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营寨所在兰考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开封市下辖县域之一,属于鲁豫交界的核心区域,与山东省东明县和曹县交界。1954年,兰考县由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而成,爪营寨属于原兰封县。兰封县在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仪封县并入兰阳县而成,爪营寨属于原兰阳县所辖区域。 爪营乡位于县城东北部,爪营寨为兰封县第二区区公所所在地,距离县城12公里。
兰考县位于豫东平原北侧,整体地势平坦,全县海拔在60—70米之间,相对高差仅10米左右。爪营寨位于黄河故道区域,属于整个县地势较低的区域,从西向东地势逐步降低。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耕作,交通也相对便利,但是地处黄河故道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兰考县位于黄河中下游最后一个拐弯处,黄河从东西走向拐为西南—东北走向。由于历史上黄河上游生态不断受到破坏,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地区,到了这一最后转弯处出现大量淤积的泥沙,黄河河床不断抬升,成为高于地面的悬河,给当地生态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两个较为明显的影响。一是黄河水面高于当地地面水平高度,其他支流难以汇入。黄河流域到了这一河段急剧收窄,黄河两岸的地区没有较大的地表径流汇入,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较为便利的流域灌溉条件。传统时期爪营当地种地都是旱地,无法灌溉,完全靠天吃饭。
1949年以前俺这寨里面没有水浇地,都是靠天吃饭。俺这里离黄河没多远,以前没有见用黄河水浇地的,这一片都没有。俺这有南河,河里面的水用不上,流不到地里来,没法浇地,这寨里也没有听说过谁用水车的,种地都是靠老天爷下雨。实在天旱了,从水井里面拉水去浇一浇红薯苗,旁的没有,拉水拉不了多少,井里水人吃还不够呢。
二是河面高悬,这一河段完全依靠人工修建的堤防挡水。传统时期,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限制,堤防修建难以满足防洪需要,这一河段决口泛滥频繁,成为有名的“黄泛区”。黄河泛滥一方面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还带来大量泥沙,不利于农业耕种。所有访谈到的老人都有与黄河水灾相关的记忆,部分老人的家庭因为黄河大水冲毁了原来的房屋、田地,迫于无奈迁入爪营。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时候,我才七八岁,黄河发大水把黄河大堤给平了,俺家里人还背着俺上堤上去看了。那个水把地里的高粱秆都给淹了,就留一个秫子头在水上面,谁的力气大、会游水,就能把那秫子头给掐下来,自己吃。
1949年以前,田地都是黄河水流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是保水性差、不利于粮食种植的沙地:
南河以前都是沙地,种粮食都不成,保水保肥都不行,天一旱地里粮食就种不上,地里有粮食遇到天旱减产最多。这个地算是寨里比较差的土地,打粮食一亩地要少三四十斤、四五十斤,在那个时候就算不少了。南河地一直到一九六几年修了黄河灌渠,把黄泥里面的胶泥带过来,才变成了好地。
爪营寨地处豫东平原,道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坝头黄河码头、陇海铁路兰村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算是交通要道。但是传统时期道路路面条件不好,都是土路,加上交通工具落后,交通效率较低。
爪营寨离坝头约20里,坝头古称铜瓦厢,是黄河在兰考境内重要的水运码头,位于黄河下游最后一个大拐弯处,1855年黄河改道之后形成现在的河湾。相对陆地运输,河运承载容量大、重量大,可运输的商品类型也更多,为附近农民提供了转运货物的就业机会。比如兰考当地没有石头,河运过来的石头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爪营寨内的农户会往返坝头几十里运石头给需要的地方。
爪营寨距离陇海铁路兰村站30里。陇海铁路从1912年开始修建,1915年开封至商丘至徐州路段建成通车,兰村站开始投入使用。兰村站位于兰封县县城,是周边地区物资转运的枢纽。民国时期,陇海铁路东段重要站点徐州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也是现代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因此成为兰考当地现代工业品的重要输入地和农产品的输出地。
黄力勤老人1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推小土车挣钱,跟着他的父亲到坝头拉石头到火车站,再从火车站拉粮食回爪营寨,每天走80里路。陇海铁路开通以后,当地很多农户都依靠铁路线贩卖商品,包括布匹、柿饼等当地物产,也从徐州等城市购买烟卷等工业品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