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是公认的法国启蒙运动三杰,孟德斯鸠最年长,1755年与世长辞,未曾经历法国大革命。当伏尔泰和卢梭被迎进先贤祠时,孟德斯鸠的遗骨已不知去向,否则,先贤祠中必应有他的一席之地。

就著作的数量而言,孟德斯鸠在三人中是最少的。他广为人知的著作只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三部,与伏尔泰和卢梭著作等身无法相比。然而,孟德斯鸠既是法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又是文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如此才华横溢,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的思想家,即使在启蒙时代,也是非常罕见的。

建国已逾二百年的美国,至今只有一部1789年宪法,虽多次修正,却从未更换。这是美国人民的伟大创举。但同时,孟德斯鸠的思想和主张对这部宪法的积极影响却也是显而易见的。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在立宪问题上,自始至终被我们倾听和援引的是著名的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为中国人认识之初是在清末民初,那时他是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先驱被讴歌的,梁启超甚至赞颂他为功盖华盛顿、拿破仑的革命家。此后数十年间,他的著作陆续被译成中文出版,国人对他逐渐积累了更多的了解。

虽然无论是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任何一个称号,孟德斯鸠都当之无愧,但我觉得,法国人当年用来称呼著名文人学子的“philosophe”即“哲人”,对他最恰当,最准确。孟德斯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哲人”。单是一部《论法的精神》就涵盖了众多学科,哪里只是一部法学著作所能囊括!《波斯人信札》所论及的宗教、政治、人口、经济等问题,又岂是一部纯文学小说所能容纳。

孟德斯鸠是个不太安分的人,对什么都感兴趣。如果说对自家葡萄园的土壤和葡萄栽培进行研究,尚不至于令人感到意外,但亲自动手解剖青蛙,近距离观察树木如何吸收和输送营养,以及对物体的透明程度的研究,对罗马各类建筑、众多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的独到见解,则无人能出其右。

孟德斯鸠不是关在书斋里苦思冥想的书呆子,他与不同阶层的人士接触,细致地观察社会,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他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游历欧洲,到过意大利、匈牙利、德国、波兰等多个国家,那时这些国家尚未统一,境内邦国林立,各有其长短优劣。所到之处,他考察民情,调查经济,参观名胜古迹,拜访各界翘楚,将他的所见所闻和感想,一一写入笔记,成为他日后著书立说的重要资料。他的许多观点和主张,不是来自抽象的思考和推理,而是来自对历史和现实的概括。

由于孟德斯鸠的著作为数不多,为了深入了解和如实评价孟德斯鸠,还应该研究他生前未曾发表的各种笔记、摘录、游记、随想等文稿,方能对他和他的思想有一个更全面的解读。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部《孟德斯鸠文集》除了他的三部名著外,还选译了他的一些发表过的各类杂文,其中包括政论、演说、小说、游记和自然科学论文等,取名为《孟德斯鸠杂文选》。

孟德斯鸠的笔记数量很多,但大多已不存,留存下来的主要是《随想录》(Pensées)、《地理》(Geographica)和《随笔》(Spicilège)。这些笔记是他读过的各种书籍的摘录、感想和评论,他与他人的交谈,还有一些时而闪现的思想火花。国外学者对这些笔记的利用较多,但国内至今尚无译文。此次我们从《随想录》中选译了五百余条,约占这本笔记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近几十年中,孟德斯鸠有关中国的论述和中国对他的影响,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尤其因为他对中国的态度与伏尔泰的高度褒扬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被称作“贬华派”,被指责对中国的批评仅凭道听途说为依据,把历史上的中国判定为专制主义政体。

据我所知,在18世纪的法国,少有如孟德斯鸠那样下功夫来了解中国的启蒙学者。他阅读了杜赫德所编《中华帝国全志》、基尔歇的《图说中国》、柏应理的《中国贤哲孔子》《耶稣会士中国书信集》等书,并做了详细摘录和笔记,留下了众多评语。在他的老家拉布莱德藏书室里,至今尚保存着著名传教士门多萨、卫匡国、庞迪我等人论述中国的著作。他还与当时在法国的唯一一位中国人黄嘉略多次面谈,写下了长达二十多页的记录。在当时条件不允许来中国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孟德斯鸠对中国的了解,远非“道听途说”所能概括。

正是在这种对中国详尽了解的基础上,他才能不追随潮流,对中国做出有别于他人的判断,既不恶意贬斥,也不过度溢美。就连《法意》的译者严复先生,也高度赞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看法:“吾译此章,不觉低首下心,而服孟德斯鸠之伟识也。其于吾治也,可谓能见其大者矣。”指责孟德斯鸠无端贬斥中国,甚至把黑格尔对中国的贬斥也归咎于孟德斯鸠,实在不是公正之论。

文集收入了此前已经出版的《孟德斯鸠论中国》(文集中简称《论中国》)一书,将迄今孟德斯鸠所有著作中有关中国的言论全部囊括,读者通过这些文字可以全面了解孟德斯鸠对中国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中国是褒是贬,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读者可以自己得出符合事实的判断。

此番纳入文集的孟德斯鸠著作,大多已在此前以单行本出版。十余年来,读者以各种方式对这些译本提出了宝贵意见,笔者非常感激。此次整理出版《孟德斯鸠文集》时,已经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修改,俾使译文更能准确体现孟德斯鸠的原意。然而,错误和不妥之处依然在所难免,静候广大读者的指正。

许明龙
2020年6月20日 ltfoQAqunNKhSno8P0K7nbTBb7pQ9FL6sViAWnVSl0SO/xRBWYkJwjGb43Tk/Mx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