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与艺术结合:经济史研究的新方向

李伯重(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本届江南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感到非常高兴。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历史与艺术之间展开对话,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十年前,清华大学曾举办过一次题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对话会,由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四位著名学者联袂与清华大学本科生进行对话,效果很好,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思想。由此可见,艺术与科学、文学是不分彼此的。但是,艺术与史学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我是做历史研究的,主要的专业领域是经济史。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史是历史学的基础,非常重要。但比起史学的其他领域,经济史学确实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问。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说,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恩格斯说:“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简单地说,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为什么生产?怎么生产?怎么分配?怎么消费?而这些就是经济史研究的对象。经济史研究还要考虑生产量、生产成本、销售、分配制度、利润等等,这些都涉及数字。和充满想象和灵感的艺术相比,经济史确实是很枯燥。

相较史学而言,艺术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若仔细思量,两者其实有密切的关系。我一辈子都在研究江南经济史,而在江南,历史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明代后期地理学家王士性说:江南“人既繁且慧,亡论冠盖文物,即百工技艺,心智咸儇巧异常。虽五商辏集,物产不称乏,然非天产也,多人工所成,足夺造化”。明清之际学者张瀚说:“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工于器者,终日雕镂,器不盈握,而岁月积劳,取利倍蓰;工于织者,终岁纂组,币不盈寸,而锱铢之缣,胜于寻丈。是盈握之器,足以当终岁之耕;累寸之华,足以当终岁之织也。”因此在历史上,江南的产品一向以质量好、品位高著称。例如江南的拳头产品——丝绸,产量和质量都在世界上曾经首屈一指,甚至是一度垄断了世界的高端丝绸市场。但是丝绸不仅是物质产品,而且也是艺术产品。如何把丝绸做得美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甚至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这就不能不谈到艺术。江南丝绸曾经非常辉煌,但后来没落了。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除了生产销售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艺术方面的问题。丝绸作为高级消费品,必须适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中国的丝绸要大量销往基督教文化区和伊斯兰教文化区,就不得不遵从那些地区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和心理期待。若只按照中国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但因审美观念的差异,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区也不会有多大销路。江南丝绸逐渐失去国外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所以,这是经济史研究需要考虑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生产本身的目的所在。生产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但人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从精神层面上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人类不能生活在没有艺术的世界里,经济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而且也包括精神需求,而艺术就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一个方面。所以经济史和艺术史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话题。

过去,学术界对这个联系比较忽视,包括我自己也没有对此做深入的思考。参加这次会议,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也许将来我会做一些改变,把研究思路进一步拓宽,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做经济史研究的年轻学者,积极加入到艺术世界的探索中。因此,本次会议以历史与艺术为主题,由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这两个学术底蕴深厚的单位共同组织,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我相信,在这次会议之后,历史学的研究会更上一层楼。 kmi82bM4ykr+BxKaFe704b41cIJ0XsZE1sEda0Seif11tM1M6zqaaFWX8iKAkW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