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学能够关切生活本身吗

许多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咨询师和治疗师进入自己所选择的领域,是因为他们被人类生活丰富多彩的性质所深深吸引。他们对人类能够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展开自己的生活感到惊讶。这些人喜欢与他人发生联系,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使他们的生活走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

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和认知,以支持他们对具体的人类生活的兴趣,而不是把这些生活简化成抽象的分类、因果关系和统计平均值。

阿马德奥·乔治提出将“生活世界”(life world)一词作为这种心理学的核心。生活着的人与其所处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因此,我们研究的所有现象都必须同时包括个体和周围的世界。在心理学历史的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开展了一项类似的科学研究。在他所谓的“场论”中,勒温界定了“生活空间”一词,这个词“包含了一个人以及他的心理环境”。

无论我们谈论生活世界还是生活空间,我们的语言都很难传达人类的“人世关系”(person–world connection),因为人类的语言把这个整体分成了主体和客体。当我们谈论“展现你的生命”或“实现你的潜能”时,不呈现一个孤立和局限的个体形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描述自然使人联想到一个人的形象,他偶尔与其他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但他在根本上是形单影只的。如果我们说一个人做出选择、经历危机、触及死亡、寻找生命的意义,与此同时,却不提及一个在身体和心理上有所限定的人,那么是很难描述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的全部构成。人类总是处在关系之中——我们生活在关系中,并依靠关系而生活。我们被关系所滋养,并通过关系而产出;从出生到死亡,人类所接受和给予的一切,都凭借关系而不断发展。也许我们只不过是各种关系的总和;一旦我们进入了关系,这种关系就无法被消除。即使我们决定不再去见某个曾经亲近的人,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携带着这份关系。

梅达尔·博斯甚至建议不要用“心理”(psyche)一词来表示我们的心智之所。相反,他提到了人的“在世之在”(being in-the-world)的状态。虽然“在世之在”的概念概括了重要的“人世关系”,但它很快在语言上变得笨拙不堪。当你阅读下文的时候,请记住,语言上的便捷迫使我们聚焦于个人和生命过程本身,这使我们很难解释生命不断展现所依据的背景。本书呈现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概念,它们看似只存在于个人的内心。然而,请记住,生活感受、生活勇气和生命能量这些概念,总是在与世界的持续互动中不断发展的。 pLPbkU2tg/sh7Rc6h/YGpmv8p8mNIWydzk4P1L+QgJ3y7+yeqHgXaNM+PZc+t6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