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身后的小影子

/张紫昊(7岁)作品

睡着了

我讲个故事,一个名叫杨一帆的5岁女孩,她被送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就像睡着了似的,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有趣她都没有反应,画画也是一样。

杨一帆被爷爷奶奶带成了“问题孩子”,老人一天到晚把她抱在怀里,不让乱跑,怕摔着,也不与孩子交流。这样,她就很少得到必要的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荒芜了。

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孩子的妈妈时,她非常生气,以为我说她的孩子是智力障碍者。在我讲清智力障碍者与不会思维的区别之后她才舒了口气,但她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孩子接回了家里。由于不懂教育,不能很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这样的道理,只知道画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找来简笔画逼着她拼命地画。一只小鸟要画五遍,直到完全背下来。这样反而使情况更糟,因为孩子一来到班里,只要妈妈不在,她就什么都不画了。

醒来了

在班里,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活跃她周围的气氛,不停地与她周围的孩子一起说笑,给他们改画,使其尽可能多地受到影响。

有一次,一个孩子问:“老师,树怎么画呀?”那个孩子正好坐在杨一帆旁边,我走过去,说:“树嘛,太好画了!你瞧,拿上笔,这样,呜、呜、呜,乱绕,三绕两绕,不就长出一棵树来了。”

杨一帆一咧嘴,有了反应。

我得趁热打铁。到了评画的时候——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评画方法——为了杨一帆,那天我专门安排了点击的方式,就是将画贴在黑板上面,让孩子依次来到黑板跟前,认为哪幅画画得最好就用小棍朝画点击一下。如果哪幅画被点击的次数最多,作者就算优胜者。全班的孩子一起高举起大拇指齐声大喊:“耶——”

孩子们纷纷上来,有的上来两三次了,但是杨一帆仍然坐着不动。我说:“杨一帆,你愿不愿上来点击一下?”她听了很紧张,呆呆地望着我。我说:“杨一帆,该你了,小棒子给你。”我的话刚说完,就见她抬了抬屁股,我想着她八成不会起来,没想到她竟然站起来了!尽管磨磨蹭蹭地,惶恐不安地,但还是走了上来,接过小棒,转身在一幅画上面点了一下。我笑着对全班说:“杨一帆真勇敢,大家为她鼓掌!”全班“哗”地拍起巴掌来,这一下,杨一帆像是突然醒来了,活了,下去了还要上来,连续上来了5次,而且点击的都是同一幅画。

她不是为了点击画上来的,她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感觉,这一点可能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一声鸟鸣

有一天我们上故事课,就是先讲故事,讲完了再画成连环画,课名叫《三颗纽扣》。“三颗纽扣”是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木匠,独身一人,有一天他为自己造了一所带轱辘的房子,每天拉着房子挣钱糊口。

有天晚上三颗纽扣正在睡觉,天下起了大雨,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他问:“谁啊?”外面的人说:“雨太大了,请让我进屋里避避雨吧!”三颗纽扣说:“实在对不起,屋子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个人。”外面的人说:“能容下一个就能容下两个,让我进来吧。”三颗纽扣听了觉得没办法拒绝,尽管屋子实在没法挤下两个人,但还是把门打开,那人就进去了。

刚一会儿,又有人敲门,说:“让我进去吧。”三颗纽扣说:“这个屋子只能容下一个人,现在已经两个人了。”那人说:“能容下两个就能容下三个,让我进去吧。”就这样,一个领着两个孩子的妈妈、牵着一匹马的国王以及大臣、侍卫全进来了。

一声鸟鸣,天光泛白。国王被三颗纽扣的行为感动了,心中的爱也被唤醒。他说:“为什么这间小屋能够装下这么多人还不显得拥挤呢?原因来自主人的爱心。因为他的爱心没有边际,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没有边际。”

他请屋里所有的人来到王宫,用丰美的食物款待他们,还赏了他们好多好多的钱财,给无家可归者建了房子,为没有工作的人分配了工作。

我们用凳子也在教室中间搭了一间小屋,让一个孩子扮演三颗纽扣,让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国王呀。孩子们简直乐疯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往小屋里钻,直到把屋子撑破。

雨过花开

表演完了,我让孩子们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刚说完,杨一帆一下就听明白了!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纸分成格,开始画了:第一幅,画了一间小屋,屋子跟前有一个很小的蚂蚁人——这么大点的孩子正是“蚂蚁人”时期,画的人全像蚂蚁,两个小圆圈上面长着两根小触角,小得几乎看不见,只有常常接触儿童画的人才能注意到。第二幅,还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蚂蚁人不见了。第三幅,还是那座屋子,小蚂蚁人又出现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开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我看了,幸福得不得了……

她画的什么意思?第一幅,三颗纽扣在造房子;第二幅,下雨了,三颗纽扣进了自己的房子;第三幅,别人来敲门;第四幅,雨过天晴,花也开了。

这就是说,不但孩子画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思维打开了,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人的那颗“心”被激活了,美好的、诗意的品质就像清泉一样,从她的心里流淌出来了……

此花非彼花

杨一帆的爸爸来接孩子,一看画,脸拉下来了,说:“李老师,我的孩子来这里是为了学习新东西的,可是一个多月了,也没见你教她什么。在家里,她画了半年的房子和花,在这里,画的还是房子和花!”

我听了非常伤心,我说:“我看过你孩子以前画的画,她那些房子和花与现在画的房子和花一样吗?以前她画的只是一些程式化的符号,既没有感知,也没有思考,更没有创造。今天的房子和花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已成为表达一个情节与思维过程的手段了,孩子的心灵被激活了,难道你看不出来?”

他依旧虎着脸,不再往下听,拉起孩子就走。

本来我想,这孩子再也不会来学画了,没想到第二个星期她又来了,是她的妈妈领她来的。我对她妈妈说:“你这孩子我不能再收,你还是重新找个美术班吧。”

到下个周末上课时,我们专管负责咨询的老师进来喊我,说:“李老师,杨一帆的妈妈有话要对你说。”因为正在上课,没有太大的事我不能随便离开。我问什么事,咨询老师说:“孩子的妈妈说,上次谈话之后,她怎么也想不通,她说我们既然是搞素质教育的,就不能因为家长的过错而把孩子往外推。我跟她谈话的第二天她没上班,请了假,专门在家给我整整写了一天的信。”我一听,觉得事关重大,赶紧安排其他老师上课,我去见这位妈妈。

我让她坐在我的对面,拿出一张纸,边画边说。我用了很长时间,给她讲通过观察、感受加上创造画的花和房子与没有这些的花和房子之间的区别。

之后我说:“为什么孩子不能画简笔画,更不能像写字那样把一幅画背下来,那样孩子就不会观察,不会思考,也不会创造,虽然看起来她画出了家长想要的画,但是这个画画的过程不是在帮助孩子发展,而是在阻碍孩子的发展。

“如果你们要求我们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培养’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关注她内在心智的成长的话,这样的班到处都是,你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呢?你既然把孩子送到这里,而你们的观念又不能改变,我这里一套,你那里另一套,这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会被严重扭曲的。你的孩子在我们这里得到极大的赏识,因为她不是简单地、符号式地去画房子和花,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房子和花,得到了老师们的夸奖,我们高兴得忍也忍不住,抱着她欢呼。可她的爸爸却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她没有在我这里学到东西。孩子听了怎么想?她完全被搞糊涂了,从山尖跌到了低谷,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在这里培养她画自己认知的东西,你呢,赶紧找来一个公式让她很快能画出一个程式化的小鸟。你把我们给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挖掘自己内觉的兴趣全给破坏了,还把你的孩子给扭曲了。要是再这样下去,画画学不成还在其次,严重的还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分裂,不能完善自己,不能形成统一意识。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只能积累知识的工具,还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听到这里,她笑了起来,说:“李老师,以前你讲了几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的方式教吧,这封信我也不好意思给你看了。”

从这以后,杨一帆的父母再也没有干涉过我们的教学,而孩子也发展成我这里最优秀的孩子之一。上个月我还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寄到她妈妈单位,让妈妈转给孩子。接到信后,杨一帆让妈妈给她读了两遍,还让妈妈请我去她家做客。

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

在这之前,有天早晨,我正准备上课,杨一帆来了,站在门口,她妈妈站在她的身后。这孩子脸拉得很长,极其严肃的样子。我心想:她怎么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正要跟她说话,突然瞥见她的手一扬,紧接着有个东西掉在了我的脚边。我低头一看,哟,原来是一个像钢笔套一样的非常独特的小海贝。

我弯下腰捡起海贝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肯定是送给我的。我就拿起海贝,用拇指和食指举着,问她:“送给老师的?”她脸上毫无表情,连个微笑也没有。她妈妈急了,在后面推她:“快说呀,早晨给老师准备的话怎么不说了?”就见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紧张,快要哭了的样子……

孩子的行为已经把一切全都说明了,为什么非要说呢?在成人的意识里,这时候一定要表白几句。孩子送你礼物完全没有什么功利方面的目的,这种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说明她此时的心情就像赤身裸体奔跑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纯洁得没受一丝污染,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把这个礼物送到你的手里,让你像她一样为拥有这个美丽的东西而高兴。我能感悟到孩子内心的这种美好,心里热乎乎的。我说:“杨一帆,你这个礼物老师非常非常喜欢,谢谢你。”说着,我便在小海贝上亲了一下。孩子这才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但是脸上仍然没有表情,背着画夹走向自己的座位。

后来,听她妈妈讲,暑假她带孩子到北戴河旅游,杨一帆捡了好多海贝。一般的海贝都是螺旋形的,唯有这个是这样的,她也最珍惜,说要把这个最漂亮的海贝送给李老师。送的那天早上妈妈还教了她好一会儿,怎么送,送的时候怎么说,用什么样的方式送到老师手里。结果,在见到我的时候,她只是把它扔到了地上,一声不吭。

用她妈妈的话说,因为紧张,杨一帆把商量好的方式全都忘了,教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可在我看来,孩子这样的表达方式反倒更加感人。

为什么我一直给老师强调不要用强行管束的方式对待孩子?为什么我说不用强行管束也能使孩子很棒、很尽力、很守纪律?因为只要你爱孩子,用你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的爱来对待孩子,孩子也会与你“交换”,用同样真挚的情感“回报”你。这样的情感就会促使她发奋努力、遵守纪律。就说杨一帆给我送海贝这件事,那是人类最纯粹、最原始、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孩子就想把这个东西送给你,没有任何其他目的。

成人送给别人东西,其最高、最纯洁的目的,是表示对你友好,以换取你对他的友好。低一点,就有其他目的在里面了。比如,送给当官的,就是想求他办事;送给医生,是想让他多关照……送的时候要讲究礼数,说上一堆好听却没什么用处的话。没有人送你东西时“哐哧”一声扔下就走是吧?但这就是彻彻底底的人类最美好、最原始的情感。如果说她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想让你拥有这个东西,想与你共同分享自己的幸福。这是她的唯一心愿,不想得到任何回报。

对于老师来说,没有比这样的礼物更珍贵的了。正因为珍贵,总想藏到一个保险的地方,藏来藏去藏不见了,以后再也没找到。我一直特别想念,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小海贝那样的颜色、那样的样式……

又过了几周,有天上课……那节课也很有意思,就是将两人组成一组,让一个孩子躺下,另一个孩子用粉笔把他的轮廓描到地板上,然后再画上细节。孩子们快活极了,嬉笑着完成作业。有个新来的孩子说不会画身上的花,我走过去,拿起粉笔说:“嘿,这还不容易,就这样用粉笔绕嘛!”我边画边唱,唱着《蜡笔小新》的调子:“我滚来呀滚去、我滚来呀滚去!我一绕呀一圈、我一绕呀一圈!三绕两绕,花就开了,一朵一朵的,很快绕成一件花衣服了。”

正绕得高兴,突然觉得有个东西在我的身上砸了一下。因为当时我是全身俯在地上的,所以一眼就看见是什么东西了。那是一个深蓝色、亮晶晶、非常廉价的小金属片,下面还挂着两个小珠珠。

好多年来,我不断地收到孩子们送的各种各样的礼物,送礼的方式也千奇百怪,我知道,这又是哪个孩子送我礼物了。但是是谁呢?在我捡起礼物的同时,目光向全班搜寻,结果看见躲在其他孩子后面的杨一帆……

从她的目光中我知道这礼物肯定是杨一帆送的。那种目光,像是对我特别不满!我向她点点头,把那个礼物放到头顶上面,表示我已经知道了。本来,我想着忙完之后再去向她表示感谢的,可是当时班里很乱,许多孩子要我参与他们的活动,三忙两忙就把这事儿忙忘了。

过了一会儿,我转到杨一帆跟前,问她在画什么,她说也在画花。我便跟她一起画,一边画一边跟她说话。刚讲了几句,她突然说:“那是胸花!”然后又低头画画。这时,我才想起她送给我的小礼物——还顶在我头上。我不知道那是胸花,感到非常惭愧,就赶紧取下胸花别在胸前。

身后的小影子

然后,我到另一个班去辅导,但是总觉得有个小影子在门口晃来晃去。回头一看,是杨一帆,她两只小手抓着门框的两边,两条小腿踢来踢去,眼睛在偷偷看我。可是当我转脸看她的时候,她立刻又把头掉向一边。后来,我又来到另外一个班,还是觉得门口有个小影子晃来晃去,一看还是她。我以为她只是随便看看,就没在意。

做完了这些,我回到咨询桌旁,与一个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杨一帆再一次进入我的视线……我心头一惊,突然明白几乎一个下午她总是像个影子一样在我的身后跟来跟去的原因了!她是在观察我戴的胸花呀!她是在欣赏我戴上胸花的那个效果!

那天我正好穿了一件浅蓝色的上衣,配上那支深蓝色的胸花的确很和谐,也非常美。

我心里温暖得不得了,这种感觉就像我回了娘家,我的老父亲来开门,看见是我,不说一句话便出门去了。我不知道他去干什么,等他回来,手里提着许多好吃的蔬菜。因为他知道女儿不爱吃肉,所以专门上街买菜。而现在,这个5岁的孩子杨一帆,她对我的爱就像我的老父亲一样。

放学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她说:“杨一帆,礼物送给老师了吗?教你的话说了没有?”

从她妈妈嘴里我才知道,这个小胸花,也是杨一帆最最珍爱的宝贝之一……

欣赏美丽心灵

我说我发现在城市里也有这样的地方,它像自然一样美,充满着大树一样的灵性和鸟语花香,指的就是这个。人们一般只会欣赏美景,却很少有人想到欣赏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比美丽的风景更美,更能给人带来满足与幸福的感觉。那天,要是我没反应过来,不但会失去一次欣赏美丽心灵的机会,还会给那颗小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可是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成人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就拿我来说吧,作为教育者,竟差点没有发现杨一帆几乎一个下午在我后面跟来跟去的原因,差一点没有反应过来!而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真是惭愧极了,自责得不得了……

我扑了上去,张开双臂,一把将她揽在怀里。我说:“杨一帆,瞧,多漂亮。”这孩子一下子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她伸出舌头在下嘴唇上舔了一下,傻傻地笑着,然后猛地跑开,再也没有在我的身后出现。后来我想,杨一帆之所以像个影子一样跟来跟去,不就是企盼着这样一个肯定吗? uPja+dkfugyDfpz4W4uRQoubMNm/xU3P8mj1WhCKfRtgwTfXF1RCmbdSJrbosd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