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实的人和现象学的角色

主流心理学对生活进行了五花八门的分类。这些分类成了我们观察人类生活的有色眼镜。

因此,在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我们主要不是被训练去观察具体的人,观察他们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相反,我们被教导去观察“惊恐障碍”“强迫症”“心境恶劣障碍”和“躯体化”等病例,就像《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所概述的那样。

在人格心理学中,我们被鼓励去寻找所谓的“大五”结构;研究指出,人类的人格是根据以下五大特征来组织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对经验的开放性。

分类通常是有用的;但是,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治疗师怎样才能看到独特的个体而不是某种类型呢?这里就有了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用武之地。现象学讲究观察或体验现象本来的样子,也就是说,它超越了我们随身携带的并强加于现象之上的许多观点、成见和想象。现象学研究的是现象本身,它让人们尝试去感知一个人、一件事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想当然地看待一切。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临近圣诞节,一位护工到敬老院看望一位老人。“史密斯先生,今年您打算在哪儿过圣诞节呢?”她一边帮老人擦洗,一边亲切地问道。“在这里。”史密斯先生像往常一样没好气地回答道。“好吧,”她继续问道,“那么,也许会有人来这里看望您?”“没有。”老人回答。

这位护工感到既气愤又震惊。她知道这位老人有七个兄弟姐妹住在附近的镇子上。他们当中肯定有人可以在平安夜给他提供住宿。于是,她联系了他的全科医生。这位医生同样很生气,开始给老人的家人打电话。最后,他找到了老人的一个妹妹。可这位妹妹说:“哦,我们非常愿意请他过来,很久之前我们就邀请过他了。但是,他宁愿在敬老院里一个人过圣诞节。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负责而能干的护工,她确信自己知道病人想要什么:她不需要去仔细询问他。然而,根据现象学的观点,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想要什么,甚至我们的配偶和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必须仔细地询问并倾听。

当两个人交谈时,一方通常会对另一方的世界观做出假设:我倾向于认为,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是一样的。当谈话涉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这种倾向尤其强烈。如果双方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背景,很容易产生大量误解。我们在专业谈话中也会看到这种互动模式。

然而,现象学打破了这种模式。一次现象学的谈话——正如我后面要展示的——通常会使一个人感到被深深理解和接受。这个人会变得生机勃勃,因为他的生命经验得到真实而详尽地呈现,这将使他如其所是地出现在此时此地。

现象学最初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在20世纪前半叶,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建立,并由莫里斯·梅洛——庞蒂、马丁·海德格尔等人进一步发展。只有把观察的主体纳入我们的思考中,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这个世界;这是现象学方法的一则信条。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在那里”,也并非没有我们人类的参与。只有承认人类仅仅存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或他人。我们并不存在于孤立的状态中。

现象学的哲学,后来为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经验学科提供了研究方法和路径,也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应用领域提供了研究方法和路径。

在心理学领域,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是由阿马德奥·乔治及其在杜肯大学和旧金山赛布鲁克研究院的同事一起发展的。乔治还创办了《现象学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在他的著作《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Psycho logy as a human science , 1970)中,乔治指出,心理学应该属于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他批评了自己所在时代的心理学,因为它倾向于通过可测量的东西而不是主题的重要性来决定其内容,这便意味着像哭泣、大笑、友谊和爱这些主题基本上没有被研究过。他谈论的是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s)而不是人文学科(humanities):他的目标是把人文学科和严格的科学(rigorous science)结合起来。而通向这种结合的途径就在于现象学。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厄内斯托·斯皮内利在一系列案例中演示了现象学的应用。斯皮内利指出,现象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或治疗时有三个特殊的原则:

1.把你作为心理学家或治疗师的预期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在括号里,并敞开怀抱接受来访者所呈现的特定世界。这个规则被称为括号原则(rule of parenthesis)或悬置原则(epoché rule)。

2.描述,而非解释;取消所有的解释和所有的因果思考,然后尽可能详细、具体和实在地描述。这就是描述原则(rule of description)。例如,要求来访者详细地描述他们生活的处境,描述他们今天或现在感觉如何,但不要求他们解释造成自己当前痛苦的原因。

3.当你的描述包含多个元素时,尽量避免强调任何一个元素。不要强调某个元素是特别重要的。让所有的元素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以免过早地为原始材料强加上某种模式。待时机成熟,重要的东西自会显现。这个原则被称为水平原则(rule of horizontalisation)或平等原则(rule of equivalisation)。

在本书中,我将展示大量的案例,说明在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时,比如幸福、爱和孤独,现象学方法是如何发挥卓越成效的。现象学还是接受和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所说的,我们基本的生活问题和生活困境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它们都值得细致地描述。 pVxuj1gPeVX48eTIMP1ShoLmeWin4dDHQZWixrvJsawhcDAzB/lAbh25jxOJ28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