接受教育的小孩很少,有三分之二的小孩子都没有读过书。三是住房支出,随着家庭经济条件改善,有些农户会新建住房或者改善住房条件,让家人生活环境更为舒适。四是投入非农业经营,比如农户之间合伙贩卖商品、农户单独从事汽车运输等。

(2) 家庭分配顺序

传统时期,农业产出水平不高,每亩耕地一年产量300斤左右,还有很多无地家庭主要依靠做临工的收入生活,家庭收入有限,因此家庭分配首先要满足日常的粮食需求。不同类型家庭的分配顺序和内容会有所差别。

无地家庭最为困难,他们经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境地,程云亮老人家是当地公认的穷苦家庭,吃饱是家里人最大的愿望,没有能力顾及其他方面的分配。相对而言,种把握地的佃农和只有几亩土地的农户要稍微好一点,家庭分配可以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和衣服需求,逢年过节亲戚之间走动也能拿上一点礼物,不过自己办红白喜事支出负担大,很多时候都不办或者简单办。

自耕农家庭能够完全满足家庭成员生产消费和基本的生活消费,还能考虑家庭的发展性支出,比如用积攒的粮食或收入购买土地,拿出部分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完全靠租佃经营的家庭在满足生产、生活消费基础上,会从长远考虑家庭发展,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发展非农业经营等。 2XiJW8M74ch1aLplCVf2pJ3jqd09NTlMdzs7HzM3eRUdBd3VGbYEdCSBZdYGS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